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闻炒作”现象

2016-03-01孟凡霞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8期

孟凡霞 李 荟

(临朐县广播影视中心,山东 潍坊 262600)

论“新闻炒作”现象

孟凡霞 李 荟

(临朐县广播影视中心,山东 潍坊 26260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传媒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一个信息环境里,新闻为人们塑造了现实的文化景象。作为消费符号,新闻满足着人们各种各样的真实、虚假的需求;作为意识形态符号,新闻在有意与无意之间影响着人们的各种观念和态度。有的人为了出名而专门找一些“新闻机构”来炒作,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现在想出名、想炒作的人大有人在,这些人多是一些已有小名气的企业家,为了自己的名气能进一步地为世人所认可,他们不惜花大量的金钱。

新闻;炒作;媒体

一、“新闻炒作”的定义

有人说炒作是一门艺术,因为它五花八门;有人说炒作是一门学问,因为人们都在不断地研究它。那究竟什么是炒作呢?其实,炒作就是一种手段、一种客观存在。然而,炒作作为一种手段,完全不能运用于职业的新闻传播。时下,炒作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正因如此,对炒作的研究才有现实意义。现象真实总是对一定本质真实的反映,不是决然对立的存在。“新闻炒作”违背了新闻客观性原则,进而使新闻真实受到挑战,它是一种明显违反新闻职业规范的做法。

二、“新闻炒作”产生的原因

“新闻炒作”的产生,首先是媒体的自律问题,其次是炒作行为与报道策划的区分问题。李希光认为,其根源在于商业利益的驱动。“新闻炒作”在一定程度上被称为是对新闻策划的异化,但两者无论是从表现手法、价值取向、最终效果等方面都有本质的区别。新闻炒作通常是以媒体组织或个人私利为出发点,为获取轰动效应,经过刻意的宣传,甚至不惜制造新闻点,有选择地夸大渲染事实中的某些要素,提高人或事的人气、声望,并不恪守新闻作品的真实、准确、公正的准则。它们是一体化的存在,共同展现着事物的层次性。市场化背景下,一些企业或个人受商业利益的驱动,千方百计变着法子来宣传自己,扩大影响,以至于跟媒体合作,策划一场炒作的新闻,达到吸引率。

三、“新闻炒作”对媒体造成的不利影响

新闻炒作的表现就是新闻的过度包装,制造新闻热点和噱头,以满足组织或个人的私利。这样的新闻往往偏离事实的真相,背离新闻作品需要坚持的原则,其结果就是欺骗受众,侵犯公众的利益。

娱乐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角,各电视媒体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在娱乐节目上大做文章,选秀节目作为娱乐节目重要的组成部分,俨然成为各媒体的竞争点,如何提高收视率成为让人头疼的问题。于是,“新闻炒作”在这一时刻粉墨登场,无论是话题人物再掀起话题高潮,还是选手博客上似真似假的爆料,都为娱乐时代的大众所津津乐道,而媒体恰也通过这样的途径赢得了关注。看似受众、媒体双赢的背后,其实公众成了被愚弄的对象。

新闻的过度包装势必会给媒体本身和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它会导致媒体品牌力的弱化,挫伤新兴娱乐节目的发展。

四、“新闻炒作”的危害

新闻在炒作过程中,通常是把新闻事实夸大,小题大做,添油加醋,把新闻搞得面目全非,给人以错觉。而新闻炒作者往往为了营造一定的社会效果或者是广告效应,达到利益点,而不断地创新角度,把新闻事实谬论化。如果新闻中那些炒作的、弄虚作假的部分占有了大量市场,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的关注率就会相对下降。如果这类炒作之风越刮越猛,类似的新闻炒作越来越多,越来越吸引受众的眼球,那么我们心中真实新闻的意义和作用就会变得越来越小。另外还有一点,如果对负面新闻进行过度的炒作报道,很可能容易引起民众恐慌或者加重一些人的消极心理,从而引发社会矛盾。

五、如何正确对待新闻炒作的客观存在

(一)新闻工作者要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

新闻炒作的原因主要应从主体,特别是传播主体身上去寻找。

首先是新闻职业道德问题。以新闻传播工作为职业的人存在一些不讲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一切由违背新闻职业道德而引起的新闻失实,都是故意失实而造成的炒作行为。其次是专业主义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新闻工作是一个追求事实真相的职业,实事求是应该也必须是它最基本的工作作风。再次是认识能力问题。新闻是对新闻事实认识结果的反映和报道。如果对事实不能正确地认识、真实地把握,无论什么生花妙笔,写成的新闻作品内容都不可能是真实的。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作终身性的努力。

(二)炒作是一种客观需要,大众要适当接受

炒作就是制造一些新闻诱饵,吸引媒体主动报道。炒作的目的就是“引导、强化部分新闻要素,以吸引受众注意,获取直接或间接商业利益”。

在新时期,中国媒体有了新的特点,传媒的“企业化经营”模式给了媒体以寻租空间,有些媒体成了某些人或个别群体的腐败工具。某些人直接把媒体当做自己的后花园,专注于策划跟炒作自己的知名度和与广告有关的新闻,或者直接把广告炒作成新闻;有些媒体有自己参与的企业,反复在自己的媒体上发软广告——以新闻的形式发布广告,甚至在传统上只有领导活动信息及政策报道的第一版,也常常刊发“媒体自己的新闻”……正如一些行政机构会有“执法效益”一样,一些媒体刊登的新闻越来越实用,越来越有效益。这真是中外新闻史上的奇观。不过,此种行为大大推动了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总而言之,对于今天的某些媒体来说,策划并没有底线,需要就是新闻。

(三)要力求回归新闻本位和本质

新闻应该是真实的,它就像是一个个的符号组合一样灵活而又多变。在这样一个符号世界里,新闻媒介塑造的新闻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世界,最终必须以现实世界的图景为标准和检验的尺度。任何媒介自我标榜的媒介观念,都不能成为评判检验其建构的符号世界是否真实的标准和尺度。人们可以从新闻传播中,真正把握到事实世界最新的、最有意义的变动景象,使新闻真正得到“本我”的回归。

六、结语

我们要对“新闻炒作”进行理论界定和批判。新闻工作应该营造昂扬向上、健康活泼的舆论氛围,努力做到对新闻事实世界即时、实时的再现,而绝不能为图一时之利,一味跟风炒作,丢弃了“良心”。

G210

A

1674-8883(2016)18-0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