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
——例谈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创意

2016-03-01姚继琴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课件多媒体数学

姚继琴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编辑部, 湖北 襄阳 441050)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行和逐步深入,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成为当前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文、声、像、动画于一体,并具有人机对话交互之功能,具有传统的多种电教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它能够让教师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有趣;它具有图形演示功能和仿真摸拟功能,能够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具体形象,让学生轻而易举地观摩或理解教学中一些难做或无法做的演示实验。

在数学课程教学中,要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真正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由教师亲自精心设计和编写合适的多媒体课件。下面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特征与设计创意。

一、多媒体课件设计的主要特征

教师要精通专业知识,懂得教学规律,熟知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熟悉学生的学情,才能设计出本学科需要的课件。因此,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必须凸显以下几个特征。

(一)辅助性

辅助性就是指以教师为主体,计算机永远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就像计算机不能取代人的思维一样。[1]假如过分强调和依赖计算机,只能给教学带来新的隐患,即重理性知识的传播,轻情感沟通;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重科学程序,轻灵活变通。这种教学模式由于祟尚工具理性、过于规范化和单一化,势必导致学生的学习失去情感和意志的支撑,而让学生的主体性丧失。也将造成“人灌”到“电灌”的局面。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成为课件的附庸,不能让课件“牵着教师的鼻子走”。因此,多媒体的使用要讲究适时、适量和适度。在讲授知识的重难点处、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处、教师确定的知识解疑点和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时刻;渗透数学思维方法之时;阐明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之时等,是设计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最佳时机。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把握好使用多媒体的良好契机,把学生的发展和活动放在主要位置,灵活应用课件,让课件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服务器”,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直观性

心理学家认为:直观形象的呈现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整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尤其是针对小学生来讲,他们无意注意优于有意注意,思维仍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设计课件时,教师要多采用图、像、声、动画等手段,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大量感知材料,建立清晰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感知效果。从而,使多媒体的优势在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为实现数学学习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概括的过渡铺路搭桥。[2]

(三)有序性

严密的逻辑性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而学生的学习材料绝大多数应该是具有逻辑意义的,但是课程教材中所呈现的知识之间往往具有隐含的逻辑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对课程进行再创造,将教材进行整合,注意确定教学内容在课件的先后顺序,力求构建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使课程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学流程与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步,从而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3]

(四)启发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有所思,就需要有所启迪。所谓启发性,就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因此,在呈现课件的同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思考的时间,避免为了展开课件而走马观花,不要出现学生看似津津有味,其实流于形式,造成未能促使学生真正理解的假象。

(五)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体的突出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便于学生检索。只要按一下鼠标,就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课件及内容。二是控制速度。为了讲清算理,现代多媒体技术能够完全适宜于不同的教师和学生,使运动速度得到随机调节。三是自动批阅试题。多媒体能随机出题,对于学生的解答能立即批阅、及时反馈,为教师实施个别化教学和因材施教提供了条件。

(六)艺术性

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应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它集“声”、“形”、“色”于一体,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多媒体的“声”传递师生心灵深处的语言,让多媒体的“形”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多媒体的“色”描绘师生所要描绘的五彩图。

二、多媒体课件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的设计创意

传统教学中,“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带来的是教师在讲台上辛辛苦苦地讲,讲台下学生费力费神地听,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将一改黑板那副冷冰冰面孔,而呈现给学生的是多彩的友好的界面,把教师带入了更广阔的创造空间,令众多学生头痛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这就是多媒体课件的创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创意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内驱力。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图文声并茂的材料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充满情趣、欢乐、机智与美感。孩子们赏心悦目,深深感到学习知识的美,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以《时、分的认识》一课中的开头设计为例,CAI设计为一幅美丽的生动的龟兔赛跑的场景,小白兔和小乌龟同时从同一地点绕着圆形跑道跑步。这个圆形跑道实际上就是一个钟面的雏形,当小乌龟跑一大格时,小白兔就跑了一圈。这时,教师顺势提问:“小白兔与小乌龟谁跑的时间长?”(同时)“为什么呢?你们怎么知道的?”美好的故事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认识时间的求知欲。

(二)创设情景,设疑激思的创意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的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在对待任何问题和事情上,人总有一种要保持其各种认知协调的倾向,保持自身态度与行为一致的动机。一旦不协调,便产生矛盾和冲突,人就会感到紧张、不安和烦闷,就会产生消除这种不协调的内在动力,从而达到知识信念和态度的改变,以获得内心的平衡。”而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构成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其中的情景是关键的因素,它对学生的认知建构起着重要作用。[4]多媒体在创造教学氛围、设置悬念和疑问时具有优势,能够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从而使学生产生解决矛盾的冲动。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人们开着各种形状的车辆,车辆的轮子设计为多种形状,有的为圆形,有的为椭圆形、有的为方形、有的为梯形等等,屏幕上显现出,开着非圆形车轮的车辆,一走一停,颠簸厉害的镜头,还有的根本无法行驶的样子,学生们哈哈大笑,教师因势利导,问:“为什么车辆轮子是圆形的就能平稳行驶呢?而设计其它图形就不行呢?”形象化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迫切希望得到其中的奥秘。激发了学生刨根问底的思考欲望,引发了学生强烈学习动机,使学生沉浸到一种跃跃欲试探求谜底的心理状态之中。

(三)建立新概念,揭示事物本质的创意

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精华的CAI课件中演示图形的翻滚、闪烁、重合、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动画效果,能生动直观地展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教学几何形体的数学概念时,传统教学以口语为主,辅以卡片、模型、挂图、投影、实物等,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同步进行,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感知和表象,为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一般情况下,教师准备好剪刀、扇子、红领巾、三角板等实物,指出什么地方是角。而改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大大变佳,教师让学生找到它们各自的角后,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技术,将组成角的两条边在实物图上连续闪烁,并伴有声响,接着将实物剪刀、扇子、红领巾等实物图形移走,留下刚才闪动的角的轮廓,这样将角的非本质的表象移走,抽象出角的本质定义,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创意

计算机多媒体的形象化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在直观感、立体感等方面的不足,取得了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在内容讲解上进行创造性设计,对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记忆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教学射线的概念时,先出现一个闪烁的红点,再由这个红点射出万条光芒,使学生自然地把“射线”的概念与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的光线联系起来了,很清晰地知道射线的特点:由一端点引发出来的直线。并且明白了由一个端点可以引发出无数条射线的道理。这种创意,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的亲近感便油然而生。

(五)构建知识网络的创意

课堂教学小结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环节,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网络。通过PowerPoint的幻灯片放映,可以将所讲的内容快速地放映一遍,然后跳出一张总结的画面,就可实现快速复习总结的目的。内容少的小结,可将要复习总结的知识点都复制到一张幻灯片,用鼠标点击显示的方式实现。内容多的小结,可采取文字过滤的方法,放映时,先出现原有的文字小结画面,点击一个就留下过滤后的文字与画面,这样,以此类推按照这样的方法对每张幻灯片进行操作,可达到逐渐提炼总结的效果,最后留下的那张幻灯片就是要小结的要点了。显然,比口头总结来得直观形象,也便于学生掌握与记忆。

参考文献:

[1]张婷婷.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以培养学习者自主性为目标的教师角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2]戈沁春.利用多媒体 撑起数学教学的一片艳阳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2):74-74.

[3]隗开云,孙奎元.制作数学课件应遵循的原则[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7):59-60.

[4]潘巧明.建设数学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人文环境[J].人民教育,2000(9):37-38.

[5]郑海英.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1(10):179-179.

猜你喜欢

课件多媒体数学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课件综述——《识字三》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活用多媒体 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