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环境下高校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升

2016-03-01代海燕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融合人员信息

代海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党委宣传部,山东 青岛 266580)

媒体融合环境下高校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升

代海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党委宣传部,山东 青岛 266580)

媒体融合已成为传媒发展的潮流,高校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媒体融合势在必行。高校的媒体融合对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高校的新闻采编人员要尽快转变观念,更新现有的知识结构,提升融媒体新闻策划和信息处理能力,提升融媒体采编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贡献力量。

媒体融合;高校新闻采编人员;职业素养

在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的推动下,媒体融合已成为传媒发展的潮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1]高校的媒体平台是学校宣传党的方针、路线及本校党政机关决策的重要阵地,在传播思想文化、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加强高校的校报、新闻网、广播电台、校园新媒体等的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

“媒体融合是指在数字化技术的驱动之下,一切传播信息的载体,包括网络、通讯、媒体之间在技术、产业、组织、规制等方面的融合。”[2]在媒体融合发展中,新闻的传播渠道和表达手段日益多元化、复合化,从而带来新闻媒体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流程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对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媒体融合环境下,作为高校的新闻采编人员也要尽快转变观念,掌握融媒体采编专业技能,提升融媒体新闻策划和信息处理能力,提高新闻价值判断力和信息整合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新要求。

一、高校媒体融合对新闻的融合报道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媒体融合环境下的采编管理,“不再是一报一台各行其是,而是跨媒介的团队合作,是多种媒介新闻生产流程的重组和整合。”[3]高校的媒体融合要求实现校园新闻的策划、采集、整合管理、加工、发布一体化,建构互动共享的集约化新闻生产流程,这对新闻的融合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融媒体新闻策划要更加全面、高效、深入

融媒体新闻策划要综合考虑新闻事件、受众需求及舆情研判等因素,根据不同的媒介特点,以及对新闻表现形式(文字、图形、图片、视频、音频等)的不同需求进行策划。策划更加全面、高效、深入,在人员配备、报道角度、时间要求等方面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编辑记者要互通信息,密切配合,准确掌握新闻发展和舆情反馈,及时调控新闻报道。

(二)融媒体新闻资源采集要满足不同媒体的传播需求

根据前期的融媒体策划要求,新闻记者要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采集手段进行信息采集,满足不同媒体的传播需求。在新闻资源采集过程中,对于高校发生的重大活动和重要事件的采访需要记者们协同作战、互相策应、互相借力,根据不同的专业特长和技术水平统筹安排、共同采集,对新闻进行全方位的深度挖掘,最大限度地获取采访信息,最大限度地满足融媒体新闻报道的要求。

(三)融媒体信息资源的整合与管理要建立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库系统

融媒体信息资源是多元的、海量的,这些信息内容不再是单一的、单向的只针对某一媒介的,而是面向所有的媒介。这就需要建立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库系统,通过这一系统汇集记者们采访的各类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新闻素材和历史资料,并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和优化配置,经过严格高效的信息把关审核,对相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形成初步的新闻素材。

(四)融媒体信息资源的深加工要针对不同媒体的播发特点进行

编辑记者通过信息管理数据库系统获取新闻素材,根据报道计划和不同媒体的播发特点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加工,形成不同类型的新闻稿件。一般来说,首先为校园新闻网、微博、微信制作图片、新闻快讯,为校园广播制作口播新闻,有的信息可以制作成校园新闻网视频,最后为校报制作深度报道。

(五)融媒体平台的信息发布要把握时机、研判形势、选择渠道

融媒体的信息发布要根据不同媒体的传播特点和需求,把握恰当的时机、研判报道的形势、选择合适的渠道进行。一般采取网站滚动播报、社交媒体同步直播、视频节目跟踪解读、纸质媒体纵深报道的立体化报道方式。要特别注意发挥不同媒体的优势和长处,增强不同新闻载体间的联系和互动,实现媒体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二、高校新闻采编人员新闻采编素养提升途径

融媒体环境下,高校的新闻采编人员应该清楚地把握融媒体新闻生产和采编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着力提升应对媒体融合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一)转变媒体传播观念

长期以来,各高校的校内媒体都是在传统传播格局下运行的,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之间相对独立,甚至各自为政,高校新闻采编人员也大部分在按照传统媒体的采编方式为高校新闻宣传服务。面对新媒体日新月异、媒体融合趋势不断深入,高校新闻采编人员存在观念跟不上时代变化的现状,不能及时转变媒体传播观念,有的安于现状,患得患失,不愿意创新图变;有的存在畏难情绪和惰性心理,对媒体融合发展缺乏深入的认识,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未来不抱信心。

媒体的融合发展对所有新闻从业者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高校新闻从业者虽然没有站在新闻业的最前沿,但是也要对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有清醒的认识,强化互联网思维,不能在高校的围墙内故步自封,要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来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适应新兴媒体的传播特点;作为媒体从业者,要心悦诚服地接受媒体融合的现状,在实际工作中要摒弃滞后认识和观念偏差,具备跨媒体传播的意识,培养多媒体报道的思维和理念,学习新技术、新技能,加快采编职责的转化,增强应对媒体融合的本领。

