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锵锵三人行》的后现代审视
2016-03-01杨春
杨 春
(重庆大学,重庆 401331)
对《锵锵三人行》的后现代审视
杨春
(重庆大学,重庆401331)
后现代主义是和电视相伴着产生、发展起来的。通过碎片化的展示,电视为观众营造了一个拟态环境,伴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技术的发展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也拉远了人们的距离。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出现和发展填充了人们隔空交流的需要。
后现代;《锵锵三人行》
一、《锵锵三人行》的后现代特征分析
(一)“喝茶聊天”现实的营造
审视《锵锵三人行》现场布设,周围是放满了书的书架,一个楼梯通向上方,圆桌上面摆放着三杯茶,木质的书架和书桌营造出一种古色古香的典雅氛围,乍一看,以为是知识分子的书房。主持人以及嘉宾评论人都是闲适地靠在座位上,除了说广告几乎不看镜头,这简直是就是一副友人聚会聊天的场景。这种“真实”氛围的营造很容易拉近观众与主持人和嘉宾的距离,让观众放松地去享受与友人聊天喝茶的时光。
节目过程中,主持人与嘉宾常常因为一些趣事笑得前仰后合,甚至拍桌叫好,这种生活常态化的放送更像是感情的自然流露。这种自然状态恰是现代所需要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人际传播与交流,社会转型期一种无形的焦躁困扰着大家,他们缺乏人际传播的交流渠道,无法摆脱个人独处的孤独感,迫切希望有人交流。《锵锵三人行》这种“友人聊天”氛围的营造,让观众觉得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似乎找到了聊天和倾诉的对象,尽管现实中我们并没有真的跟节目主持人以及嘉宾面对面,但是电视营造了这种错觉。
(二)聊天内容的贴近性以及对宏大叙事的消解
第一,根据对《锵锵三人行》近两年的节目主题统计,可以发现以下特点:一是占比大的分别是文化、政治、娱乐、民生。二是民生问题繁杂,虽然琐碎但是没有小事。三是各大问题都有涉及都有谈论,涉猎范围广泛,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人群都可以观看。
第二,聊天方式——叙事化的风格、批判的眼光、尊重的态度。《锵锵三人行》的聊天方式大致采用一种叙事化的策略,倚重语言的编排和事件的“重新脉络化”,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掺杂的隐喻、双关以及类比的事件,让观众在更好地了解事件的情况下表达了自己的理解,通俗易懂。
第三,跑题中跑掉了中心——去中心化。有人评价《锵锵三人行》是“锵锵三人行,跑题跑不停”,这应该是每一个认真看节目的观众的想法。在节目看完后,观众常常忘记了本期节目的主题是什么。但是这恰恰是该节目的特色,追求一种无拘无束的发散性思维,再现朋友聚会聊天的情景。在这种跑题以及跳跃中,主持人和嘉宾都有意无意的延伸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专家、名人、素人齐参与——平等的平台,权威的消解
窦文涛、许子东、梁文道三人被称为《锵锵三人行》的“铁三角”。除此之外,收藏家马未都、凤凰卫视主持人孟广美、著名作家查建英、财经专家叶檀、徐静蕾、马薇薇、喻恩泰等明星也光临过节目,而且该节目也邀请过一些话题素人。
以往我们觉得自己和专家名人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壁垒,因为我们不了解名人在干什么,错误地以为他们的生活跟平凡人的生活大不一样。然而事实上,大部分时间,权威人士和平凡人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区别,他们的心境、道德、脾性也都是常人的水平,这一点在《锵锵三人行》上完全显露无遗。例如,窦文涛爆出他最近在观看美女主持的网络节目,并且分析出自己是带着一种窥探别人生活的心态来看。这种自爆式的聊天,将名人专家与常人之间那层无形的隔膜撕开,将权威拉下神坛,让权威落地。
作者简介:杨春(1992—),女,湖北宜城人,硕士在读。
(四)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差异的去除
在《锵锵三人行》里面,在高雅的环境下谈论妓女村、避孕套、文章出轨、大保健等都给人带来一种错乱感,明明是大知识分子,明明是一个公共频道,为什么可以堂而皇之地谈论这些看似低俗的事情?然而,这恰恰一方面体现了凤凰台自由的办台方针,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大陆与西方的差异性,因为地处香港,请的嘉宾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名人专家等,所以在文化差异的碰撞下,各种言论都可以发出。
二、对《锵锵三人行》的冷思考
(一)主持人魅力与大众节目的引导
一个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的作用不言而喻,或者说不光是谈话节目,任何一个节目的主持人都很重要,其几乎是该节目的灵魂和标志。窦文涛对《锵锵三人行》来说就是一个活招牌,十几年来,他们被绑在一起。窦文涛在代表自己的同时,也代言了节目,他的言论就是节目的立场,所以他应该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然而就观众来说,窦文涛虽然不至于口不择言,但是有一些问题的表达上还是应该谨言。毕竟作为一档大众节目,我们不能忽视它对于公众的引导作用。
(二)在培养平等观念的同时培养一种问题意识
将专家、明星、素人摆在一个平台上展示,对所有人的发言都允许并尊重的这种平等的方式,使长期处于媒体权威性、训导性话语统治下,处于“无我”状态中的受众感受到一种独立、自由的话语权,给一向处于被教育地位的中国电视受众以一种新鲜的视听感受。并在无形中培养了受众的平等意识与民主意识,而这是当下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亟须培养的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之一。
但是,观看《锵锵三人行》常常感觉他们天南地北一顿扯,最终并没有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解决什么主旨,虽然有一种置身事外的理性,却莫名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抱怨之感。所以,在培养观众建立平等观念的同时,也要培养观众养成一种问题意识,这种意识不管是在认识具体生活问题还是在做学问的时候都尤其重要。
三、结语
当今新闻评论节目众多,《锵锵三人行》能在这些节目中脱颖而出并且连续开播数十年,必定有不可被模仿和超越的后现代主义特色。其通过背景设置以及话题讨论给予观众一种亲切感,在解构中心话语权和权威的同时传播平等理念,消解宏大叙事的叙事风格以及消弭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差异的表述。但是,也不可缺少对节目的冷静反思,虽然在娱乐节目潮流的冲击下,《锵锵三人行》仍旧能够生存,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未来是否仍可占据一席之地也未可知,而且该节目也应该重视其对大众的引导作用。
[1] 高贵武,滕泽人.中国电视新闻评论中的人格化演进[J].国际新闻界,2014(10):119-131.
[2] 于松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形态探析——以央视和凤凰卫视部分新闻评论节目为例[J].中国电视,2008(11):37-39+1.
G222.2
A
1674-8883(2016)12-01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