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观影像场域中电视编辑课程革新研究

2016-03-01黄媛媛

关键词:蒙太奇影视创作

黄媛媛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 100089)

奇观影像场域中电视编辑课程革新研究

黄媛媛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 100089)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与时更新,国内电影市场勃发中的影视创作奇观化表征,势必引发书写影像的电视编辑课程产生新的教学形态。本研究推出了“新知识”,将当下优秀影视作品、新媒体视频中崭新的影像语汇代入到教学中,保证理论知识和行业实践的同频;引入了“新模式”,本着学为所用的原则,用项目制为教与学过程提供真实的创作情境。

奇观影像 电视编辑 课程改革

影像是“物化了的世界观”,是反映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介质。时下,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与时更新,国内电影市场勃发中的影视创作奇观化表征,势必引发书写影像的电视编辑课程产生新的教学形态。

一、教改环境分析:

1.奇观影像视域的建立

科技改变了世界的运行状态,飞机、地铁、私家车刷新了人们对速度的认知,网络化生存使时间和空间超越了物理的边界,传媒产品作为客观世界的反应也带有了相应的奇观性。在影视作品中,奇观影像成为高票房电影的必备特征之一,数字合成技术、无缝剪辑技术、立体显示技术、48帧摄影术、全息影像等等使电影跨越时空,挣脱了客观世界。面对新媒体重新定义的社会生存状态,奇观影像成为传统影视媒体的突围之路,也成为影视艺术寻找自我更新的生长点。屏幕上、生活里,奇观影像形成了一个场域,在这个场域里影像生产呈现了新的语法、新的景观,在此背景下,传统的电视编辑教学方式已表现出诸多局限和弊病,集中表现在知识体系陈旧,电视编辑原有语法体系与当下影视创作严重脱节,教学过程呆板难以满足影视创作领域的实践需要,没有涉及蓬勃发展起来的新媒体视频领域等等。有鉴于此,电视编辑课程的教学模式亟需改进。

2.对学习者的再评估

对学习者的评估和分析是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的必要前提。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学生群体可以轻松地获取专业信息和行业信息,对自己未来的专业方向有着更加清晰认识。他们不再满足于占教学时间较长的专业知识讲授,并对传统的、不具有市场适应力的知识点带有抵触情绪,普遍要求提高技术水准,跳出学生标准尽量与行业接轨,形成完整的作品意识,尽快进入专业创作的大产业环境中。当然,随着新媒体行业大建设时期,他们也希望课堂所学所练最好和他们目前实习机会最多的网络视频创作接轨。

鉴于此,新环境下的电视编辑课程教学目标应确定为,实现学生的审美水准和创作能力与行业实践之间的顺畅转化,培养学生在电影电视以及新媒体视频领域中的完成度较高的创作能力。[1]

二、教学内容的革新

《电视编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理论知识是教学的基础和也是实践活动的指导。电视编辑与人们的视听习惯和审美意识息息相关,如今中国电视剧的影像风格跟随中国电影,中国电影跟随好莱坞电影,每年的奥斯卡最佳剪辑奖都代表着影视剪辑突围的不同方向,新的方向又会迅速在影视广告、宣传片、预告片中被借鉴,被稳定。本项目的教学革新先从知识更新开始,相较传统的《电视编辑》教材做了适当的“加”和“减”,其中主要包括:

1.“减”弱了已经诞生了近一百年,被多次重复的蒙太奇句子设计,如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比喻蒙太奇等基本形式、基本原则的讲授篇幅。加强了如《逃离德黑兰》中的时间交错型平行蒙太奇,如《超脱》中的情绪交换型平行蒙太奇,以及《老炮儿》中的时间错觉型蒙太奇等。对这些获奖电影中出现的新型蒙太奇和多重蒙太奇相加的创作形式予以重点讲述,增加了电视编辑语言的活力。

2.简化了原有教材中连续性的编辑方式的教授篇幅,增加了时下影视作品中常用的省略式编辑,跳切式编辑,以及网络剧《万万没想到》、《暗黑者》中常用的碎切。省略、跳切、碎切建立了当代编辑语言对流畅和跳跃的新理解。

3.“减”弱在编辑教材中已经被规定过多遍的“声音与画面的关系”,尤其是其中可以顾名思义的“声画同步”和“声画对比”,加重“声画对位”用法的讲解,声画对位解放了声音和画面一一对应的关系,令声画创作对空间转换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

