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

2016-03-01林国彤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粘贴同学教学

林国彤

(建瓯市东游中学 福建南平 353123)

浅谈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

林国彤

(建瓯市东游中学 福建南平 353123)

教学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只有创设民主、宽松、合作的学习氛围,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主体性 主动性 自主性 创造性

初中地理课堂改革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地理课堂教学必须转变“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就要从地理学科的教学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以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教师就要将自身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并引导和促进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主动学习的知识构建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自己在实践“学生主体”在台上,“教师主导”在幕后的教学理念中,注重在课前钻研教材,研判学情,在此基础上科学地整合教材,挖掘教材的教学内涵,开发和充实课程资源;教学中精心组织,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生动活泼地开展学习活动。通过不断探索、思考、总结、完善,把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能力,并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

一、创设良好的的学习氛围

学生大胆发言,直言自己的见解,有利于教师及时洞察学生所知所想,及早解决学生思想能力及知识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和配合上的默契,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例如在“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我让同学分组讨论“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海边看船”、“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等等,说的很好。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个学生面对全班同学提出一个质疑:“麦哲伦环球航行不能完全证明地球是个球体”。这时有同学立即反驳,甚至有个别同学说他是故意起哄捣乱等。我就抓住机会进行引导,让全班同学耐心地让这位质疑的同学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只见他拿一个矿泉水瓶,用橡皮擦当船只,演示了一下麦哲伦环球航行绕地球一周回到出发点的示意,“这能证明地球可能是个圆柱体(像矿泉水瓶),并不能完全证明地球就是球体”。说实话,之前连我也没考虑到这点。经他这么一演示,还真有一定的道理。我积极地肯定这位学生的想法,并提出表扬。然后再对前面同学的“麦哲伦环球航行”说法进行补充、解释,使说法更完整、科学。教室里顿时兴奋起来,这种宽松的学习环境既活跃了课堂,又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以发挥。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设计新课导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具有酝酿情绪、点明主题、引导思路的重要作用,是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的起步环节。如在“多民族的大家庭”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从“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导入新课的方式。先让学生从随身携带的人民币(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纸币)画面中辨认头像、服饰,找出不同的民族。学生兴趣盎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入新课学习。

再如,在“地球?水球?”这部分教学中,我设计了“为地球粘贴纸”的游戏活动。在讲台上摆放3个小地球仪,蓝、红粘贴纸2种。我先设问“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随后,请6位同学上讲台,2人一组为地球粘贴纸,遇到陆地贴上红色粘贴纸,遇到海洋贴上蓝色粘贴纸,最后各组向全班同学报告粘贴的结果:是红色粘贴纸还是蓝色粘贴纸用得多?同学们争先恐后要上台来试一试,整个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台下的同学一个个兴趣盎然地瞪大了眼睛关注着台上的游戏。显然,粘贴在海洋上的蓝纸片数远远超过在陆地上的红纸片数。接着就投影电脑幻灯片“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用科学的数据进一步证明了刚才的游戏结果。这样一来,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印证。

2.组织手脑并用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堂动手活动形式的灵活运用,能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如在“大洲和大洋”这节课的总结部分,我设计了“一笔画世界”活动,由老师先示范一笔画出世界陆地轮廓图,然后请学生们在自己的本子上跟着画,并强调:“待会儿把老师画的擦掉,请同学们上黑板来试着画画看”。此话一出,同学们的目光都投向美术科代表蒋同学,我也用鼓励的眼光示意他能否上来。果然,他很高兴地跑上来画。还真不错,各洲轮廓神似,位置正确,大小比例也基本恰当,同学们都主动报以热烈掌声。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在动手画画中,牢固掌握了七大洲的轮廓特征和相对位置。这个活动放在一堂新课的总结部分,使教学推向一个小高潮,学生感觉新奇,积极性高,让其体会到学习地理快乐和自信,效果很好。

又如在学习“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节水的重要性,我安排了一个小组活动:“节水标志”你会怎样设计?。结果可谓五花八门,各有特色:有的画一个地球,地球表面突出土地龟裂,到处干涸的景象,旁边写:水?水;有的画一个天平,左托盘上一个水杯,里面只剩杯底一点点水,右托盘上写着“无价之宝----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还有的画一个人正离开水池,而水龙头却还在滴水,旁边写“节水,请从身边小事做起”。这个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3.充分运用地图,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地理的图像语言具有形象、直观性,课堂上应引导学生经常使用地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分析地理事物现象、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从而树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学会看地图”这部分教学,我课前布置了每个小组带一张《厦门市交通旅游图》,在学生掌握了地图三要素之后,我设计了几个活动:“找一找我们学校在哪里?”、“我们学校在会展中心的哪个方向上?”、“从地图上如何测算学校到会展中心的实际距离?”,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比赛开始了,小组同学分工合作,争先恐后齐动手,课堂上气氛热烈。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绘制简单图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如学习“五带分布”这部分内容时,我指导学生画“五带”示意图,并提示“五带”分界线的位置和名称。同学们用彩笔画了“五带”示意图,并标注出有否极昼(夜)现象、有否阳光直射的位置范围。总之,地图在教学中的运用很广泛,只要运用恰当、适时,就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学习参与、交流,展示自我提供平台和空间

