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相融,任务驱动
——浅谈大班幼儿户外混班体育游戏自主换区意识的培养
2016-03-01陈任桑
陈任桑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中心幼儿园)
情境相融,任务驱动
——浅谈大班幼儿户外混班体育游戏自主换区意识的培养
陈任桑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中心幼儿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不同群体活动。”为此幼儿园特意开展户外大型混班游戏活动,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孩子在换区域时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不善换区,对开始下一区域游戏彷徨无措。频繁换区,对每一区域浅尝辄止。不爱换区,自始至终在同一区域反复游戏。
大班;混班;体育游戏;自主换区
一、幼儿混班游戏活动现状
混班游戏我们是首次开展,面临着很多问题,在前期的准备中,我们老师反复讨论制订了详细的计划,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孩子出现的问题特别严重。
问题1: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孩子们在场地上乱跑、乱窜,不听指令随意进行自由活动。喜欢往人多处挤,统称“人来疯”。别人排队,他不干,往前挤,往前推,人倒了,最开心。
问题2:“鱼龙混杂”“门庭若市”
观望所有混班游戏,看似热闹,其实不然;孩子们进行的都是与混班游戏无关的活动,比如,在区域中你追我赶;或者一个区域重复玩,不肯换区域,导致某个游戏区域内人满为患,而其他区域则空无一人。
问题3:我行我素,独来独往
因为是户外区域游戏场地大了,老师们设置好游戏区域之后给孩子们相对的自由,孩子们不再选择区域,而是游离在区域游戏的边缘,站在区域某一个地方看着其他小朋友,一个人从这头走到那一头,没有进入游戏。
二、影响幼儿自主换区的诸多原因
原来混班游戏的混乱现象是有原因的,我总结如下原因:(1)场地的设置无序。(2)内容安排无目的。没有提供多样化的游戏内容。3.活动的管理无效。
三、混班游戏自主换区域的指导策略
(一)合理划分活动空间,让幼儿有秩序地换区
环境是隐形的老师,有序的环境会无声地提示孩子。让孩子在无形中懂得规则,体验有序活动的乐趣。
1.按场地布局划分
合理的区域设计需要环境的支撑,而利用幼儿园现有环境,将幼儿园现成场地设计成为既有游戏性又有规则性的场地是我们老师集体的智慧。
2.按游戏内容划分
我们除了按照幼儿园环境设计出最理想的空间安排游戏之外,同时我们还归类游戏内容,创设5个大区,将游戏目标融入5个大区中,从小游戏过渡到大游戏,换区的次数变少,孩子们的等待时间加长,但排队意识逐渐加强。
3.按组织方式划分
一段时间的户外混班游戏,发现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为此我们将技能性的一些内容固定区域,固定进出口让幼儿自主选择,自行监督,教师将不做指导和管理,让幼儿每天自行完成。
(二)设置动静皆宜的游戏内容,让幼儿有兴趣地换区
多样的游戏形式总能调动幼儿的兴趣,在不断更新的游戏内容中让幼儿体验户外混班游戏的快乐。
(三)加强游戏监督管理,让幼儿有目的地换区
在幼儿园活动中游戏是幼儿喜爱的,规则性也比较强,可通过培养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使他们明白生活中时时有规则、处处有公理。户外游戏有很大的活动量,幼儿情绪易兴奋,自我控制力差,容易忘记游戏规则,所以我们通过许多方式来刺激幼儿遵守换区域的规则。
1.设置区域管理人
因进出口的位子随着游戏场地合理的划分不定期的转换,所以每一次区域场地转换时请幼儿做“小旗手”,设立“小旗手”管理队。
2.实施挑战奖励卡制度
管理队让我们的区域更有秩序,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每一个出口设立小贴纸奖励处,得到管理队表扬的幼儿手持奖励卡到奖励处兑换小奖品,奖品虽小但作用大,幼儿不仅学会自行排队,而且为了得到小奖品相互合作,不再出现你推我挤、互不相让现象。
3.采用每周一次记录的措施
区域游戏的活动需要老师不停地更换游戏内容,那么什么样的游戏更加适合孩子自主换区呢,并且长时间不更换大的游戏内容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我们通过表格记录形式形象地折射出在哪个区域玩的幼儿规则意识最强。
在混班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的是孩子在运动中的乐趣、孩子在运动中的过程、孩子运动的发展轨迹,改变了以往只注重孩子动作的发展和运动后的结果。我们把混班体育游戏活动的权利真正还给孩子,在游戏中,孩子们活动的空间更为广阔,孩子们自主选择区域也有利于孩子社会性交往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体验游戏的快乐。
[1]徐则民,洪晓琴.走进游戏,走进幼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陈向明.在行动中学做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华爱华.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J].学前教育研究,2005(2).
[4]朱家雄.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反思[J].幼儿教育,2007(11).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