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化历史课堂创新历史教学

2016-03-01

关键词:课外活动创造性历史

方 燕

(安徽省怀远县新城实验学校 233400)

活化历史课堂创新历史教学

方 燕

(安徽省怀远县新城实验学校 233400)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历史素养是创新教育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历史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而活化课堂教学,正是创新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下面结合例子谈谈我的实践与体会。

一、正确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创新观念

德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劣等教师给人奉送真理,一个优等教师则教人表现真理。”梁启超也说:“教学生不能将所点的金给他(金子虽多终有尽日),善于教人者则教人以研究的方法。”这说明,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观念,打破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吸收借鉴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创新思想,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一旦掌握解决问题的钥匙,其强烈的创作动机和创新欲望就会被点燃,并付诸自己的创造性活动,我在讲授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时,可引导学生联想到北宋王小波、李顺的“均贫富”的口号,南宋钟相、杨乡的“等贵贱、均贫富”口号,明末李自成的“均田免粮”的口号,从中使学生得到规律性认识:①封建生产关系造成贫富悬殊及土地兼并严重,是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之一。②要求推翻封建剥削制度及建立公平合理的社会是人们的普遍愿望。③从口号中可以看出,中国农民战争的水平是逐步提高的。而太平天国运动是旧式农民运动的最高峰,由此可见,教学中关键是要“授之以法”,让学生自主地去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用,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不像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限制,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良好的兴趣、爱好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动人们积极去感知、想象和创造,从而取得创造性科学成果。陈景润的中学数学教师曾向他的学生介绍了200多年来难住无数数学家的“哥德巴赫猜想”:“自然科学的皇冠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的明珠。”并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真的,昨晚我还做了一个梦呢,我梦见你们中间有位同学,他了不得,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些话语激发陈景润开始了摘取数学皇冠上明珠的万里长征。古人所说的“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知必得之”,正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比如,我在讲赤壁之战这一回时,问:“谁能给同学们讲一下“三顾茅庐”的故事?”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谈得有声有色,情绪高涨。课前三分钟演讲是我近几年来一直开展的一项活动,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同学们充分利用这一时机,谈古论今,畅所欲言,内容丰富,生动而有趣,他们在相互交流中拓宽了视野、启迪了思想,每当活动进行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有时掌声经久不息,这种高涨的情绪还是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源泉。

三、巧妙设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强烈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为基础,通过有思维的启示,触发联想,从而达到认识上的“顿悟”与飞跃的心理活动。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大门,但有了兴趣不等于就有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基础,是创造的动力。在教学中,当学生的兴趣被诱发出来时,要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和启发意义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做到课前精心设计疑问,课堂巧妙地提出疑问,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且,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应“开而弗达”,“引而不发”,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中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我在讲《清政府的“新政”和各地的武装起义》一课时,让同学们先看幅漫画《揭露宣布立宪,包藏专制祸心》这幅漫画画的是什么。问题提出后,学生思维立刻活跃起来,展开联想的翅膀,纷纷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升华思想,而且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搞好历史课外活动,创造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空间

历史课外活动不仅能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历史课外活动的内容,一般都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通过历史知识竞赛、智力测验、演讲会、猜历史谜语等形式,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培养探索精神。尤其是生动有趣并需积极动脑的问题,更能激发儿童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布置历史环境,出历史小报,制作教具,更能丰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概而言之,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当然,搞好这些活动要符合素质教育和减轻学生课上负担的精神。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以知识为载体,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运用各种手段,活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推进创新教育的开展。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创造性历史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丰富课外活动内容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