例如,七年级下册为世界区域地理,难度较低。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了解国家”部分,我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来配合教学活动。每个小组首先确定感兴趣的某个国家的某一问题,接着组长组织组员分头行动,利用图书馆、网络查找、整理相关资料,并加工整理成发言稿或电子幻灯片准备上台交流。

再如,在8年级的“多民族的大家庭”这节课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交流,我设计了几个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一是“小型民族文化展览”,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物品,可以是手工艺品,可以是乐器,也可以是服装。学生反映热烈,学生拿到了许多的图片和旅游纪念品,我就要求学生为它们写一段文字说明,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有什么用途?展示给同学们看。在初二(3)班上课时,我又进一步询问班上“是否有少数民族的学生”,结果发现这个班的郭同学是回族的、钟同学是畲族的。我就请他们上台来介绍一些所知道的民族文化和习俗,如回族的历史、饮食习惯、衣着特色以及回族的禁忌、“清真”由来、婚俗和丧葬,甚至回族的节日等。这些内容让同学自己上台交流,比由老师来讲解效果好多了,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我体会到,对于大班教学而言,小组合作学习是保证每个学生都会有机会参加学习过程的最佳形式,也是保障课堂教学活动既活跃又有序的最佳形式。从课改的经验来看,小组活动的成败关键是能否吸引小组的全部成员参与到学习活动全过程中来,小组成员以前后左右4人为宜。小组合作的内容可多样化,如小组讨论、小组辩论、小组游戏、小组收集资料等。小组内各自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是至关重要的。在征求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在小组内指定小组长。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必须充当一个“总导演”和“总调度”的角色,同时还应是“加油站”,不断地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思考,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如在“国际合作与国际性组织”这节课中,我提早一个星期就向同学们预告了本节的内容,并分为七个小专题:“矛盾与冲突”、“和平与发展”、“国际合作”、“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红十字会”。布置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材料,并且告知将在这节课上由各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同学们兴趣盎然,分工合作,各显神通,跃跃欲试。课前两天,就有学生将他们从报刊、杂志、电视、网络、广播等途径搜集的一手或二手资料拿给我看,征求老师的意见。总之,学习气氛被营造得十分浓厚。

5.开展课题研究,培养探究能力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课堂学习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研究课题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

比如在学习“水资源”一节内容后,有不少学生看到尽管水资源匮乏的警钟一再敲响,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是有很多触目惊心的浪费现象。于是不少学生选定了“节水总动员”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

①查资料,收集信息。学生们分工合作,通过报纸、杂志、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收集了许多的资料。薛同学组收集了“淡水并不到处都有”,柯同学组收集了“随处可见的浪费”,郑同学组收集了“节水好经验”等,琳琅满目。

②设计调查表,进行社会调查。分为两部分,一份是周围社区的生产、生活中水资源利用调查,另一份为家庭用水情况调查。

③开展研究,指导结题,组织阶段成果交流小结。学生们在我的指导下,撰写了图文并茂的研究报告“给水以关爱---写给世界水日”、“关于节水灌溉---农业节水方案”和“家庭节水小窍门---节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等。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问卷调查、网络查询、查阅书报刊等方式)收集材料,提高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科学探索的积极体验,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所获得的成果,虽然不可能达到科学发现的水平,但已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三、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地理学习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以及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针对初中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以及各种单一评价方式的不足,我尝试了多种方式改进地理学习评价。除了选用书面形式的测验,口头表达,描绘地图,绘制地理图表,读图分析等常见评价形式以外,也注意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实地观测、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同时还注重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综合各方面的评价:卷面成绩占50%;作业成绩占10%;小制作和小论文占20%;课堂参与度占20%(分两大块:一是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包括踊跃度和准确度;二是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有专门的课堂交流评价表)。

总之,培养、确立展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的主体性,既是教育改革的一个课题,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地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接受”、“适应”已有的、既定的学习内容,也要使他们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培植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我激励,从而使学生更健康地成长。

猜你喜欢

粘贴同学教学
帖脸谱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猫头鹰》小粘贴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A ski trip to Japan
What Would I Change It To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