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大学生入党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

2016-03-01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张 伟

(辽宁工业大学 辽宁锦州 121000)



加强大学生入党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

张 伟

(辽宁工业大学 辽宁锦州 121000)

摘 要: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的优秀组成部分, 应当加强大学生入党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其永葆先进。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入党后的教育现状,分析了产生现状的各方面原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入党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党员 加强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式,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其中,大学生党员的作用十分明显。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随着发展质量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特性越来越明显[1]。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党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至关重要。

但是,在部分高校,由于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多是侧重于发展阶段的培养、考核、制度建设、模式探讨等方面,对于大学生入党后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关注的不多,存在着“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对于大学生入党后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相对滞后,教育效果不佳[2]。因此,应当加强大学生入党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索和研究,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提高他们在大学生群体的模范作用和号召力。

一、大学生入党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

1.整体能完成学习任务,但是部分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热情不高

整体看,多数要求入党的大学生入党动机端正、目的明确,以服务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为奋斗目标,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但是由于正处在转型期,社会上的各种不良因素也影响着大学生,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这部分党员或是出于攀比心理入党,或是为了将来顺利就业入党,或是为了实现家长的期望入党,都带有极强的功利性[3]。部分大学生党员认为入党后就“大事完毕”,认为入党后的培训教育是走形式、走过场,在学习热情和学习自觉性上大打折扣,没有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

2.部分高校基层组织教育力量不够,大学生党员学习制度不完善

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员比例为7%左右,而对应的专职党务工作教师数量少,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管理力量非常薄弱,培养教育制度不完善,多数高校没有形成培养体系,对大学生入党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

3.教育形式多以理论教学为主,教育效果不佳

多数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开展的教育培训,以理论教学为主,重说教,不注重引导,召开的会议次数不少,但是核心载体不多,只是盲目的配合政治内容,对大学生党员关心的实际问题关注少,对教育对象的吸引力不强,影响大学生党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直接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二、大学生入党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薄弱的原因

1.大学生党员自身原因

大部分大学生党员都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但是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部分党员虽然在组织上入党了,但在思想上并没有真正入党。他们认为教育学习是入党前的准备条件,入党后就可以走过场、搞形式,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这部分大学生党员没有意识到自身肩负的神圣使命,没有在大学生群体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影响了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影响了党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2.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原因

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认为大学生党员入党前经过党校的系统培训,理论学习后通过了党校结业考试,他们的学习热情会持续到入党之后。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工作缺乏监督和管理,而且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少数学生党支部在组织学习时图省事,上面怎么布置,下面就怎么安排,不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忽视了教育效果的要求。

3.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原因

目前,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人员较少,基本没有专职的党支部书记,兼职居多。党支部书记还要承担大学生群体的大量思想政治教育和事务性工作,严重挤占了党务工作时间。而且在有限的党务工作时间里,党员发展占用了相当大的比例,导致大学生入党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间不充分。

三、加强大学生入党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措施

1.高校党委重视大学生入党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

大学生入党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是高校整个学生工作的重要部分,是整个学校学风校风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组织在大学生中的形象,关系着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工作效果。因此,高校党委要重视大学生入党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从学校党委的高度统筹协调各部门,使教育工作形成合力。

2.高校党支部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制度化、规范化

高校党支部是对大学生入党后进行教育的主要策划者和实施者,通过支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增强在青年大学生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高校党支部在做好支部内大学生党员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要定期开展党员教育活动,要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在教育活动中,还要坚持党员民主评议制度,集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一体,使支部的各项活动有制度保证,开展的各项工作有制度规范,党员的各项行为有制度约束,强化大学生党员的组织纪律观念,真正使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3.增加实践学习比重

目前,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大学生党员教育效果一般,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有坚定政治立场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大学生党员,开展实践教育势在必行。让当代大学生党员参与到红色景点参观、义务服务、观看电影、读书讨论会、排演红色经典话剧等学习活动中,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党性修养,提升自身素质;也可以设立党员先锋岗和责任区,促使大学生党员勇挑担子、承担责任,强化党员形象,提升模范带头作用。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形成新形势、新局面、新要求,从而保证大学生入党后仍然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起到模范和旗帜作用,引领大学生群体坚定不移的跟党走,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刘昌伟,汤丰宁,王鹭.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现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5):33~35

[2]李华,杨守鸿,何栎.大学生党员继续培养教育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68~173

[3]李秋夫,张立红.当前高校党员教育的特点与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 63~66

*项目基金:2015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立项(GXDJ2015-B060)

猜你喜欢

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