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化运动视角下的近代中国教育

2016-03-01窦琳娜

关键词:教育变革新文化运动

窦琳娜

(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 江苏无锡 214105)



新文化运动视角下的近代中国教育

窦琳娜

(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 江苏无锡 214105)

摘 要:新文化运动努力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和科学。指出用民主反对专制,用科学反对愚昧,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主题。这两大主题使人们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解脱出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变,同时也引发了近代教育思想的革命,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近代化。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 近代教育 教育变革

新文化运动是从思想文化领域来继续辛亥革命未完的事业。1915年9月创刊的《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发起的舆论阵地,“五四”运动推动着新文化运动发展到高潮。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等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这些人后来走上不同道路,当时他们的思想也不完全一致,但在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提倡民主与科学等方面有着共同立场。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两大主题,又称“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说:“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大主题使人们从传统文化思想中解脱出来,并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人权、平等思想,以及西方社会进入现代以来相继产生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等新理论、新观念加以传播,改变了人们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博爱思想越来越为人们所推崇。人们观念的改变,引起了教育思想的革命。新文化运动既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同时在教育领域也开创了全新的局面。

中国近代教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独尊孔家儒术发展到现在,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我们就简单分析一下以下几个重大事件。

一、学校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

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新文化运动中影响深远的一个方面,白话文的推行不仅推动了文学革命,而且使文学更接近人民生活,特别是儿童文学,同时使口语和书面语相一致,从而大大减轻了人们学习阅读和写作的负担,为真正在民众中普及教育创造了一个基本条件。

新文化运动时教育界人士强烈要求学校教学要采用国语和白话文。1917年的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年会议决,要求教育部迅速规定国语标准,将注音字母设法推行到各省区,为将来小学改国语做准备。1918年,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注音字母。当时,在北京,蔡元培等创办的孔德学校还自编了国语读本,江苏省自行通过“各学校用国语教授案”,开始用国语教材。中华书局出版的《新式教科书》,也用了一些白话文。1920年,教育部正式规定从一二年级开始使用白话文教材,到1922年止,除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课文外,所有的文言文教科书停止使用,改为语体文。中学各科教科书及高等学校的讲义,也随之逐渐用语体文改编。这样,大、中、小学文言文教材逐渐地被取代。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件重大的改革。

二、大学的改制

1917年蔡元培接任北京大学校长,随后对北大进行改革。他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收的思想和优势办学的指导方针;聘请著名学者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李四光等到学校任教;改革预科,调整专业,改变学制(学门制变为学系制、年级制变为选科制并实行学分制);同时对学校管理体制也进行改革:设评议会,进行民主管理;建立研究所组织各种研究,鼓励科技学术研究。首先招收女孩,男孩和女孩同学;使用白话文讲义帮助学生创办版物,建立各种学会等等。这些改革使北大思想活跃、气象一新。北京大学的重组,引发全国高等学校的关注,当时有些做法使在北京专科以上学校校长会议上议决照办。后来,大学也逐渐根据北京大学的制度办理。

三、确立男女平等教育权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女子受教育权利的提高,在倡导反旧道德、旧礼教的同时,积极宣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等的思想,同时主张男女有平等受文化教育的权利。1912年所定学制,只规定初等小学能男女同学,到1915年的《国民学校今》公布后,小学一二年级的男女同学也可以合班上课。新文化运动兴起以后,由于受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男女教育平权的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1920年夏,蔡元培主持的北大,第一次招收女生,随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也开始招收女生,以后各高校纷纷效仿。1921年后,各大学纷纷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学。所有这些措施,虽然距真正的男女平等教育还有一定的距离,却在很大程度上把中国两千多年来男女教育不平等的状况改变了,这又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四、各种教育思潮的涌现和各种教育团体的建立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旗帜鼓动下,教育界思想也十分的活跃,涌现出了多种进步教育思想:实用主义教育、平民教育、职业教育、工读教育等,并建立起很多教育团体。这些教育团体从不同方面开展教育的改革运动,它们对1922年学制改革,对当时学校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五四”时期的教育改革,不是课程或制度的改革,而是教育思想的革命,它不但动摇了中国几千年封建教育思想,还冲击了清末传入中国的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派的教育思想与观念,使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 中国的教育在民国时期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依然有着长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在全国各省陆陆续续出现,今天全国知名的优秀大学大多都是那时期创办的,这些大学培养出了各方面的世界级学术大师,包括李政道、杨振宁、崔琦等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人文领域也呈现出一篇生机勃勃百家争鸣的的局面。“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伟大教育思想在中国建立起来,为民国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是民国时期各方面精英脱颖而出,思想上百花齐放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任命他担任北大校长又容忍他“纵然”学生“动乱”北洋政府因此有了值得怀念的地方,现在的物质条件比那时候好很多,我们的教育应该有更大的成就,而往往事与愿违,民国基础教育从数量上依然十分的落后,普及率十分的低,用李敖的话来说就是一个高中生后面跟着4000个文盲;但是从质量上来说十分的优秀,那时候的中学教员中有过鲁迅、朱自清、徐志摩、杨振宁等,现在提倡却一直搞不起来的素质教育其实早在那时就已经实现了。所以民国时期的教育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人都在致力于教育改革,我相信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会朝着更好更完善的方向发展下去!

猜你喜欢

教育变革新文化运动
新文科建设: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新文化运动”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立足教材知识,提升历史素养——近年高考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考点例说
SOLO理论指导下的听评课——以《新文化运动》观课为例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MOOC时代图书馆角色定位与创新服务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信息社会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变革
浅论“翻转课堂”对教师培训的意义
基于学情设计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新文化运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