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留守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对策探讨

2016-03-01孙慧芬

新课程研究 2016年36期
关键词:信任感合群语言表达

□孙慧芬

提高留守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对策探讨

□孙慧芬

近年来,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留守儿童大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对留守儿童进行引导教育,让他们的成长发育有一个可靠的保障。

教师;留守儿童;人际交往;对策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涌入城市,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被留守在农村的孩子,他们长时间和父母分离,由祖辈或是亲友代为监护,这种父母监护角色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品德、生活及人际交往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扮演着一个和孩子最贴近、最容易发挥教育作用的角色,所以应该付出更多的爱,培养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一、留守儿童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

1.缺乏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出现表达难的问题

在孩子成长发育的过程中,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人际交往的重要保证,是孩子与人接触和交往的关键环节,但是,研究表明留守儿童普遍缺乏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常常面对表达难的问题。留守儿童即使是与人交往和接触,也常常会出现语言表述不清、前言不搭后语、吞吞吐吐甚至思维混乱等情况。因此,他们常常不愿意与人打交道,不敢轻易地和人沟通、交流。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使得他们缺乏良好的语言发展环境和练习氛围,在遇到挫败时缺少鼓励和支持,在成功后缺乏肯定,久而久之,他们变得孤僻、封闭,渐渐脱离了整个大环境的氛围,养成一种内向的性格。

2.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感,怀揣戒备心理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以信任为基石,若缺乏对他人的基本信任,会使人际交往变得很脆弱,继而引起一系列问题。而留守儿童在与人接触和交往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对他人的信任,缺乏安全感,对他人总会怀有一份戒备心。父母角色的缺失是直接导致留守儿童对他人缺少信任感的原因,他们长时间与父母分离,感受不到父母的抚慰和关爱,需求也得不到及时满足和关怀,缺乏安全体验。这种安全感的缺失,会让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不会轻易相信别人,与他人产生亲切感。毋庸置疑,留守儿童的防备和冷淡、不信任,会不自觉地拉开他们和同伴间的距离。

3.缺乏一定的人际交往机会

研究表明,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相处的孩子总是能够轻松获得他人的欢迎和喜爱,而且也容易适应新环境。然而,现在有很多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常常会显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指引,活动的范围、交际对象都十分有限,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大多是祖辈,他们很多时候都不能够为孩子提供良好的人际交往条件,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人际交往能力自然会受到很大影响。

4.缺乏合作意识,不合群

合群在人际交往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调查研究发现,合群的孩子在阅历、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都明显优于性格孤僻、不爱交往的孩子。生活中,不少留守儿童常表现得情绪不稳定,喜欢独来独往,他们并不喜欢和大家一起沟通,缺乏合作意识,不合群,这就导致留守儿童变得内心封闭、情感冷淡、行为孤僻,这些对留守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5.缺乏分享意识,独占心理强

分享是一种愉人愉己的行为,在人际交往中懂得分享、乐于分享、善于分享的人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分享会让人收获更多的智慧,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但是留守儿童缺乏分享的意识,独占心理强,在与人交往中,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封闭执拗,很少会分享自己的东西,只懂得一味索取和占有,因此,大多数留守儿童都缺少朋友或玩伴。

调查发现,由于特殊的成长、生活环境,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中存在诸多问题,他们需要更多的指导与教育。而在孩子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是孩子最亲近,家长最信赖、最敬重的人。同时,教师在实践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留守儿童,获得第一手资料,因此,教师应该付出更多的爱,帮助并引导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提高留守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对策

1.培养留守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留守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在后天环境中不断地激发、强化、练习。作为教师,应该利用教学活动,注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锻炼留守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语言活动课上,尽量为留守儿童创设一个语言环境,让孩子积累更多的词汇,掌握多种语言表达手法和技巧;在看图描述课上,经常利用提问、叙述的方式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平时还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与交流,用各种方式去引导孩子,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让他们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并积极引导他们与其他孩子互动,以提升他们的表达水平。

2.培养留守儿童对他人的信任感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留守儿童最重要的是要消除对他人的过分戒备心理,消除心中的恐惧。因此,教师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地鼓励孩子大胆与他人交往。只有这样,留守儿童才能逐渐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感,从而从容自如地展开与他人的交往。同时,教师还要懂得利用积极的暗示和赞美来鼓励孩子与人交往,建立一个温馨、充满关爱及相互信任的班级氛围,并为留守儿童树立一个好榜样,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感。

3.为留守儿童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留守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依赖于人际交往的体验,教师要重视为留守儿童人际创造交往机会。利用课堂,多开展角色游戏,鼓励孩子担任不同的角色,引导孩子之间互动,共同完成任务。举办节日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也让留守儿童积极地参与进来,增加他们与同伴交往的机会。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留守儿童的优点,并根据孩子的优点,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创造与集体接触的机会。比如,有的留守儿童善于思考,教师就可以鼓励他们去参加一些辩论类活动,这样他们就可以和勤于思考的同伴接触,从而拥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4.注重积极引导并培养留守儿童的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合群的表现,教师要注重对留守儿童合作能力的培养,可以适当地为留守儿童安排一些难以单独完成的任务,鼓励留守儿童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合作行为,让孩子明白一个人的力量和聪明才智是有限的,需要大家一起合作才能办好,并积极鼓励留守儿童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使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的环境和氛围中。此外,还应引导留守儿童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帮助别人克服困难,从而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增强留守儿童的满足感,增强他们人际交往的自信心。由此,帮助留守儿童正确评价自己,使他们对自己有一个准确而全面的认识,从而自如地开展交际。

5.让留守儿童体味与人分享的乐趣

分享不是被剥夺,更不是被抢占,分享是一种更大的收获。要想提升留守儿童的分享意识,就要让他们清楚分享的价值,明白分享的意义。教师要注重营造善于分享的班集体氛围,让孩子们一起分享知识、分享成功、分享失败、分享经历体验,积极地鼓励留守儿童大胆与同伴交往、分享,这样就可以尝到分享的成功体验,留守儿童内心的忧虑和担心自然而然就化解了。实践证明,提升留守儿童的分享意识,摒弃独占的不良行为习惯,可以使留守儿童顺利开展人际交往,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和社会环境中去。

总之,教师要用爱点亮孩子的希望,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重视和关爱,采取多种对策帮助留守儿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1]陈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N].人民日报,2004-10-20.

[2]申草泥.给孩子更多的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手册[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

[3]张佩云.学校教育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机制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2).

[4]艾小青,朱建立.乡村教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1).

[5]王艺璇.留守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改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4.

(编辑:朱泽玲)

本文系天水师范学院2015年教育硕士指导教师基础教育研究项目“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对城乡3-6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TYXM1501)的研究成果。

G455

A

1671-0568(2016)36-0010-02

孙慧芬,天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信任感合群语言表达
谈合群
坚持做自己就是不合群?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情感认同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育
帮孩子治疗“不合群症”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建立师生信任感的方法
提升中学生与思品教师信任感的策略研究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组织内多层次社会交换关系对员工角色外行为影响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