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3-01吉力此且董健雄

关键词:职业化桥梁工程道路

吉力此且 董健雄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 四川省 610107)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吉力此且 董健雄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 四川省 610107)

通过对全国典型路桥施工企业、职业院校路桥专业进行广泛地调研,并经过总结、试点、再总结等方式形成了与路桥施工企业岗位的相适应的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介绍了路桥施工行业岗位模式与职业院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存在的矛盾,从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便将研究成果向同类院校进行推广应用。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职业化 人才培养模式 评价体系

一、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背景

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对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各类高职院校在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对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积极的探索,在学生的职业化发展方面,尚且缺乏实用性和有效性,“教非所学,学非所用”在职业化发展方面的矛盾依然存在。因此,准确定位高职院校职业化的人才发展目标,是当前高职院校的一项基础性课题。而这一切源于人才培养模式设置的不科学、不合理,人才培养模式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应充分考虑高职院校特点,开发以工程项目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1]

高职院校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拥有什么样的专业,什么样的实验、实习设备和什么样的师资,而是能够围绕企业、社会、家长、学生的需求设计出“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帮助企业储存人力资源,并且根据学生和企业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免费为企业和学生的再学习提供服务,让学生和企业成为学校的客户,这些“卖点”才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化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提高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实践中,由于理论基础、知识水平,办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高职院校的发展并未出现预想的效果,没能体现出鲜明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学生就业率低,使人们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二等教育、高收费的高等教育”的认识误区。因此,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2]

二、构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

1.分析专业目标,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来实现的,课程的目标要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满足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的要求。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出适合道路桥梁工作的人才,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践能力,而课程培养目标则是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的,较专业目标更清晰明了。本课程目标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并提倡鼓励学生有所涉猎的学习人文社科知识,做到专业知识符合社会需求。

2.开展社会调研,明确培养模式

高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所以我们应进行社会调研,明确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从而在教学任务中贯穿这一系列要求做到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做到人才培养不与社会脱节,通过向本专业毕业生及具有代表性的国内路桥企业进行广泛调研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面向职业岗位群,收集相关的资料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与研究,从而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内容,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及培养目标,并对未来培养专业合格、能力过硬的专业人才提出合理性的建议,最终形成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321”人才培养模式。“321”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时,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进行工程实践、工程项目实训及工程相关证书的取得。所谓的“321”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指“校企一体化”、“理实交替”、“多证融汇” 的人才培养方法。

三、构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及项目化教学的特点以及相应的课程要求,提出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评价项目。项目的任务分配涵盖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并且可以影响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比如路基的施工,就需要涉及前期的路基挖填、路基排水、特殊路基处理等工作。

2.确定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分为多个级别,每级评价指标又可以分为职业能力(40%)、交流合作能力(20%)、信息处理能力(20%)、学习探究能力(20%)等多个指标,并且这些指标按合适的比例进行分配。

3.确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可以划分为三个档次,分别是80分以上、60至80分和60分以下,通过个人、小组、教师、企业评价评定出相应的分值,然后进行汇总。如果在课程学习中,参加了技能竞赛,还可以按相应的级别和奖项进行加分。如果总分在80分以上,评价等级为优秀;60至80分,评价等级为合格;60分以下,评价等级为不合格。

4.评价类型: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如学生自评、组评、师评;发展性评价,即教师评、学生评、企业;选拔性评价,包括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考试、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考评等。

5.评价方式和方法:主要包括现场操作、成果演示、质量反馈表、评价量表等。在评价时注意质与量的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3]

四、结论

由于交通基础建设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优化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增加质量、安全意识培养和塑造吃苦精神等教学课程与项目,完善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形成无缝对接,以保证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改革创新道路桥梁课程体系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工作,研究出更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是大专院校的任务。然而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更好的完善我们的课程体系。

[1] 李文.浅析对我国工程教育现存问题的反思[J].困境与走向.2012(3):55-60

[2] 余丹丹,方怀霞,邱兰.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J].职业技术.2014(2):25-27

[3] 王琛艳,沈建康.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2010(1):88-91

四川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

吉力此且: 1985.6—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工程管理系副主任从事土建类专业建设、科研、教学管理工作 董健雄:

1989.9—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工程管理系教师 从事工程造价专业教学

猜你喜欢

职业化桥梁工程道路
工程造价控制中竣工结算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桥梁工程设计在BIM技术中的应用
市政桥梁工程下部结构施工技术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