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90后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存在的几点问题

2016-03-01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大学生

张 庆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河北黄骅 061199)

浅谈90后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存在的几点问题

张 庆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河北黄骅 061199)

由于社会发展和成长环境的影响,90后大学生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特点:自我而依赖,思维活跃,想法新颖但缺乏自我实践能力。进入大学,面临生活、人际交往和学习方面的不适应问题。高校辅导员根据90后大学生特点,应给予针对性教育和管理。

90后大学生 适应 自我规划 学习 辅导员管理措施

90后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和中国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且受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造就90后一代人独特的性格特点:自我而依赖,思维活跃,想法新颖但缺乏自我实践能力。如今90后甚至00后已经迈进大学,甚至已经走出学校的大门成功进入社会,但是90后大一新生进入大学仍然面对一些适应问题。[1]

一、90后大学生成长环境及其特点

由于中国计划生育的影响,90后大学生多出于独生子女家庭,受到家长更多的宠爱和关注。很多学生从小就在四位家长甚至六位家长的关注下长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期成为家庭的中心,使得一部分学生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同龄人分享和相处。由于有些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过分宠爱,包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当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学生们不知所措,凡事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能力。[2]

90后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一些现代化的工具电视、电脑、媒体、网络等伴随着这些90后大学生成长。因此,90后大学生易于接受新鲜的事物,想法新颖,思路开阔。互联网的发展,影响了现代人的沟通方式以及整个社会的相处方式,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的90后大学生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有些学生沉溺于现代新兴网络聊天交流工具甚至一些大型网络游戏,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方向感,不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90后大学生适应大学生面临的问题

1.90后大学生缺乏自我规划和独立生活能力

由于成长环境的原因,90后大学生欠缺独立生活和自我规划能力。从高中进入大学,学生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是脱离父母的百般呵护,学会独立生活。刚离开父母的照顾,一些学生会觉得无所适从,产生想家的情绪,对学校环境、同学产生抗拒心理,有些学生甚至存在旷课,回家“休养”等一系列问题。进入大学,学生课余时间增多,自己可以规划的时间和事情也随之增多。一部分90后大学生没有经历过独立规划自己全部生活的过程,很多学生进入了自我探索阶段:一些学生选择不作为,课余时间全部用在休闲和娱乐上,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成为学校里的“宅男宅女”,不能锻炼出大学生应有的能力和素质;一些学生对大学充满期待,对自己要求较高,为自己安排多项“任务”,参加两项以上的学生活动,每一项任务都要耗费自己精力,感觉力不从心,每项活动都不能顺利完成,随之产生挫败感,失落感:还有一部分学生则完全没有方向,不知道怎么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对大学生活感觉迷茫甚至焦虑。

2.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

高中生活人际交往相对简单,多以学习为主。由于学生成长环境基本相同,比较容易沟通。与高中不同,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南方与北方学生生活习惯和观念差距较大,给一些学生带来或多或少的困扰。

大学生活是群体生活。90后大学生一部分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群体生活经验,表现出智商较高,情商较低的特点。90后大学生个性突出,与同龄人相处时,一部分学生不会顾及他人感受,容易被其他学生孤立,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一部分学生虽有群体生活概念,但是缺乏与不同个性同学的相处经验。但总体来说,90后大学生关注新事物的想法还是比较一致的,相处还算是比较和谐的。但是,与人相处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

90后大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

高中学习一般为“填鸭式”学习,即课堂灌输,学生只需要接受即可。学生习惯了“任务”学习,即老师让学什么就学什么,教给什么就学什么,没有自我发挥空间。大学学习与其恰恰相反,大学学习具有自主性、多样性、探索性。虽然大学上课主要形式仍然是课堂授课,但是所学知识只是大学的一小部分,课下需要学生自己学习探索的知识还有很多。课堂之外,还需要学生利用讨论、听报告讲座、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学习。[3]

90后大学生,特立独行,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对大学学习的多样性还是比较积极的。但是由于大学知识专业性较强,且有一定深度,而90后大学生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且耐受能力比较差,容易在学习上半途而废,只求表面理解,专业素养较差。

三、高校辅导员管理应对措施

在整个大学生涯中,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的引导者和管理者。针对90后大学生特点首先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大学观念,加强榜样和模范的力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观。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创新,同时注意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内心真实需求,发扬学生个性的同时鼓励学生多参与集体活动,寻找自己的发光点并在其中探索人际交往的方法。最后,辅导员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根据每个学生特点给予针对性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活。[4]

[1]苏金旺.当代大学生个性观及其个性特点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2]章小亮.90 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和对策.上海; 教育学术月刊,2010.

[3]杨维,刘苍劲等.素质德育论-大学生现代适应与综合素质培养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 郗杰应等.新学子-当代大学生研究报告.郑州;郑州文心出版社,2003.

张庆,女,汉,1987.04,硕士,研究方向: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辅导员大学大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大学求学的遗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