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矫正幼儿情绪与行为问题的有效途径

2016-03-01张海红

新课程 2016年12期
关键词:攻击性矫正情绪

张海红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幼儿园)

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矫正幼儿情绪与行为问题的有效途径

张海红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幼儿园)

“攻击性”和“情绪化”是幼儿的天性。“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是天生的攻击性本能与后天的环境诱导共同作用的结果。攻击性的行为具有一定性的合理性和积极性,但是幼儿的情绪却是不可控制的,幼儿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情绪化较为严重,因而如何矫正幼儿的行为以及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是家长和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

攻击性行为;情绪化;科学认识;综合矫正

一、正确认识攻击性行为

所谓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指个体采取的使他人受损或不舒服的行为,包括殴打、侮辱、抢夺和损坏他人财物等霸道行为。攻击性行为在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中会表现出某些不良行为,此时他们的人际关系还没有形成,也没有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因此在面对自认为有违于自我意识的情况下会产生攻击性行为。我国自古以来便有“性善论”这一主张,最为著名的言论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孟子就是性善论的代表人物;有主张“性善”自然有主张“性恶”的,例如,荀子认为好味、好利、好声、好色是人天生而然;而有人则认为,人本无所谓善与恶,就像流水,导之东则东,导之西则西。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世人认为“善”与“恶”都存于人的本性中,而后天环境的变迁使得“善”或者“恶”得以表现出来甚至膨胀。西南师范大学李长岷教授研究表示幼儿身上表现的亲善行为和攻击性行为是遵循各自的发展途径而进行的。儿童在三岁之前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在家庭生活中,其他家庭成员都会以孩子为中心,尽可能地满足孩子提出的所有要求,这就在无意识中培养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而进入幼儿园后,环境的改变使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受到冲击,导致原本处于隐藏状态的攻击性因受到刺激而显现出来。此时教师不要对孩子差别对待而应及时地发现孩子的异常,增加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同时家长也需要多与孩子聊天、沟通,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心理。一些家长对待幼儿之间冲突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讲,攻击性行为的结果可以使幼儿在某方面获得满足感,如若家长在面对孩子与他人发生冲突处于劣势时给予的并不是安慰和开导而是责骂,一旦孩子处于优势时便沾沾自喜,会间接加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中,孩子接触教师的机会相对较多,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深远,教师的一些行为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教师的一句无心之言可能会对孩子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另外,社区也需要在培训、监督教师教学方面引起重视,最大限度地避免教师殴打、辱骂、欺负孩子的现象发生。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

幼儿在遇到无法理解和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时会诱发异常的情绪行为出现,幼儿出现情绪失控的行为多数是在认知因素为主、外界环境刺激为辅、生理因素为催化剂这三者共同作用下发生的。除此之外,幼儿在发觉自己与他人相处有压力时会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因此,家长不仅需要关注孩子的生活也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变化,如果孩子因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发生了改变而感到不适应和缺乏安全感而产生一定的情绪行为问题,以此来表示个人对周围环境变更的不悦时,家长就要及时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孩子建立更顽强、坚固的心墙。情绪是内隐的,行为是外显的,对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完善的幼儿情绪上的问题会通过行为来表现自己对某些事情的不满意。

幼儿情绪失控的情况多数为四种,即对外界环境或刺激表现出不适的时候会采取大喊大叫、坐在地上打滚等极端性方式,幼儿在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经常会表现出破坏行为并试图以此发泄自己的情绪,同时掩饰自己因失利而感到的无能;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却无处发泄的时候会对父母亲人做出攻击、谩骂等行为;如果生活中常规的事件发生了改变会使幼儿缺失安全感,此时幼儿会不适应更甚者会产生紧张、恐惧等一系列焦躁的情绪。对此,家长在家中可以与孩子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游戏或者观看录像引导幼儿为他人着想,同时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教导幼儿分辨善意的玩笑和恶意的攻击。当然,并不是幼儿的所有行为都需要引起家长的过度重视,个别情绪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消失,所以家长不需要草木皆兵。在幼儿园中,教师发现幼儿情绪失控时不应该一味地制止,而应该耐心地询问幼儿是否遇到了困难,对幼儿焦躁的情绪进行疏导。

三、家园协作,改正幼儿不良行为

对幼儿而言,最主要的成长环境就是家庭与幼儿园,因此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皆是重中之重。孩子的个性会受到亲子关系、教养关系、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不良的亲子关系不仅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也会影响幼儿的情绪。处于不良亲子关系中的幼儿常常会情绪不佳、易怒,会频繁地出现攻击他人的行为。不良的亲子关系也会妨碍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加速消耗家长的耐心,导致家长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这在无形中为孩子做了坏的示范。因此,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则需要运用方式方法来教导幼儿、引导幼儿,通过教学模式来改变幼儿的认知,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沟通方式和交往技巧,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与此同时,教师在面对幼儿行为问题时必须争取家长的支持,使家长认识到幼儿的问题并施以积极的影响。社区也应该成为幼儿教育坚实的后盾,走在前线,扫除障碍,对幼儿园起到帮助、监督的作用,促进家庭、幼儿园、社区形成的良好关系,为教育幼儿共同努力。

[1]李燕芳,徐良苑,吕莹,等.母子关系、师幼关系与学前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6).

[2]张平.社会变迁背景下幼儿园亲师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注:此文系甘肃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自然环境下对小班幼儿情绪及行为问题实施游戏矫正的实验研究》子课题;课题编号BY2015_393。

·编辑 高琼

猜你喜欢

攻击性矫正情绪
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留守高职生的控制欲、攻击性和焦虑、抑郁的关系调查研究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