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构主义视角分析《大话西游》
2016-03-01王晓琳
王晓琳 任 娜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从解构主义视角分析《大话西游》
王晓琳任娜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071000)
《大话西游》是一个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文本,它很好地迎合了消解深度意义的民间心理需求,实现了对现实与权威的深度颠覆,深刻地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精神。《大话西游》在荒诞不经、奇趣幽默的风格中对传统经典进行了解构,对现实、伦理和权威进行了解构和重塑,颠覆了固化的传统观念。
解构; 《大话西游》;重塑
解构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正统原则和标准进行批判并加以继承,运用现代主义的语汇,颠倒、重构各种既有语汇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否定传统的基本设计原则,由此产生新的意义。周星驰的影片往往可以颠覆我们有的理念和习以为常的传统,以一种市井小民的视角进行轻松幽默的叙事,而《大话西游》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品,取消了对任何因果性和不确定性的追求,消解了宏大叙事的深度模式。同时该电影还夹杂着传统的道德人情,周星驰在解构经典与传统,爱情与人性的同时,又不表达任何的态度和电影主题。
一、对经典著作的解构
作者简介:王晓琳(1991—),女,河北沧州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任娜(1992—),女,河北邢台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在《大话西游》中,充满了对传统和权威的解构,以及对经典著作的消解和重塑。《大话西游》展现出了一个打破传统和挑战权威的世界。《大话西游》解构掉了整个《西游记》的框架结构,对《西游记》的每一个人物原型进行了消解和重新塑造,全新定义了《西游记》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大话西游》并非是按照时间顺序去叙述的,整部电影的时空是错乱的,人物是在时空中穿梭的,并且在电影的开始,就极强地颠覆了原著的情节:在观音大士面前,唐僧为了替悟空谢罪而自尽,悟空要转世投胎,来世再保唐僧西天取经。这就颠覆了人们对《西游记》的整体印象。
二、对人物形象的解构
对人物形象的解构实际上是对传统的解构。对人物的身份和离奇的行为的展示,其实归根到底是对传统价值观和传统人伦关系的解构。在人物形象的构造上,《大话西游》解构了《西游记》原著的人物形象。曾经在《西游记》中充满正义的孙悟空不再是听话的徒弟,尊师守道却毫无儿女之情的孙悟空变成了一只多情而叛逆的猴子,完成了从市井小民到盖世英雄,从多情深情到舍弃感情,从胆小自私到勇敢无畏的蜕变。影片中的孙悟空不再是一只只会保护唐僧取经的正义使者,而是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情感需要,有自己的爱恨情仇,有自己对命运的选择。而原著中那个寡言少语的师傅被消解,重塑成为一个整天啰里啰唆,长篇大论不停讲道理的“饶舌妇”形象。除此之外,对观世音形象的解构改变了传统观念中观世音脱俗庄严、慈悲为怀的形象,甚至差点杀死唐三藏,就连神仙也被解构成了凡人,具备了凡人的思想和缺点。包括《大话西游》中的白骨精和蜘蛛精,在《西游记》中毫无人的感情的精怪在《大话西游》中也同样具备了人的感情。这说明《大话西游》将《西游记》中不具备人类情感的神和妖都解构成了人,从情感的层面他们毫不逊色于人,甚至比人用情更深。影片人物形象的解构上有一个精彩之处在于把电影自身解构出来的人物形象在电影最后再进行一次解构。例如,经过了这一系列的波折,曾经传统的孙悟空形象被解构,而被解构出来的孙悟空形象——至尊宝,最后又被解构成了一心陪唐僧取经的孙悟空。电影不但消解了人们对于师徒角色的定位和理解,也通过不断地解构和重塑人物消解了人们惯用的以固定的眼光看待他人的习惯,这正好契合了后现代主义洒脱不拘的特点,表现出后现代主义对生活中自由角色的向往和对束缚的反抗。
三、对崇高和英雄原型的解构
将崇高的精神作低俗化和世俗化处理是周星驰许多影片的共同之处。传统的英雄形象一般都具有勇敢无畏、正直仗义、身手不凡等特点,而《大话西游》一改传统的英雄形象。在电影《大话西游》中,孙悟空转世投胎为一个山贼头子,是个胆小怕事、贪生怕死之徒,在得知群妖聚集之时在妖怪之间来回周转,为救白晶晶穿越到五百年前,并成了孙悟空,与此同时也遇到了自己真正爱的人——紫霞仙子。在时光的穿越中,他本是想要追逐自己真正的爱情,可到最后真正要放下的也是爱情。可就在这种追逐中,他由一个狡猾多情的小人物成长为一个盖世英雄。周星驰的很多电影并没有一开始就对其中的英雄所拥有的高尚品德进行高谈阔论,而是将其具有的高尚道德品质进行低俗化处理,有一种反抗精英主义的色彩。电影消解了传统中人们对于英雄救世的憧憬和期盼,突出的是英雄的悲痛、无奈和无能为力。英雄终归还是凡人而已,而崇高也可以由世故圆滑的人通过改变而达到,从而消解人们对于崇高的瞻仰。
四、结语
抛却《大话西游》荒诞不经的形式,深入文化的内核去深入研究挖掘,可以看到很多不乏深刻的东西。王岳川认为:“真正的后现代主义,其实骨子里是极其痛苦的,只是这痛苦失却了本真性,而以调侃的话语加以嘲弄式的炫耀而已。”[1]《大话西游》以戏谑调侃的方式出现,电影背后隐藏的却是对社会和时代的无奈以及对生活中一些不公正因素的嘲讽和反抗。解构和重塑的意义就在于将那些我们本习以为常的规则和秩序打破,创建新的属于自己的世界,从而更好地认识现实。从电影的核心价值观上来讲,《大话西游》依然保持着传统文化中崇尚真善美,惩罚假恶丑的传统精神。
[1] 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代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0.
[2] 杜晓春.解构与重建——析齐白石的衰年变法[J].美与时代,2006(5):44.
[3] 赵洪涛.从解构到重塑:周星驰电影的哲学分析[J].湖南: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6):17-18.
[4] 董广,徐牧,董宁.解构主义批评视角下的周星驰电影解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4):26-27.
J905
A
1674-8883(2016)12-01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