4.“减”免了对传统剪辑体系中强调的轴线原则、方向匹配的论述,因为这些在当下的剪辑实践中早已被僭越,但是增加的是“跳轴”合理的创作情境,比如说打架时的“跳轴”,情绪贲张时的“跳轴”。“跳轴”的合理化一方面因为观众如今对影视素材的方向性理解更加宽泛,另一方面也在于强烈的视听语言会让作品进入抒情段落,影像的准确性成为第二要求。

5.在时间性剪辑中“减”轻了对顺序、倒序等惯常用法的讲解,“加”重在对时长变形的经营中,比如说如何进行快节奏剪辑,包括视听语言的加密、叙事文本的省略等,如何进行慢节奏剪辑,包括影像的叠加、高速动作的启用等;以及对时序变形的经营,着重讲授对闪前、闪回等非时间性编辑的应用、以及复调时空编辑,这是当下国际电影界的剪辑趋势。这些影像中的时空变幻也反映了移动互联环境中人对世界的非因果化、并发式、拼贴化的认知方式。

对旧知识的扬弃和新知识的融入,甚至于引入新知识的比重超过现有教材量的一半,成为本次教改项目新定位的最重要的特色,新知识欢呼新的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也将为原有的教学规制提供新的路径。[2]

三、教学策略的革新

本研究引入一种基于项目制的电视编辑教学,即将每个电视编辑章节的基础知识安置在具体的创作情境中,压缩知识讲解的课时量,将知识的深化代入创作情境中,即每一个章节的教学都在一个具体的电视编辑创作项目中完成。选择恰切的创作项目能够全面锻炼学生们的编辑技巧,又能将其创作的潜能发挥到最大。

第一个项目训练的是学生们对基本影视语言的编辑能力,编辑一个大型电视直播活动的预告片。该电视直播镜头形式繁多,场面调度丰富,学生要根据自己的镜头感,以及对节奏和气氛的理解构建出编辑方案。期间他们可以练习电视编辑的基本原则、基本电视语句的排列方式、视听语言的节奏、转场方式、特技组合方式等,知识点涵盖了前期电视编辑的基础理论的全部内容。这个项目成功的关键点是,找到一个涵盖性强,包裹力强的创作主题。

第二个创作项目要求学生们创作一段具有场面、具有气势的动作戏。就内容来看,动作戏的拍摄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它既要又灵活的摄像技巧保证对象的活动范围,又要有卓越的表现力将动作的独特性感染力表达出来,同时动作中带有些剧情的发展,这些综合要素考验学生们的艺术把握力。就后期创作来看,学生们需要对影视节奏有更深的把握,将动作戏的惊险性和展示性同时表现出来,系统运用快速剪辑、叠加剪辑、省略剪辑、快慢结合、慢速剪辑、时空交叉等方式,对学生编辑技法的熟练度和编辑理念的灵活度要求很高。这个项目将学生们对镜头的理解从认识层面提升到了表现、开发的层面,也是使学生作业向时下商业电影品质更加靠近。

第三个项目是创作一段悬念戏,这是最综合的项目。悬念戏除了具有第一个项目中的镜头感,第二个项目中的镜头表现力之外,还增加了对剧情进展的塑造性,和对观众观影心理的深度感知。学生们需要用到运动拍摄、运动戏剪辑、背面拍摄、主观视角、客观视角与主观视角的交叉、闪前与闪回、非线性时空等多种方式,表现力必须十分强烈才能形成一种浓郁的悬疑氛围。学生们需要锻炼一种整体把握的能力,从更高的层面出发将这些创作元素统一起来,进行一种具有高完成度的影视创作。

这三个创作项目穿插在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总体教学安排为先讲授电视编辑基础理论,进行第一个创作项目,之后讲授电视编辑的深度理论包括上文提到过的时间性剪辑,跳轴剪辑,复调剪辑等,之后进行第二个项目和第三个项目。这样安排兼顾了知识的循序渐进,也考虑到学用合一的总体目标。理论学习不能与创作实践相隔太长,否则失去了理论的检验性功能和指导实践的根本目的。

本研究在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实践内容安排上都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学生们的影视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都将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教改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终点,是一种手段,不是一个目的。从长远性和延续性的角度来看,本研究获得的成绩会给今后的具有实践属性的教学课程提供些许借鉴意义,本研究在出现的问题也应该成为未来教学优化的一个起点,为今后的教学过程提供更多继续探究的课题。

[1][法]居依·德波:《景观社会》,王昭风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美] R. M. 加涅:《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黄媛媛,女,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新闻传播学博士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视编辑、影视特技。

猜你喜欢

蒙太奇影视创作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错位蒙太奇
《一墙之隔》创作谈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历史文献纪录片中蒙太奇的运用
影视
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在影视编导中的应用实践
创作随笔
浅析电影艺术中的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