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公益广告 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
2016-03-01郑秀华
□郑秀华
借力公益广告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
□郑秀华
【摘要】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非商业性广告,旨在以倡导或警示等方式传播某种公益观念,以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遵守道德规范为传播目的。思想品德课的核心内容在于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将二者结合,能有效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公益广告;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
现代社会,无论是网络还是电视,广告铺天盖地,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有的广告短小精悍,内容生动活泼、寓含哲理,倒也脍炙人口。公益广告是一种非商业性的广告,目的在于引导人们的言行举止,起一种宣传或警示作用。而初中思想品德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者的传播理念、学习方式、德育功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这就为教师将公益广告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供了可能性、现实性。只要善于挖掘、合理选材、恰当运用,就能借助公益广告让思想品德课堂发挥无穷魅力,为学生打开智慧之门,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化,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激趣引思,顺势导课
精彩且有效的导入,为整节课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初中生活泼好动,往往在外面嬉闹后踏着铃声进教室,这个时候只有强烈的刺激才能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笔者发现,在导课环节播放一段公益广告小视频能起到激趣引思的作用,顺势引出学习主题。
公益广告有多种表现形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在不同的环节选择不同类型的公益广告。既然导入环节使用公益广告多是为了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到课堂上来,转到相关课程内容上来,那么应以故事诉说型或视觉传达型为主。名人说服型广告一般画面声音比较平缓,不太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听觉传达型广告除非是特别震撼的,否则要把音量开得特别大,才可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过来,所以一般不太适用。
例如,九年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节课,跟环保相关的公益广告非常多,有小朋友稚嫩的声音配合着漫画娓娓道来的《环保搭档》系列、《低碳生活,请选择绿色出行》的数字说明系列、动漫系列……但更适合放在新课教学环节或课堂小结的“导行”部分。在导入环节中,笔者选择了早先看过的一则公益广告,内容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男子为了致富,砍伐屋后小山上的树木,随着他家境的好转,小山渐渐荒芜,正当男子得意忘形之时,一场暴风雨来临,小山没有植被保护,大量泥沙经雨水冲刷后倾泻而下……这个故事诉说型公益广告因其画面的巨大变化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学生发出惊讶声之后注意力转到了大屏幕上,他们回顾整个故事情节之后略有所思,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发言谈自己的感受,学生1:“人类不能如此对待自然。”学生2:“我们不能只盯着眼前利益,否则就会失去未来。”学生3:“谁破坏了大自然,谁就是地球的罪人!”虽未直接、准确地讲出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但他们的思维内容却是围绕可持续发展而展开,这样就可以顺势导入新课学习了。
二、入情入境,深化学习
新课教学是一节课的主体部分,也是整节课的核心环节。新课教学环节因持续时间较长,初中生注意力时间往往无法与之完全对应,为此教师应善于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学生的注意力,以活跃课堂气氛。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更能满足这种教学需求。公益广告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和幽默感,以其特殊的表达方式针砭时弊、扬美抑丑,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让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如果教师能紧扣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播放一些公益广告,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智慧,不但能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习氛围,让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启发思想,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师如果做教学的有心人,就会发现许多公益广告和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有一定的关联。例如,政治政策类的“改革开放30年”可以成为九年级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教学内容的极好素材,节日类的“教师节”公益广告可以运用到七年级师生关系学习的内容中,社会文明类的“保护环境”公益广告可以运用到九年级“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中,健康类的“全民健康”可以用到八年级“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的内容中,社会焦点类的“打假”公益广告可以用到八年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内容中。可见,运用公益广告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应更关注公益广告的主题与课程内容的关联性。只有公益广告的主题契合教材内容时才能使用,切不可牵强附会,否则就会导致教学资源使用的盲目性。
