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6-03-01祁志慧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岗位院校职业

祁志慧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高职高专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祁志慧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本文首先强调了高职高专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建设的重要性,进而结合当前高职类院校该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该专业发展的可行性对策。

高职高专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建设;现状;对策

一、高职高专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已经逐步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而且区别于相关的新闻传播、新闻学等专业。尤其是高职类院校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发展时间较短,自2006年教育部对高职类院校新闻传播专业进行更名后,该专业建设迎来了新的契机,走上了个性化发展道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为主要方向。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培养的新闻专业人才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较难逾越的鸿沟。很多传媒企业甚至不看好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大多选择非新闻专业的学生给予岗位机会。面对几百万的应届毕业生,传媒企业还在说“缺人才”。因此,高职高专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亟待加强专业建设,确保培养的人才符合传媒界的需要。

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发展现状

(一)学科设置情况

现阶段,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科设置还比较陈旧,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新闻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多高职院校甚至逐步减少了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招生,学生数量不多。退化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设置,使得社会需求与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矛盾越来越突出,专业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很多高职院校教学课程压缩,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高职院校盲目照搬照抄本科新闻专业的学科设置,使得学生“高不成、低不就”,没办法适应社会需求。

(二)师资情况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及实践能力,因此对于该专业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但是很多教师虽然有较高的学历和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岗位实践经验,高职高专院校新闻类专业教师队伍结构较为单一,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只有理论知识的教师难以做好学生实践课程教学工作,甚至其会脱离实际,难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学习氛围。高职高专院校师生比例过低,很多教师甚至承担着多门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专业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加之教师没有新闻工作经验,很多教师只能是“硬着头皮”自话自说,很难确保教学的深度和效率。

(三)学生情况

虽然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对生源要求较高,且高职院校对生源的可选择性也较强,但是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基础和专业素养仍存在一定差距,显得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对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认识不清,对自己今后就业和职业发展方向都很迷茫。甚至有些学生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表示是“被迫”选择了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也举步维艰。加之近年来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就业较难,一些学生纷纷想要换专业或者消极地接受新闻采编专业学习。而对于就业,很多学生期望很高,但是现实压力较大,而且不愿从基层岗位做起,有些学生就不得不跨专业就业。

三、高职高专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发展路径

(一)构建综合职业能力模式课程体系

传统的学科系统的课程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可能割裂了专业内各学科之间的黏性,不利于学生对相关专业有完整、全面、综合、系统的认识,难以形成完善的知识构架体系。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构建新型课程体系,打破学科界限,注重学生综合能力、职业素养的提升。全面分析社会对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要求,加强学生岗位职业活动锻炼。培养出新闻设计、新闻操作“双能”的应用型人才,提升学生的专业性、职业水准,为其今后的专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储备。在专科课程设置时应当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岗位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新闻采编工作环境中发散思维、不断创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准新闻人”,杜绝纸上谈兵、闭门造车。

(二)根据职业化教学目标,合理分配课程学分比例

高职高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教学目标设定方向应当坚持职业化的发展方向,而职业教育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按照职业教育要求进行教学资源分配,强化新闻专业学生的“采”“写”“编”等岗位技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成为新闻事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同样,也要遵循专业和实践课程为核心的原则,对理论课和实践课合理划分学分,逐步强化学生的新闻采写、编辑、测绘、拍摄、新闻播报、鉴赏等综合能力水平,引导学生重视专业课和实践课。高职高专院校应当在新生入学开始就设置一些较为初级的专业课,并结合丰富的专业活动,激发学生对新闻专业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适时渗透一些公共课或者专业基础课。这样一来,更容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帮助学生以基础课为根基,技能课为提升,具有社会所需专业新闻者的灵敏的新闻嗅觉、新闻设计理念和新闻“采编报”技能水准,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

(三)坚持“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实施方式

教学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综合的体系,“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实施方式符合新闻类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学生在教师“教”的引导下进行“学”和“做”,而且能够在“做中学”,循序渐进地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最终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而且仅靠学校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应当积极与当地电台或者媒体进行合作,灵活运用“工学结合”或者“顶岗实习”等方式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能够让新闻专业的学生充分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拓宽学生的思维活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实际的岗位应用中,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结合“阶段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1] 祁志慧,朱丽.高职高专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发展模式探析——以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体育方向)专业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5(18):209.

[2] 韩杨.高职新闻采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4(02):76-78.

G642

A

1674-8883(2016)18-0358-01

祁志慧(1985—),女,山西忻州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类。

猜你喜欢

岗位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