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6-03-01王中岩

关键词:中学教学活动德育

王中岩

(农安县政府督导室 吉林长春 130200)

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王中岩

(农安县政府督导室 吉林长春 130200)

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中学德育的新问题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出现.因此,加强中学德育教育,树立正确的德育观,确立明确的德育目标,德育教学属于中学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促进素质教育顺利开展的有效措施。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德育教学形式简单、单一;德育教学定位缺乏实效性几个方面。本文主要针对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中学德育教学 问题 对策

德育教育属于中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德育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素质教育顺利开展的有效措施。目前,各个中学都在德育教学中进行着不断的探索,也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但是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1]

一、中学德育教育中的常见问题

1.教育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在现行的中学德育教学活动中,德育教学常常被教师简单的看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教学活动过于原则性和理论性,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的发展需求。此外,中学德育教学活动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现实需求,形式化和表面化问题严重,要注意到的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很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如果这一阶段不抓好德育教育工作,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2]

2.德育教学形式简单、单一

德育教学说教主义严重已经不是一两天的问题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这种德育教学模式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选择、讨论和思考空间,是无法真正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

3.德育教学定位缺乏实效性

在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很多学校在德育教学上都采用传统的考分制度,根据考试成绩来衡量教育的效果,以分数论英雄,实际上,这种评估模式是非常荒谬的。在这一考核制度的影响下,教师也将德育教学看做一门简单的学科,单一的追求分数高低,并未给学生传授必备的道德理念。

二、解决中学德育教学问题的对策分析

1.更新思想观念,实现德智并举

虽然德育为首的教学口号已实施多年,但是成效并不大,德育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受到学校与教育部门的重视,实际上,德育工作不仅影响着教育工作的开展成效,也影响着青少年是否可以得到健康成长。各个中学都需要打破传统应试教育思想误区,改变传统评估体系,避免以分数来论英雄,将学生人格的塑造作为首要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自律、自爱、自强的人。此外,学校还需要让教师认识到,科学的德育教育活动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仅需要依靠德育教师,更离不开其他学科教师的辅助。

2.为德育教学营造出良好的环境

校园环境是德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载体,只有为青少年们创造出良好的环境,德育教学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成效。为此,学校可以适当举办美术展览、书法展览、诗歌朗诵、体育竞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利用这种丰富的活动形式来给学生开展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既能够张扬学生的个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综合素质,在学校内外营造出良好的德育教学氛围。

3.优化德育形式,运用多种德育教育方法

现代学生思想情绪变化快、起伏大,单调呆板的德育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德育必须讲究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当前受学生欢迎的德育方法主要有:[3]

(1)情感陶冶法,学校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在“无言、无求、无形”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如升旗礼、校园文化周、校史教育、文明礼貌月、教师节等;

(2)榜样模仿法,班主任是直接效仿的榜样,作为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

(3)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晓之以理”的方式,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从而用正确的思想意识指导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如: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座谈会、课后访谈等。[4]

4.做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德育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然包括学校教育、家庭育和社会教育的协同发展问题。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生活环境,对青少年良好的道德行为养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校利用家长会、各种法律范例、影视科教片等形式,对家长明以事理、晓以利害,使家长从孩子的生活习惯、为人处世、自立能力等方面配合学校强化教育,不要溺爱、娇惯子女,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学校教育还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中学课程中的各门学科都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5]

三、结语

面对德育工作的新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灌输与疏导相结合的原则,实现思维方式从单项的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工作方法从单项压迫型向双向的引导教育型转变;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积极改进德育工作,重视学生的自尊、自爱等心理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的复杂性,使其学会分辨和选择。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能有成效地开展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1]韩聪颖. 汲取民俗育人经验 提升中学德育实效——以徽州民俗为例[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5(11)

[2]刘大兴. 水穷山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谈谈中学德育管理的几点做法[J]. 考试周刊. 2015(54)

[3]李晓东. 中学德育的“快”与“慢”——《迷恋学生的成长》书评[J]. 福建教育. 2014(Z8)

[4]刘咏宝. 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02)

[5]余俊渠 郭文亮 . 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探索, 2007,(4)

王中岩(1980.12.16),性别:男,籍贯:吉林省长春市,工作单位:农安县政府督导室,学历:本科,职称:中一,研究方向:中学德育管理

猜你喜欢

中学教学活动德育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在多解中学创新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