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6-03-01

关键词:中学生思维能力中学

于 先

(四平市第六中学 吉林四平 136001)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策略

于 先

(四平市第六中学 吉林四平 136001)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要培养、锻炼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促使其获得全面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新课程改革之后,要求在初中教学中,除了要传授基本的历史文化知识外,还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中学历史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希望能为打造高效中学历史课堂服务。

初中历史 学生能力 培养策略

历史课程是一门融文化、思想、知识、思维、创新等能力于一体的教学课程,做好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挖掘、培养与锻炼,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获得全面发展。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历史认识与素养,形成以辩证观点看待问题的意识,下面就学生能力培养策略做简要探讨。

一、营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提问的方式创设各类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探索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尝试应用已有知识去解决解决,完成知识的自发性迁移,依靠中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精神获得学习乐趣。对于中学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都普遍存在简单看课本忽视听讲的问题,教师提问时学生们也惯于在课本上寻找答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课本学习之外的乐趣,深入挖掘课本知识内容背后的内涵,就需要教师巧妙运用各类问题去创设启发性情境,改善以往僵化、呆滞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探索的兴趣与敏感性[1]。

教师要注意运用开放式提问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明晰自己思考、发现、回答了什么,允许不同意见出现在课堂中,让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思维得以发挥,从而对个人学习提供助益。例如“现阶段历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还没有达成统一,有观点对其十分肯定,认为其是一场成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也有一些人认为其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那么你的观点呢?”这就是一道典型的开放式例证型试题,学生观点没有对错之分,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都是正确回答,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加上独立思考,通过一些历史事实的例举,证明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合理即可,这类开放式提问对于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的本质、辩证的看待历史问题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形成历史思维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提升思维含量

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提升学生思维含金量,中学历史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善于应用启发式教学的优势活跃学生思维与历史课堂。以启发式提问为例,它有正反两问启发方式,正问启发依据教学重难点设计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其往往于教材关键处、转折处、引申处设计高含金量的思考问题,在合理控制难易度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与发挥空间,完成问题的解答。比如在学习苏联历史时,在重要历史事件十月革命的学习中可设计正问启发,比如“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什么?它所坚持的发展真理是什么?十月革命同匈牙利革命有哪些不同点?匈牙利革命是否有具备十月革命之后俄国发展道路的可能?”通过这种启发式提问,让学生思考两个革命的异同之处,同时挖掘出二者革命的关键不同在于国家机器,认识到匈牙利革命的本质,并对这个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进行探讨[2]。

反向提问是从问题相反的角度或者其他角度设计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积极性,深化他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养成多角度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思维模式,并提升学生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这样设计问题“中国政府采取禁烟举措导致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那么如果中国并未采取禁烟运动,英国自然不会发动侵略战争,这种观点正确与否?你的依据又是什么呢?”通过这样的反向提问方式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讨论与思考,从而明确英国发动侵略战争背后的真正利益追求,明确真正发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从而以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并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认识历史事件。

三、讨论释疑,深化历史认识

中学历史的学习离不开讨论释疑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应用讨论释疑让学生充分探讨自己的疑惑,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完成对历史事件的深入认识、理解与思考,完成问题的解答,加深对历史知识与事件的认识[3]。课堂中的讨论释疑活动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行思考,通过优质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建氛围活跃且和谐的历史课堂,尤其是在解决重难点历史问题或者事件时,教师要注意联合学生实际认知,通过拓展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补充史实、提供背景资料等手段让学生有意识、有步骤的完成解疑过程。在讨论释疑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结合史实、资料等进行合理推理、科学判断,形成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整体的认知观念,养成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发挥自身引导者的角色价值,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获得能力的锻炼与成长,并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打造高效中学历史课堂。

比如教师可从近两年发生的爆恐事件引入边疆稳定、民族融合、国家统一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古代历史知识如民族大融合、秦始皇统一国家等认识到民族融合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稳定,有利于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从而加深对历史上几个著名的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历史事件的认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融合等多个方面入手探讨这些历史事件的相通之处,并就其积极影响做综合分析探讨,让学生完成对答案的总结与提炼。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要立足于课堂实际与教学要求,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潜能开发,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历史知识。

[1]鲁德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85-86.

[2]韩洪华.初中历史新课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5(7):122-122.

[3]刘佳.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策略探析[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7):36-36.

于先,男,1979.10,汉族,吉林省四平市人,历史本科 ,中学一级,四平市第六中学校,中学历史

猜你喜欢

中学生思维能力中学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