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合作达成高效

2016-03-01杨明菊

关键词:探究性生物探究

杨明菊

(湖北省宜昌市第27中学 湖北宜昌 443000)

自主合作达成高效

杨明菊

(湖北省宜昌市第27中学 湖北宜昌 443000)

自主合作,即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以提高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造高效课堂。因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联系教学实际与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设置情境,引导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新课教学,教师应精创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新知学习意境之中。同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情境方法来导入新课。如回顾所学知识,以旧促新;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热点问题;亦或进行演示实验,呈现新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文通过对初中生物的合作式教学进行简略探讨讨,以期为广大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建议和参考。

自主合作 生物课堂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教学模式

前言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边学习边实践,努力探索、认真总结。打造出:激趣导向(创设情境,目标导学)——师生共议(自主探究,螺旋递进)——总结释疑(归纳小结,排疑解惑)——拓展升华(当堂训练,巩固延伸)的高效课堂模式。效果显著受到师生及同行的赞赏。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激发主动意识,共享合作成果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合作精神,把教学的本质定位在交流上,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不仅能形成互相帮助、同舟共济、荣誉与共,达到互补,使所有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还可以加快学习内容的完成,共享学习成果,对形成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1.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

质疑问题是学生的天性,它好像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满足他们的需求,学生会自觉而积极地投入学习中,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有的学习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但所学知识很有趣,同学们想知道的事情很多,但不懂的问题也不少。所以在执教这些课时,可以给他们安排出一定的时间提出自己想弄懂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学习目标。

2.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

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应该有自己支配学习时间的权利。在教授课文的重点部分时,可以给学生留出20分钟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勾画、自己完成练习。

3.促进合作交流、共享学习成果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教学主题与环境条件,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准确地把握问题的解决形式,切不可千篇一律,教学模式化。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容忽视,应充分体现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合作学习中达到学习目的。

二、引导自主探究,提高学习能力

《课程标准》提出了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强调各学科都要把探究性学习摆到突出的位置上。我们便依据教材特点,依据探究学习实验的要求,课前组织学生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为探究性学习提供学习资源。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探究性学习的目标,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课前准备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达到成果共享,最后把探究性学习延伸到课外。整个教学过程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学习。他们从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过程中体会到获取新知识的愉悦;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中尝到了创新的快乐,使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体验到创新的情感,创新的策略。

三、贴近社会、生活、强化实践

生物课程实践性很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常常是在生物实践中进行的。生物课程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其研究对象就是我们身边的植物、动物、人,还有我们不大容易发现的细菌、真菌、病毒。我们在学习《空中飞行的动物》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时,我们开展《爱鸟周》活动。大力进行爱鸟、护鸟的宣传活动。还让学生找到各种珍贵鸟类的相关知识。制作了漂亮图文、悦耳声音的《鸟—我们的朋友》网页。在学习《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时,学生学会了制作米酒,我还尝到了5组同学做得香甜的米酒。还有学生在采集标本、栽培植物、养殖动物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分析各种生物现象,说明和解决一系列生物问题,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和交流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这样强化了生物实践活动,学生生物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而教师在这里担当着双重角色,起到穿针引线、调控课堂的作用。

四、加强方法指导,挖掘学生潜能

自主学习方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学习方法得当,可以事半功倍,很快掌握知识。教师在“引导”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自主读书,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掌握知识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达到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求的目的。所以,方法的引导是生物课程学习指导的重要内容,能力的提升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主要标志之一。

五、明确学习目标,促进能力提高

笔者在教学中,把教学目标和应该达到的程度都明确的告诉学生。 学期一开始,就把全册的教学目标,包括基础知识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的发展要求,都详细地列表,发给学生,它对学生一学期的行为起着导向、调节的功能。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每堂课的具体要求,都让学生预先知道。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心中有数,仿佛黑夜中看到一盏明灯,有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激发了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教路和学路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结语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项改革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强弱,因此生物教学应在师生的对话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应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成长。

杨明菊,出生年月:1971年3月,职务:中学生物教师,职称:中级,邮编:443004,籍贯:湖北宜昌。

猜你喜欢

探究性生物探究
生物多样性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第12话 完美生物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