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导引生 以生为本
——高中“导引——生成”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2016-03-01杨勇军苏俊清

新课程研究 2016年36期
关键词:建构理念改革

□杨勇军 苏俊清 王 平

因导引生 以生为本
——高中“导引——生成”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杨勇军 苏俊清 王 平

“导引——生成”课堂教学改革认为教学是师生意义建构和生成的过程,强调在“导”的基础上建构适合师生发展的环境,注重在“引”的基础上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关注在“生成”的基础上坚守“以生为本”和“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使形成双向生成体和学习共同体,从而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新课改;新高考;“导引——生成”课堂教学改革;双向生成体

一、研究背景

1.建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课堂教学

高中教育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中心,“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为最高目的”,提倡“以生为本”,不仅“关注学术性课程的学习成绩”,还积极关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强调以学定教,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和谐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根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性的要求”,专家更是提出“改革最终发生在大课堂上”的观点。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理念,生成性课堂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追求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动态、多元的教学形式。这会“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弘扬和提升”,应时而生的“导引——生成”课堂教学理念强调构建师生间的双向生成体,正是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探索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新课堂教学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对高考进行综合改革,探索一年多考、高等院校依法自主招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为此,教育部相继出台4个关于高考综合改革的意见,为新高考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为了紧随新课程改革这一趋势,新高考大纲要求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密切联系生活实践和社会实际,综合考查考生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维方法和基本学科素养”,这为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新形势要求学校必须进行适合新高考改革需要的系统研究,努力改变现有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寻求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开创新的教学实践,使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下,“导引——生成”课堂教学理念便应运而生。

二、“导引——生成”课堂教学理念解析

在新课改和新高考改革的双重背景下,教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之一是“教师必须重新认识课程与教学二者之间的相融关系,以一种民主、开放的课程观审视课堂教学”。“导引——生成”课堂教学理念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坚持“以生为本”,坚守“学生发展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的归宿”,更加突出自主性、互动性和生成性,注重教师的“导引”和师生的双向“生成”,强调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完成自我定位、自我建构、自我评价和协作学习。

1.“导引——生成”课堂教学理念的基本观点

(1)“导引——生成”课堂教学理念的学习观。“导引——生成”课堂教学理念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中师生间双向互动生成的过程。当学习被纳入到自我生命意识范畴时,学生将会在对话、合作、展示和评价的过程中,在自我定位、自我建构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融入组内合作、组间交流、课堂展示的过程中去,因此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得到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的”,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不仅因为真实性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而且因为客观活动是个体建构的源泉。“导引——生成”课堂教学理念倡导小组合作探究,为学习创建合作交流的氛围,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积极建构和双向生成的过程。

(2)“导引——生成”课堂教学理念的教学观。传统教学理念的教学观与“导引——生成”课堂教学理念的教学观比较见表1。

(3)“导引——生成”课堂教学理念的师生观。“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引路人。”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必须对教学进行全方位的主导;作为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营造相互帮助的氛围;作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教师需要利用已有的经验,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学习情境,使他们真正地融入课堂;作为学习方式的组织者,教师通过组织自主合作学习来启发学生探索、发现问题与规律,还可设计主题演讲、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等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作学习评价的指导者和人生方向的引导者。

学生需要通过自我定位、自我建构、自我评价等方式发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导引——生成”课堂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自主学习者、小组合作者、自我评价者、素养生成者、自我建构者,强调学生要专注于能够保持自我、增强自我和建构自我,它需要唤醒学生的自我生命意识,这才是学生发展的最高境界。

2.“导引——生成”课堂教学理念遵循的原则

教师创设有效情境,给予学生交流的机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激活学生的经验,促使学生学会思考,积极探索。同时赋予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权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角,使他们真正专注于既要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又要保持自我、增强自我、评价自我乃至建构自我,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的同化、顺应和平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坚守合作探究性原则、互动性原则、非直线性原则(直线式教学直接告知学生“所需”的知识,不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动态性和生成性)、过程性原则、建构性原则、双向生成性原则和反思性原则(反思“是一个能动的、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因此“导引——生成”课堂教学改革十分重视培养师生的反思性逻辑思维,大力开展课堂反思性评价,撰写课堂改革反思性论文等活动)。

3.“导引——生成”课堂教学理念的基本范式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科学有效指导课堂教学,“导引——生成”课堂教学理念提出“四四五”课堂教学改革范式,即课堂教学总体四要求:创设环境、学案先行、生成流程、科学评价;课堂学习总体四要求:动机引发、兴趣引起、问题引进、思想引领;课堂教学五环节:学案自学、问题反馈、展示交流、评价点拨、分层拓展。

(1)因导引教。创设环境,学案先行,生成流程,科学评价。教师根据性格特点及课堂教学实际,选择符合自己“导”的方法来引导教学。“导”的形式:学校探索出符合学情的学习小组建设、管理和评价体系,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合作交流、思想碰撞的环境。“导”的方向: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设计符合学科特点的“导学案”,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改进,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高效地预习。“导”的目标:学校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建立相对统一的教学流程,重视学案、信息和问题在引导过程中的作用。“导”的结果:学校根据课堂特点制定新的教学评价表,注重对课堂导入和引导效果的评价。

