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播热”
——全民狂欢背后的反思

2016-03-01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主播娱乐

王 瑾

(贵州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直播热”
——全民狂欢背后的反思

王 瑾

(贵州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2016年可以说是网络直播井喷式发展的一年,从最初的秀场到网红助力,再到明星参与,无不彰显着直播的旺盛火力,花椒、映客、斗鱼、熊猫TV、新浪的一直播……各类直播平台的普及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股直播的浪潮背后,既体现着直播低门槛、高互动、操作便捷等显而易见的优势,也蛰伏泛娱乐化、庸俗化等不易被人察觉的问题。因此,本文立足网络直播的现状,分析这股热浪的成因,同时对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网络直播;全民狂欢;泛媒体化;娱乐至死

一、现状

2016年5月27日早上到28日中午,著名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鲁豫直播了亚洲首富王健林的24小时,熊猫TV和网易直播的观看人数加起来超过了500万。据统计,截至2016年上半年,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方正证券预测,到2020年,直播市值将达到600亿元。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其存在有利有弊。从好的方面看,有教你养花种菜的修身养性系列,有教你塑形化妆的实用健康系列,有背包客远行的足迹,也有恋人见证婚姻殿堂的感人一幕。然而,直播造娃、直播偷拍女生宿舍、某女主播的不雅视频等事件的传出,给直播平台蒙上了一层阴影。有观点表示,“网络直播发于秀场,兴于网红,盛于明星,衰于广告,毁于色情”。

二、成因

(一)门槛低、操作便捷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今天,网络直播如此火红的走势其实可以理解。主播群体素质参差不齐,上至企业老总,下至平民百姓,一部手机就是一个“秀场”,人人都有“麦克风”。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90后,尤其热爱这种自由吸金、个性十足的生活方式,他们或展露才艺,或分享经验,或搞笑卖萌,粉丝们会给他们打赏和礼物,丰富的参与感与体验感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细胞中去。

(二)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在当前的直播平台上,可谓众门类云集,众领域汇聚。电竞、音乐、美食、二次元……主播们乐此不疲地展示自己,受众们热情高涨地追捧跟随。丰富多样的直播间给受众带来“多对多”的传播效应,而在每一个直播间主播与受众这种“一对一”的对话格局,又给受众一种独一无二的专属体验。在直播大热的今天,人们越来越习惯通过直播的方式与别人交流和学习,如学养花种菜、学做美食、进行在线培训、开即时会议等。直播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不仅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还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边际效益。

(三)窥视欲与猎奇心理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人本身都带有窥探隐私、炫耀权钱、释放色欲、渴望围观、期盼交流的心理。网络直播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它满足了个体强烈的窥视欲和猎奇心理,一场公共领域向私人领域的进军。当实名制在这个空间并没有带来太多限制时,人们设想自己处于一个“匿名的虚拟环境”中,可以肆无忌惮围观别人、发表见解。生活、工作、学习、旅游等一系列个人的事情,通过直播变成公众的谈资。从某种层面来说,直播把这种窥视欲合法化了,人们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也可以随心所欲地窥探别人。

三、问题

(一)泛娱乐化取代理智思考

李普曼对拟态环境的定义为:“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然而,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所以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来看待。靓丽的主播、各种各样的直播间、源源不断的新话题……网络直播看似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实则是大众媒介为人们创造的一个“拟态环境”,在其中,大众丧失了自我意识和理智思考的能力。

在一个信息爆炸和信息冗杂的环境中,人们很难有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泛娱乐化和消费主义使人们趋同于一种“懒惰思维”,让你觉得你获得的都是你想要的。从批判的角度来看,网络直播这种反其道而行之是一种技术对人类的异化,由人发明的技术并未真正意义上服务于人,而是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人的主宰。各种各样的直播平台、花样百出的话题,消解了大众对自我的清醒认识,模糊化需求的传播模式让大众在直播间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和交流的快感,人们忘乎所以地沉浸在其中,逐渐忘掉现实的不公和无奈。

