浅析幼儿美术活动中的“绘画语言”
2016-03-01王玲
王玲
(江苏省昆山市绣衣幼儿园)
浅析幼儿美术活动中的“绘画语言”
王玲
(江苏省昆山市绣衣幼儿园)
将绘画语言引入幼儿美术活动中,运用绘画技能和智力相结合的指导方法,解决“超绘画性目的”和“绘画技巧”这一对矛盾。分别阐述在美术观察、构图、欣赏、创作中绘画语言的运用及作用。
幼儿;美术;绘画语言
幼儿绘画发展进程始于涂鸦期,经过象征期再到写实期的过程(抽象—象征—写实),它与美术史的变迁发展(写实—象征—抽象)恰好相反。孩子的信手涂鸦所表露的特点是无意识的点线面集成,而对于绘画,尤其是现代平面绘画来说,最基本的语言便是形式化的点线面。所以,我认为在绘画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幼儿绘画发展进程的规律,针对幼儿自发的符号化绘画特点,再结合现代绘画的基本语言点线面来施教。
一、绘画语言在美术观察中的运用
绘画首先须使幼儿从观察开始就认识了解什么是绘画语言。它的基本特征反映在点线面上,为强化幼儿的绘画语言,必须有意识地利用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已出现的自发性点线面倾向,使他们更准确地对视觉物象产生点线面联想。例如,要画好一棵树,很重要的一步是观察和分析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在启发幼儿对一棵树的观察描绘中,无需用什么高大、茂盛等文学性语言去描述,而应根据绘画语言观察和分析,将树干做粗线看,将树枝做长短细线看,将树叶或其上的花朵做大小深浅的点看等。在远看时,注意得最多的可能是坚实的粗树干,茂密的大树冠,这是我们和树保持一定距离时欣赏到的视觉特征。当我领着孩子走近树时,他们有的触摸树皮粗糙的纹理,有的察看树叶的轮廓筋脉,更细致地观察线条与形状组成的小世界。通过这样的观察,当幼儿落笔时,就会“成竹在胸”有其绘画的源泉。这样创作出来的“树”,每个人都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为表现主体,使每张画的形状、大小、色彩和重点都各不相同,赋予了树独特的个性。这种通过绘画语言的运用所培养起来的对生活的艺术敏感力,是极其宝贵的素质,它的意义远远超过几幅画本身。
二、绘画语言在构图中的运用
作为画面,是绘画语言的载体。所谓构图,包括对所画物象间大小、多少、明暗、曲直、粗细、方圆、长短等各种形成的对比统一组合。所以,要使学画幼儿创造出丰富的画面,就应引导他们进一步观察物象间的点线面关系,例如,对一片有山有楼的风景进行观察,由于透视影响,物象间的远近比例自然会发生变化,但对于幼儿来说,无需说明这点,只需启发他们将看成曲线的山与看成直线的道路进行比较,将看成高大面的楼与看成矮小面的房进行比较,将看成大点的树木与看成小点的楼房门窗进行比较等,通过直观比较,当孩子们再放手描绘这组物象时,便会较容易地在画面上反映其点线面间的关系。孩子在线条、块面的形状、排列、大小等变化中充分领悟手法的多样性,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喜爱的手法。孩子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并用心设计,就会创作出富于变化且独具个性的画面。
三、绘画语言在欣赏活动中的运用
西方近现代大师的作品,在绘画语言上的运用是十分高超的。作品体现出充分的运动性和自由度,因其符合孩子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追求而与幼儿的心灵十分贴近,成为孩子们最偏爱的作品。如,毕加索、夏加尔、马蒂斯等人的作品,当一些幼儿对视觉物象间的点线面关系还不够了解时,观摩这些著名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可助其改善。幼儿美术欣赏不同于美术鉴赏活动。我们应帮助幼儿从直观感觉的形象思维出发,根据儿童的知识启蒙性,从感性的层面上来认识作品。如对作品的绘画语言,诸如,形象、色彩、构图等方面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加以欣赏和赞美;而对作品的背景知识、艺术基本要素只限于在老师的点拨下有所关注。我们不应以自己的权威压制幼儿,而应充分承认并积极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绘画语言在幼儿创作中的运用
作为创作,在绘画上一直被认为与一预设主题相关,但对于幼儿来说,要求他们按照预设的内容进行描绘是比较困难的,只有在他们自发描绘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引导,才有利于创作的完成,也就是纲要中提倡的“自主性绘画”。例如,当一名幼儿在一张纸的部分地方画上了用点线面表示的几棵树时,为使画面出现大小或多少等组合关系,可启发他能否在其他地方再画些树、房屋或人等,这样进行下去,最后画上的内容自然生成于物象的点线面组合中。因为创造力的来源是基于对物象间点线面关系的学习,及利用其进行举一反三的实践。所以,在幼儿画教学中,灵活地引导幼儿运用绘画语言,有助于开发培养幼儿的主动性与想象力。当然,我们要孩子“爱创作、能创作、有材可创”,也要在实践中不断提供满足幼儿幻想心理需求的绘画主题,如《手的联想》《外星人》《我创造的鞋子》等,以此引导孩子往新处想、往趣处想、往异处想,激活思维,培养智力技能。
我们知道,幼儿绘画的目的不是为完成一幅画,“从教育角度讲,儿童绘画的真谛是创造性的自我表现。”我们也知道,绝大多数孩子长大后不可能成为画家。而在美术活动中对绘画语言的运用,旨在把感知、观察、想象等认知活动和点、线、面、色等符号媒介结合在一起,所培养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将使孩子们终身受益,这四种能力也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艺术素质。
[1]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摩伊·凯特莉.少儿绘画辅导探索[M].湖南美术教育出版社,1998.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