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互相渗透

2016-03-01

关键词:心理素质体育运动中学生

胡 雨

(浙江省余姚市小曹娥镇初级中学 浙江姚市 315475)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互相渗透

胡 雨

(浙江省余姚市小曹娥镇初级中学 浙江姚市 31547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各行各业也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对于教育行业来说,其作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人才的重要机构,长久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主要针对当今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之间的相互渗透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若干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中学生 心里健康教育 体育教育 学生保健服务

传统意义上的“健康”往往只局限在人的生理方面,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注入了更多的内涵,将其更加广泛的定义为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这三大方面是否处在十分良好的情况之下,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处在十分不成熟的时期,可塑性极强,如何有效的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成为当下有关部门考虑的重要问题。[1]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之间的关联

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城市若干中学院校进行一系列走访调查发现,中学阶段作为承上启下的学习时期,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相对更加成熟一些,考虑问题的方式和想法与小学阶段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这一阶段由于其思维相对并不是很完善,如果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教导和管理,非常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对若干网络数据的综合分析发现,现阶段30%的中学生都有这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造成其性格扭曲和畸形。针对这一问题,欧美等教育相对发达的国家提出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很好的解决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呈现出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例如:某个中学生在校期间如果能够非常积极踊跃的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那么这一学生在心理方面和社会交际方面的困惑就会相对较少,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体育活动不仅能够有效的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锻炼,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一个很好地提高,对于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一个很好的推动。对于我国中学生发展的现状来看,有调查结果显示,很大一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和愤怒、疲劳等情况,体育运动能够有效的缓解学生的这一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2]

二、中学生体育教育对其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作用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中学生体育教学对其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结合若干文献资料的查阅,将其作用总结为以下几点:

1.中学生体育教育是发现其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对若干中学的学生和教师进行随机采访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在体育活动中被发现的,体育教育作为一种对学生知识、技能、人际关系等多方面进行教学的科目类型,在其整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会通过若干的行为、动作以及表情等等去进行相关心理状态的反应,如果学生在这课程中表现出害怕、逆反或者是孤独、冲动等心理问题,教师就需要立即对其进行关注和帮助。

2.中学生体育教育是预防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途径

体育教育以其独特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对其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其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注意力的转移,将学生的不良情感进行及时的发泄,对学生长久以来激烈的各种压力也将起到一个很好的释放的作用,进而起到预防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目的。

3.竞技体育活动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体育运动除了能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一个良好的锻炼之外,其中的运动员的竞争精神和竞争意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将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中学时期的体育课程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定期举办一些公开、公正的体育竞赛活动,以个人或者是班级为单位进行比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让同学们能在超越竞争对手的同时也不断地超越自己,既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一举两得。[3]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体育教育的渗透作用

本文通过对我国初中时期学生心理教育的方式进行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划分为心理辅导、素质教育和家庭影响这几大方面,其中心理辅导作为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心理教育形式,还可细分为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这两大类型。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其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基本都是在家庭和校园以及社会中进行的,因此,想要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应该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合教育模式,从其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4]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全面推进,传统的“知识型”人才早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全新模式,“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人才成为当下相关教育部门教育的最终目的,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良好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除此之外,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督促同学进行定期的体育运动,进而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因此,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进而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四、“育体”和“育心”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在对人类健康的定义除了对其进行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规定之外,对于其社会适应能力也有了新的规定,企业作为判定一个人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国际上著名的心理学家尼尔森·古德曾经指出,认同心理和发展是人类的两大任务,社会化是人类发展的最终目标。对于中学生来说,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因此体育运动是帮助其快速社会化的最有效的手段,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让他们迅速的掌握与老师和同学之间不同的交流方式,让自己能够迅速的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5]

结语:

中学阶段作为塑造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的关键时期,教育部门对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本文主要针对当今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互相渗透关系进行分析,提出若干见解,希望能对未来中学教育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臧瑞.大名县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实施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唐妮娜.浅析体育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4).

[3]王振亚.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0(31).

[4]贺广.分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1).

[5]马俊伟.谈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当代体育科技,2013(35).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体育运动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