(二)直播的无底线延伸

2015年11月,某直播平台主播携带无人机进入校园偷拍女生宿舍;2016年年初,著名直播平台斗鱼TV出现“直播造人”的不雅视频;2016年2月23日,斗鱼TV女主播郭Mini的一段不雅视频流出。2016年4月14日,斗鱼、熊猫等19家网络直播平台因宣扬淫秽、暴力、教唆犯罪、危害社会公德的内容而被文化部查处,全民狂欢的背景下折射的是人们浮躁的心态。在目前的直播平台中,主播良莠不齐,素质普遍不高,“荤段子”随处可见。成为主播容易,成为网红却需要一定的实力和资本。入行以后,主播们发现比自己颜值高、身材好、学艺精、卖萌巧的屡见不鲜,只能通过窥私和无良炒作制造噱头,逐渐陷入“虚拟满足”的怪圈。仅2015年,网信办就依法取消违法违规网站许可或备案、依法关闭严重违法违规网站4377个,依法关闭各类违法违规账号226万个。针对各种无底线直播,法律已经开始了净化行动,然而这条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四、对策

低门槛、足不出户就可赚钱使得直播行业呈现“野蛮式”增长。虚拟世界的“泛媒体化”使得网络直播集聚了海量用户,也模糊了媒介的边界。由于法律监管的不健全和把关人的缺失,许多主播游离在法律与道德的灰色地

带,试图通过直播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内容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追捧,严重损害了社会的风气。直播本应是娱乐大众,延伸“互联网+”的新兴行业,如今却成为争名夺利、各种秀下限的赚钱机器。未来的直播行业要想长足健康地发展下去,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优化内容,凸显特色

说到底,直播还是一个内容平台。初入直播APP的人也许会被你的颜值、身材、撒娇卖萌所吸引,但长久的生存还是需要内容支撑的。现存的一些直播平台有的做得很不错,如直播养花种菜、直播化妆编发、直播旅游、直播教学……不管是生活阅历的分享还是生活经验的传授,都是惠民利民的行为,而且受众在其中体现了很强的自主选择性。网络直播是一种新的媒介形态,没有优质的内容作为支撑,很难在数以百万计的直播间中立足。因此,优化内容、突出特色,让自己的直播有意义才是发展的长远之计。

(二)加强管理,合理“监控”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以“博眼球和送礼物”为核心模式的网络直播亟须法律的监管。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法律系副主任郑宁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应该探索建立“网络分级制度”,未成年人看网络直播的太多了,禁止不良信息更大程度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直播平台低门槛的特征使得整个圈子鱼龙混杂,主播素质的参差不齐导致传播内容呈现优劣之分,若不严格监管、正确区分,许多流出的低级趣味的东西一定会对社会主流价值观造成影响。

(三)净化环境,良性竞争

网络直播的繁荣势必会暴露一系列的弊端,数据造假、恶性竞争,市场秩序严重混乱。国家要全面“扫黄打非”,严禁网络直播平台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同时出台一系列规则,禁止追求噱头和恶意炒作,一旦违反便实施相应惩罚,努力使网络直播走上一条绿色发展、良性竞争之路。

五、结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在颠覆以往一切看似合理的存在,网络直播让我们真正开启了现实生活“在线观看”的模式。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娱乐至死》里提到:“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互联网时代正在建构这样一种娱乐化的大众媒介,其提供的肤浅甚至是恶俗的快乐是欲望发泄式的、是缺乏思索和精神参与的。一切文化内容都悄无声息甚至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在全民狂欢的今天,我们不仅要看到直播所带来的巨大效益,更要看到它可能会引发的社会问题。网络直播营造的娱乐空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身处这样的空间却不自知。只要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有自主选择和思考的能力,就能在这股热潮中获益。

[1] 田中阳,肖燕雄.传播学基础[M].湖南:岳麓书社,2009:170-171.

[2] 姚瑶.“视频直播热”下的“冷”思考[J].传媒观察,2016(06):29-30.

[3] 韩丹东,廉颖婷.亟须监管的“网络直播”[J].浙江人大,2016(05):63-65.

[4]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集团,2015:4-5.

G206

A

1674-8883(2016)18-0339-01

王瑾,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主播娱乐
『人气』主播
我的生活自身就是一种娱乐
第一次做小主播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中国蓝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