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课程融合在Android项目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2016-03-01鞠建平韩桂华

关键词:知识点融合教学模式

杜 鹃 鞠建平 韩桂华

(湖北商贸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9)

多课程融合在Android项目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杜 鹃 鞠建平 韩桂华

(湖北商贸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9)

针对Android教学中学时少,所涉及的知识点宽泛,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考核方式落后等问题,提出了构建多课程融合的立体化课内课外教学系体的方法。对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组织方式和课堂评价系统进行了有益探索。实施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课程融合的项目式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掌握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技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职业院校 多课程融合 项目式教学 Android开发

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模式基本是以独立式教学为主,每门课程独立进行教学,虽然学生能较好的掌握各门课的知识,但这些课程有着内在联系,这种教学模式缺乏跨课程的综合性引导,学生所学的知识较为零碎,很难构建系统概念,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以应用人才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本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教育改革为契机,探索Android项目教学在多课程融合模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是大一上公共基础课,大二上学科基础课,大三上专业课,大四参加实习。每门课有专门的授课老师和教学大纲,这样的课程设置看起来似乎非常合理,却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这种以不同课程为单位的独立式教学,教师在讲授这门课时常以本课程所涉知识为主,使得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具有孤立性,导致只见树叶,不见森林,缺少针对性,这样,通过规定学时的学习后,学生往往能够较好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甚至是重点和难点也能较好地掌握,但对于该课程的知识在后续课程中的应用却不知如何把握,而且后续课程有可能要间隔一两年,到时候,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忘记了许多,只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更何谈灵活应用;其次,学生对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不够,难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Html网页设计安排在大学一年级,作为公共基础课,其重要性并没有体现出来,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就匆匆而过了。Java是安排在大三开课,老师在讲授时主要注重这门课涉及的知识点以及难点和重点的把握,并没有结合APP的应用进行来进行讲解,这样大部分学生处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状态,也就是缺乏综合运用、思考和创新实践。因此,融合系统知识的讲授和实践应该是贯穿整个大学学习过程,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考问题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

二、多课程融合的项目式教学改革

1.调整教学模式,重构教学大纲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模式下,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多课程融合的项目式教学的改革在其它院校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2-4]。将原有的以单门课程的知识传授和卷面考核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修改为以项目为主的多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型,其目的是要以项目为载体、以全面掌握知识、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注重过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原有的Java程序设计、Html网页设计、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三门课整合为Android项目开发,学时分配不变,每门课程中重点讲解Android项目开发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

2.构建多课程融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项目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某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的过程。项目的编排也是从简单到复杂,同时兼顾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易于接受就是成功的一半。例如,我们以Android应用环境的搭建和BMI体质指数计算器的开发这两个项目较为简单,学生很容易接受并能顺利完成。拼图游戏、手机防盗器的开发这样的APP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喜爱,特别符合90后学生的口味。新闻阅读器也是当前热门RSS阅读器的原型,国内外各大门户(如新浪、搜狐等)以及传统媒体(如南方周末等)都开发了各自的手机新闻阅读器APP,我们将手机防盗器和新闻阅读器的开发作为这项目的选题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实用性。

三、多课程融合的教学组织

1.要求与成绩评定

在多样化课程设置与学习的前提之下,对学生的期末考试及考核方式可多样化,将实践工作中的评价纳入成绩考核标准。首先将学生的项目执行期间的到课进行严格考勤,学生必须按时到课,不能无故缺席,在项目研究中表现突出,特别是对项目的开发具有创新的同学加分并记入考核成绩。在整个项目研究完成后要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项目研究报告,同时对项目进行展示,通过展示不仅对学生的作品可进行直观比较,激发学生的学生热情,为后期学生的毕业论文的选题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2.教学组织与实施效果

为了更为详细地描述多课程融合教学方式的应用效果,以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施该项目式教学来说明其实施效果。首先,在每一个具体项目的开发时,先运行程序得出本项目应达到的效果,再来针对每一个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讲解,包括本应用中注意的方面,有目的地开发每一个项目能功,以达到设计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后,学生基本可独立进行知识拓展,比如,在拼图游戏中,可以拼出更为复杂的图案和过关设置。课程结束后,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全班32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调查结果分别约为87.5%、12.5%、0%;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评价较好,但对项目与不同课程结合的知识点的关系理解不够,还有待更进一步加强。

四、结束语

学习Android开发技术最终目的是要为企业开发出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多课程融合的Android项目式教学始终围绕“学以致用”这根主线,构建全方位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在整个项目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综合运用和开发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编程应用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1]高文,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林梅金,郭静、陈勇,自动化专业多课程融合教学研究[J],才智,2015(10).

[3]胡艳慧,《计算机组成原理》同其他课程融合分析[J],综述研究,2015(7).

[4]李季辉,王常武,于家新,基于项目式教学的Linux应用技术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5(1).

杜鹃,女,硕士,副教授,从事计算机应用研究。

湖北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项目(2014B334)。

猜你喜欢

知识点融合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