(2)以引促学。动机引发,兴趣引起,问题引进,思想引领。“引”是在“导”的基础上组织教学时的方式方法,可分4个层级:首先,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其次,通过一定途径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再次,引进关键性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实现意义生成;最后,在课堂活动中引领学生思想,将学习纳入到学生的自我生命意识中。“引”是对“导”的承接,两者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也是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媒介,是师生融合为双向生成体的催化剂。

(3)教学共生。自学反馈,展示交流,评价点拨,分层拓展。首先,学习小组使用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圈画难点,总结规律,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反馈;其次,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讨论解决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并展示本组学习成果;再次,教师对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对小组讨论过程进行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意义生成;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和层次,设置相对应的要求和题型,进行拓展训练。在课堂教学五环节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索,“25+15”课堂教学时间指导范式应运而生,即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间将近25分钟,教师讲解、点拨和评价时间约15分钟,这样就将大部分时间归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使课堂呈现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导引——生成”课堂教学改革范程探索

遵循“导引——生成”课堂教学理念,学校开展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和科研活动,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最新方向,努力构建课堂教学的研究和管理体系。

1.调查研究,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现状

为了跟上新课改和新高考改革的步伐,为了突破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学校必须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坚持从5个维度即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和高考方向来构建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框架,使课堂教学改革更具有层次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真正的变革。

2.构建平台,推动课堂教学变革研究

学校构建教学论文及教研成果交流平台,在交流中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并成为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的设计者和推动者。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与教师共同反思,聚焦课堂教学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寻找相应的方法及策略,探索不同课型、不同内容的教法与学法及相应的教程与学程设计,从而正确理解和把握课堂教学规律,使教师逐渐树立生本意识、生成意识和发展意识。

3.探索实践,研究不同课型教学流程

不同的课型由不同的教师示范,全组教师一起评价反思,形成相对统一的教学流程,并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改进。学校在各学科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操作方案,指导教师根据实际实施不同的教学流程,如新授课——教师引导·生成知识;自主课——学案引导·生成问题;反思课——信息引导·生成体系;评讲课——问题引导·生成能力。

4.生成策略,指导教师课堂导引方法

“导引——生成”课堂教学策略根据教学三维目标、具体教学内容、小组实际情况及学生综合素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全面发展,还要根据学生的共同特征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引导策略,如问题引领·引发动机、多样合作·引起兴趣、矛盾先行·促成探究、纠偏引导·端正态度、任务引进·明确目标、方法点拨·生成能力、情感共生·思想引领等。

5.改进完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各班按照学习小组建设原则推行小组建设。从学校到教师层面,对组员进行协作培训,对组长进行管理培训。小组建立后,教师要坚持“从小组中来,到小组中去”的引导原则,将教学设计与小组的差异性、合作性、多样性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小组合作能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小组从建设到完善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符合班级和小组实际的科学评价体系,以巩固学生的生成内容。

6.优化体系,抓好改革推进系列活动

学校在“导引——生成”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自上而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理论探索,“在系统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课堂教学中的核心概念和本土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建立联系而形成理论”,又在理论体系的基础上采取“深入学习·夯实基础;专家引领·提供方向;行政主导·建立保障;课题推进·形成特色;任务驱动·保证实效;典型示范·加强推广”的研究机制,健全优化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体系,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整体推进。

7.精细管理,建立科学管理评价体系

学校制定并严格要求教师遵守教学、教研常规手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课改研究,并将科研情况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绩效工资考核、教师评职晋升的必要条件。根据新课改和新高考改革的方向,根据学生的生成需要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表,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

在新课改和新高考改革推行过程中,“导引——生成”课堂教学改革始终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向生成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知识学习与生命成长的关系、学习方法与学科素养的关系,以及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最终形成学生知识与技能、学科素养、思维品质、学习策略、思想情感等生成的过程,唤醒学生自我生命意识,形成真正适应新课改和新高考改革需要的现代化课堂教学策略。

[1]刘倩倩.新高考·新课程·新理念[J].教育科研论坛,2009,(9):55.

[2]余慧娟.新高考和高中新课程:热点与困惑[J].人民教育,2007, (11):36.

[3]刘金榜.适应新课程,构建新课堂[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 (2):11.

[4]何灿华.课堂文化建设亟待关注[N].中国教育报,2006-4-18(8).

[5]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8.

[6]孙翠香.构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 2003,(21):38.

[7]张敏,陆少明.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37.

[8]庞国维.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9.

[9](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5:30.

[10](美)约翰·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伍中友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0:56.

[11]王鉴.课堂研究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9-20.

(编辑:易继斌)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普通高中‘导引——生成’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编号:FHB130462)的成果。

G632.0

A

1671-0568(2016)36-0004-03

杨勇军,英语特级教师,四川省简阳中学校长、党委书记;苏俊清,历史高级教师,四川省简阳中学副校长;王平,生物特级教师,四川省简阳中学教科室主任。

猜你喜欢

建构理念改革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改革之路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建构游戏玩不够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