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多元评价的原则与策略探析
2016-03-01徐建利
□徐建利
语文教学多元评价的原则与策略探析
□徐建利
【摘要】目前语文教学评价单一,已严重制约语文教学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多元评价意义重大,研究语文教学多元评价的原则与策略十分必要。
【关键词】多元评价;原则;策略
目前语文教学的单一评价,已严重制约语文教学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语文教学评价的“瓶颈”已影响语文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多元正向的积极评价,如一台鼓风机,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无穷的学习动力。而甄别式、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分数这把唯一的标尺之下,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受挫,他们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度日如年。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研究语文教学多元评价的原则与策略。
一、语文教学多元评价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要反映学生学习的成绩和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根据以上阐述,并根据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多元评价,必须遵循以下4个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以往评价中,学生都是被动评价者。不管是课堂上的问答式评价,还是以分数为主的考试评价,都是单向评价。在整个语文学科管理中,学生都是以被动状态来接受教师的单一评价,他们的想法与诉求得不到合理宣泄。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长期存在,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无法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合理倾听学生心声,努力唤醒学生主动地参与评价,并提供积极的评价方式,相信一定会促进教学发展,师生关系也更加和谐。
2.发展性原则
多元评价旨在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实践,以新的理论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的自我发展是提升教育水平的前提,只有教师的优秀,才会有学生的出色。当教师将自身的专业能力转化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时,学生的发展才有根基。越是开放的评价方式,越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转变。只有当学生具有自我认可的心理状态,才会拥有无穷能量。而这份能量的转化剂便是多元的正向评价,它不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是学生的自我成长源。
3.过程性原则
多元评价是一个动态的双向互动过程,它关乎起点,追求目标实现,更在于它关注整个教学过程。它犹如一个链条上的每个链锁,一环扣一环。任何一个中间环节的缺失,必然会影响整个进程的质量与效果。追求终端式,只重结果的评价方式,显然已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具有多元信息渠道的学生的需求。一考定终生的评价体系,折射出机遇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导致有些学生过分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关注学生的每一次付出,并给予每一次
4.激励性原则
没有教师的激励,就没有学生的精神愉悦,也就没有他们主动的探求。不得不承认,中学生还处于比较感情化的阶段,他们若能在老师这里获得激励与认可,便会萌发强烈的学习愿望。如果受到批评与指责,哪怕教师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出发点再好,学生都不会领情。所以评价首先要基于激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关怀。这势必要求教师用心去捕捉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并把它们发扬。教师传授正能量,学生也必然以更大的热情来反馈。
二、语文教学多元评价的策略
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与方式有多种多样,但真正有效的,大致遵循的原则却是殊途同归。教学的状态只有更接近于学生所需,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激发他们的生命能量,使他们在教学后获得更多的人生启迪,做一个有教养、有学识的人,才是语文教学永恒追求的目标。为了追求更好的评价效果,笔者在实践中采取了以下4种多元评价策略: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语文课程标准》写道:“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学生拥有评价的话语权,便会激发想说的欲望,便会拥有各种精彩。教师在教学中所呈现的评价,有时便是激发学生自我评价的导火索,使他们拥有新的思考与体悟。在第二届全国绿色课堂杯优质课评比中,笔者的一堂“皇帝的新装”课荣获初、高中唯一的一个特等奖。在这节课的尾声,有一个场景感动了全场。这源自于笔者的一次激励式评价,激发学生强烈的言说欲望,带给我们很大的精彩。记录如下:课堂已接近尾声,此时一学生举起手,让他站起。他请求说:老师我可以上讲台来讲吗?笔者惊喜地答应了。他走上讲台边比划边讲,他仍觉不够,于是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着,一边解释一边写,“其实我们每个人最初都像孩子一般,是充满天真的。但是过渡到成人后,学会了圆滑和世故,这是极大多数人的状态,但有少数人,如毛泽东和马克思等人,当他们达到一定高度后,又突然蜕变为孩子,为了追求真理,他们敢于突破,完善自己。”这显然是笔者没有设想到的,我只希望把学生引导到面对严峻的现实时,我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去选择应该做的,真话未必适合在任何场合。而他显然已逾越这一步。我吃惊地说:“实在太厉害了,连老师都没想到这个问题。能否让老师拥抱你一下?”激励是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最核心的要素。我情不自禁地说:“这样的孩子以后不是政治家,也一定是哲学家。希望你能成为像毛泽东和马克思那样伟大的人。”而这位男生却说:“事实上,我更想成为一位普通人。”当我们旁若无人地拥抱后,课堂的温度一下子提到顶点。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学生的回答更积极,几乎出现好几组整组都举手的状况。面对如林的小手,我感受着课堂积极的评价能够带给学生足够的信心与温度,被认可的愿望便一下子激发了起来。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都有被肯定与尊重的需要。当教师把真诚的赞美之词传达给学生时,他们如受到强烈的磁场震动,把内在的心迹完全坦露,并努力追求更优秀的自己,自然也带给我们更多的精彩。
