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自主探究式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01高飞
高 飞
(绥德县绥德中学 陕西榆林 718000)
刍议自主探究式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 飞
(绥德县绥德中学 陕西榆林 718000)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新课程理念倡导: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老师的科学引导下学能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能动的创造性,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学生具备了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就更强,学习热情就会更高。
学起于思 引导学生 合作学习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爱好。”浓厚的学习爱好,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爱好是探求知识熟悉事物的推动力。数学是一门科学性非常强的学科,尤其是高中数学,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想要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的学科魅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式地学习数学。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要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对高中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促使他们自主探究学习呢?
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是一切激发兴趣和思考的基础。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疑惑和好奇,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生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思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真正收获知识。例如在算法语句的教学中的应用:
师:编一个程序,交换两个变量A和B的值,并输出交换后的值。这是我们以后经常要遇到的重要问题,也就是如何交换A,B的值。
生:输入A,输入B,然后A=B,B=A。
师:这样做真的可行吗?大家仔细想一想这样真的能交换A与B的值吗?
生:不行,这样输出的是A或B的值。
师:我给大家举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两瓶汽水,一瓶是百事可乐、而另一瓶是雪碧,彼此都喜欢各自的瓶子,但是不想要其中的汽水,你们想交换,可不可以直接把可乐倒到雪碧的瓶子里,再把雪碧倒在装可乐的瓶子里?
生:不可以,应先找一个空的瓶子,在把其中一瓶倒入空瓶里,再进行交换。
师:也就是说要借助空瓶才可实现交换,所以这里也应该引进一个变量T。首先把雪碧倒入空瓶T中,再把可乐倒入原先装有雪碧的瓶子中,最后把空瓶T中的雪碧倒入原先装有可乐的瓶中,因此上述A与B的交换问题该如何抽象为数学符号语言?
生:T=A,A=B,B=T(学生们齐声说出了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有效地加强了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的数学知识,从身边发现问题就更能引发其探究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发现规律,拓宽学习领域,开掘学习内容。例如在数学课刚刚开始时,我就宣布这节课上实验课,学生们的表现都十分兴奋,同时也充满了好奇。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角硬币并宣布好规则:每人抛10次硬币,每抛完一次写在纸上记录下正反面,最后由班长来最后统计。随后,开始试验。十分钟后统计完毕。
师: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通过猜硬币的正反面的办法来决定胜负,大家觉得这样公平吗?
生:公平。
师:为什么公平?谁来说一说。
生:因为正反两面向上的概率都是0.5,彼此两个都有赢的机会,所以公平。
师:说的非常好,但是刚刚统计的结果大家也都看见了,负面向上次数明显超过了一半。这不是与我们的经验矛盾了吗?
生:掷硬币的时候有误差。
师:如果抛的时候没有误差,掷两次正面向上的次数一定会是1次吗?这个问题稍后我们再来讨论,现在有一个问题想要问大家,像我们生活中类似抛硬币的例子多吗?
生甲:俄罗斯轮盘。
生乙:猜拳。
师:生活中这样的例子确实很多,那么不妨和同桌来两次猜拳,互相记录一下结果,看一下是不是正好一次赢一次输。然后思考刚刚提到的问题,掷两次硬币正面向上的次数一定会是1次吗,稍后我们共同探讨。
只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地思考、操作、探究,才能让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自主探究少不了合作交流
学会合作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提倡的组织形式。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合作交流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如果一个老师把现成的结论和答案直接告诉学生,那么这些记忆就会在需要时遗忘,也就意味着学生失去了一个寻找答案的过程,失去了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失去了主动掌握知识的热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容易产生厌学的态度,从而会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学习的效率就会低下。数学课堂合作交流能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交往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时机和条件,并从中学会欣赏别人、尊重他人、分享成果。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真正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思,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能力,消除一些学生惧怕与他人交往的心理,使其社会适应性得到有效提高;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感悟到,任何一个成功,必须依靠每个个体的积极参与和相互间的合作才能实现。在这样的课堂合作交流中,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索性、创新性必将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激励评价,激发热情
过程能反映每个学生的发展变化,体现出学生成长的历程。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因此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中,从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自信、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自主探究的能力等方面不断的进行激励性评价,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境,形成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更要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改下在高中数学中应用自主式探究的教学模式,不仅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从实际出发,正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全面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分析判断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会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