三、激发情感,促进育人
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德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但德育不是生硬的灌输,而应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影响。说多了学生会嫌啰嗦,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有时还会引起他们反感,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如果在某些关键环节播放公益广告以代替教师的反复说教,学生往往能有更深的感受,不但能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还会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实现良好的育人效果。例如,八年级上册“我爱我家”教学中讲到父母对子女的爱时,笔者播放了一则央视的公益广告,内容是一个儿子讲述他患老年痴呆症的父亲,走到楼下竟忘了怎么回家,但在餐厅吃饭时看到饺子却抓起来放进口袋,当儿子面带尴尬责问父亲干什么的时候,父亲含糊不清地说这是给我儿子的,我儿子最爱吃的就是饺子……很多学生看完沉默了,有的女生眼眶都红了,这个时候学生就仿佛置身其中,想到了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天然的爱,这是一种亲情的自然流露。谁不爱自己的家,不爱自己的父母和家人呢?就这样,一则公益广告有力促成了本节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促使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功能发挥作用。
四、情境启发,引领践行
思想品德课具有实践性的特征。新课标指出,应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认识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然而,由于文字表达方式的局限性,思想品德课“导行”的教学要求表述往往比较单薄,有时难免陷入枯燥乏味的困境,学生难理解、不感兴趣。这种教材表述方式呼唤教师补充各种相关教学资料,丰富和活化教材,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而公益广告具有强烈的思想性、观赏性和艺术性,能够启迪思想,反观自身,践行道德,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起到引领践行的作用。例如,九年级“灿烂的文明之花”教学中,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一则公益广告,内容是一个易拉罐在行人的脚上被传来传去,却没有人捡起来,直到被传到一个男生的脚下才丢进垃圾箱,大家终于松了口气……学生只是觉得“好玩”,于是笔者赶紧问学生:“你们平常在街上、商场、公交车、火车上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吗?你们当时是怎么做的?”有学生答:“和公益广告中的多数人一样。”“如果生活中每个人遇到这种情形都这样做,会怎样?”学生陷入思考时,笔者马上表扬、肯定并鼓励“和那个男生的做法一样‘捡起来扔进垃圾箱’”的学生,并接着问学生:“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用公益广告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追问和师生对话,文明的种子已悄然植入学生心中,有效达成了教育教学目标。
五、点拨提升,教有余味
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小结一方面是知识功能,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线索整理和建构,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是德育功能,是为了强调本节课的行为要求并提出希望或憧憬。以公益广告作为课堂小结,能达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效果,给学生留下教学余味。结合小结的特点,宜用视觉传达型和名人说服型,尤其以视觉传达型为最佳。例如,濮存昕主演的文明中国公益广告中,在安静的礼堂内他用朴实的语言娓娓诉说:“有人这样问过我,播出的一条公益广告,能不能改变我们生活中的那些陋习呢……”没有过多的修饰,却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真正感动了学生,要比教师自己把这段话读出来的效果好多了。此外,如果教师在小结部分让学生联系课本内容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公益广告词,效果也会非常好。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公益广告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首先,同一则公益广告可用于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有统筹观念,把握初中思想品德课整体教学内容,将公益广告的教学效用发挥到更佳状态;其次,公益广告也在与时俱进,特别是环保题材,因为环境每年都在改变,最新的公益广告呈现的是最近的环境状况,这样才更有说服力。节日类的公益广告也最好选取最新的公益广告,举行奥运会的时候选用奥运题材的广告特别合适,但“奥运年”过去了继续使用就不适合了。但有的公益广告却已经成为经典,如“让爱传递下去”,虽然是很多年前的公益广告,但每每提起还是印象深刻,学生看到小朋友端着水一路洒的时候都在笑,却是若有所思地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综上所述,公益广告有着鲜明的时代性、生活性、趣味性、教育性,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教师应具备足够的教学资源意识,善于借力公益广告,不断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艳如.公益广告与公民道德建设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2012.
(编辑:易继斌)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0-0109-02
作者简介:郑秀华,福建省闽侯县实验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