2.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教学评价应该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几方面来体现,从而使教学评价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这决定了评价内容不仅仅是终端的一考定全部,而更应该关注过程中的每个面,每个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过较多尝试,试图能够更好地关注过程化管理。笔者将语文的各项内容参与到期末考核中,以平时50%、期末50%的权重参与考核。平时参与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生字词及古诗默写、阅读课外书、写作成绩、平时成绩、综合性学习5个方面。这5个方面的赋分分别是10分一项。默写平时是百分制,再折算成10分,计入平时考核。阅读课外书,主要记录学生阅读的质和量。每天让学生记录看书的多少,以及撰写读后感的质量来衡量阅读的效率。学生为了获得好分数,在课外往往相互比试谁看的书多。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笔者在写作指导中有自己的实践,经过指导,学生往往能够快速提高写作成绩,所以学生很愿意将写作参与到考核中。关注学生的平时成绩,就是关注学生付出的过程。有些学生平时非常勤奋,期末成绩有时却考得不太理想。而关注过程,就充分地肯定了他们平时的付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撰写读后感一项。为了提升学生阅读的深度与广度,笔者尝试让学生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写下读后感,然后学生互批,实现1+1>2策略。学生不仅读了其他同学的书,而且也学习他们的读后感。让他们批阅同学的读后感,学生从最初的无从下手到渐入佳境,进而能看出些门道,此时便已达到目的。当学生真正评价别人文章的优劣时,他便能对自身的写作有一个反思与改进。有些学生最初对同学的读后感评价内容较少,也不够到位,但是一段时间后,越来越到位,完全能站在自身独特角度来评价。有些学生甚至做到,同学写多少读后感,他能够评多少文字。观察这些学生,一段时间后,写作水平突飞猛进,不仅在全市现场作文竞赛中获得好成绩,而且文章被编印成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事实上刚接手时这些孩子的语文基础非常薄弱,平均分也低于其他班二十多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写作水平已超过其他班级。这便是以写作为抓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一个明证。正因为有了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才真正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他们会意识到自己每一次付出都会得到关注与反馈。当学生真正在乎了过程,成绩要提高并不困难。
3.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强调的是,学段目标是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应达到的目标。”因此,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可以选择延迟评价的方式。尽管成功的喜悦来得迟些,但他们还是能够品尝到那份甜美,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动力。在实践中笔者还运用了自评与小组互评结合的方式。初中学生正是心理断乳期,自我意识的成长及心理年龄之间的差异,导致他们会有较大的矛盾冲突。为了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与变化,笔者要求学生每周撰写情感周记,每周对自己的学习、心理、情感作一次疏理,并对自己在本周内的情况作自评。除特别注明之外,小组之间的同学可以相互传阅,可以了解同伴的需求,及时跟进、帮助。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间无法解决的问题再进行帮助。通过书信或面对面的交流等方式,进行及时干预,消除学生的积郁。新课程要实现“以人为本”,由此学生的自评很重要,而学生间的互评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同伴对自己的关心,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关怀。针对学生在学习、心理以及情感上的一些问题,每两周进行阶段性评价,及时反馈问题,以求将学生的优点发扬光大,缺点则努力改正。
笔者认为,不管采取何种评价方式,只要是切合实际,符合学生的需求,都可以尝试。没有哪一种方式更好,只有适合的才是好的。
多年前,笔者接手一个全校闻名的沉默班,不仅成绩最弱,而且学生毫无自信,课堂上几乎没有学生愿意回答问题。受幼儿园孩子对大红花渴求的启发,笔者将这一奖励方式移植到课堂上,只要学生举手回答问题,都可以得到一朵大红花。这一回归童年式的评价方式一出台,不久便在课堂上引发激烈反响。最初学生只是萌发好奇,但当大红花日渐丰厚,便有些欲罢不能了。课后,同学们不断询问彼此的数量,以努力超过同伴作为自己的目标。这一外在的刺激,最终还是触发了学生思维的训练。学生的回答,从最初站起来答不上,到回答不完整,再到可以较完整或非常完整,课堂上不时爆发出因学生的精彩回答响起的掌声。从外在评价方式的改变,到学生思维的逐渐深入,学生进步神速,成绩得到极大提高,几乎创下语文单科和整体成绩的新记录。
4.评价互动的多元化
在语文教学中,若能让学生牢牢掌握评价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就会大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能够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由于行政及专业发展“双肩挑”,笔者经常外出开会或学习,一方面为了不增加其他老师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常让学生自己上课。这些授课的“老师”,往往由学生推荐出来,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及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预先让学生自主备课,笔者外出时便由他们上场。为了追求上课效果,每次回来后,都让授课学生自评上课的得失及感悟,同时也让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好的方面,也客观地指出不足,以待下次上课的同学能改正。在这样双向互动的评价中,老师可以及时了解课堂上学生的状态,也为下一次学生自主学习蓄势,针对问题及时改进,期待下次做得更好。
评价不仅体现在自评、生生评、师生评,也可以在亲子和家校之间,这样才是一个更完善的评价体系。笔者编印《情感教育读本》,选择古今中外的励志诗词和故事,同时还推荐励志歌曲和励志影片,通过这些优秀作品的欣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内在的驱动力,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阅读更是课外的学习行动,需要取得家长的支持与监督。为此,笔者编印《情感教育交流本》,其间要求学生记录阅读故事写下感受,记录自己每周的心路历程,同时也要求家长记录孩子在家的阅读情况,并对孩子在家的情况作评价。我们设有一套较为完备的评价体系,要求教师对家长的监督情况进行评价,同时还有学生对老师在语文学科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情况作评价。这种多向互动式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评价体系的循环,使各方都可以掌握话语权,不会因为其中一方没有话语权,而导致沟通不畅的情况出现。事实上,家长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之后,自然会努力以自身行动投入到家庭教育中。
有教育专家言:“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语文教学评价多元化,势必会发挥其教育、激励功能。通过多元化的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互动评价四者有机结合、渗透,能够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语文教学的乐趣。同时通过多元化评价,使老师关注到学生的每一个成长,将终端的考核变成关注过程,使学生更注重过程的付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能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继续向下一个目标进发。师生之间的和谐相融,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体现,亲其师,信其道。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师生之间才能真正享受诗意的栖息。
(编辑:张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0-0072-03
作者简介:徐建利,浙江省桐乡市实验中学副校长,浙江省教坛新秀,嘉兴市学科带头人。行动一个合理的评价,这是教学专业化追求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