(二)掌握融媒体采编专业技能

随着高校媒体融合的深化,媒体需要的是能够运用多种技术工具、掌握各类传播技能的全能型记者编辑,高校新闻采编人员的技能需要全方面发展。

1.新闻采编人员要具备采、写、编、摄、播等综合业务能力。媒体融合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新闻的融合报道。“融合报道,即融合新闻,又称‘多样化新闻’,主要特点是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新闻传播活动。其理念是以新媒介为核心平台,取各类媒介之所长,选择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信息形态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描述。”[4]

融合报道要求新闻记者不再只为单一媒体服务,而是需要同时为报社、电视台、电台、网络、移动手机等多种平台提供报道,其不仅要提供文字稿,还要提供照片、音频、视频等新闻作品。这就要求记者要会写、会录、会拍、会摄,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新闻产品,记者要成为集文字报道、摄影、摄像等为一体的“多面手”;媒体融合环境下的新闻采编人员需要掌握多种现代化采编录传设备,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能够将文本、照片、图表、音频和视频结合起来处理,娴熟地把握对各种媒体编辑工具的运用,进而创新不同信息内容的表现形式,提高信息传播效果。

2.新闻采编人员要熟练掌握融媒体采编运作流程。一方面,在高校融媒体生产流程中,多种媒介新闻生产流程重组和整合,媒体产品的策划、采集、加工、制作和发布与单一媒体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采编对象、采编顺序、采编时间都会发生变化,这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做出调整以适应新流程;另一方面,在融媒体的新闻生产中参与人员众多,新闻采编人员由原来的“单兵种”作战演变为“多兵种、海陆空”协同作战,采编环节环环相扣,一个节点的失误就会影响其下游全部节点。这就要求新闻采编人员了解和掌握不同媒体的工作规范和运作流程,具备融媒体业务操作能力。最后,在融媒体采编运作流程中,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和素材复用,不同媒介的新闻编辑人员在内容加工中应采用统一标准,做好相应标引,建立起一体化的作业流程,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事半功倍的采编效果。

3.新闻采编人员要掌握不同媒介的新闻报道手法与特点。同一新闻内容,在不同媒体平台上发布,有着不同的报道思路和侧重点。记者在采写新闻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不同媒体平台的不同要求,根据不同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寻找新闻的切入点,为不同的媒体提供符合其要求的新闻稿件;新闻编辑也要借助不同的编辑工具对信息内容进行多元化的编辑和加工,有针对性地为不同的媒介创造出风格不同的内容产品。例如,报道大学生的学雷锋活动,而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就要在“微”字上做文章,以大量生动的图片为主配以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的文字,在传播中抢得先机;校园新闻网则侧重对活动新闻的报道,体现快速迅捷与全面深入相结合的特点;校报出版周期长,可以对学雷锋纪念日的系列活动进行深度加工,提炼出活动主题,提升节日内涵,做成长篇通讯深入报道,揭示更深刻的意义和影响。

(三)提升融媒体新闻策划和信息资源发掘能力

1.高校新闻采编人员要提升新闻策划水平。媒体融合的核心理念不在于如何在不同的载体上展示同样的内容,而在于如何通过新的载体为受众提供深度加工的、增量的新闻价值,这就要求采编人员要提升自己的新闻策划水平。

高校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具有计划性和周期性,如校庆、党代会、教代会,每年的新学期工作会、招生、就业、毕业、新生入学、军训、寒暑假以及各种固定节日活动等。会议活动虽然有周期性,但不同时期、不同对象,是在不断继承中发展、变化的,媒体的不断融合为高校的常规新闻提供了不同的表达平台和表现方式。作为高校新闻采编人员应适时进行规律性的总结,挖掘出新变化、新创意、新亮点,提高新闻策划水平,制作出有创新、有深度、有特色的新闻作品,实现原始新闻信息的深度加工和增值开发,丰富报道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同时提高新闻报道的水平,扩大其影响力,打造高校媒体品牌。

2.高校新闻采编人员要提升发掘信息资源的能力。“现代的传播关系是社交化、网络状的传播,是以平等主体之间的互动、分享、交流为主要特点的传播关系。”[5]高校新闻采编人员要善于利用融合媒体具有更为多元的人际联系通道的优势,使用网络工具来搜索信息或者与人联系,从而全面有效地掌控新闻信息资源。高校新闻采编人员除了要继续利用好传统的新闻来源外,还可以积极借助人人网、校园QQ群、校园BBS、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通道,与师生、校友紧密互动,获取有价值的新闻来源。通过融媒体传播平台形成一个有效的新闻生产供应链,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

(四)提升新闻价值判断力和信息整合能力

“在融合媒体时代,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双向互动传播成为可能,传者和受者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内容生产主体日益多元化。”[6]所以,在融媒体新闻报道体系中,新闻传播不再是单向的,受众不仅是新闻的接受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高校的融媒体传播必须重视采集师生、校友等受众的信息需求和意见建议,接纳他们进入融媒体传播体系。在这样的前提下,信息获取渠道越来越宽泛,各种信息源错综复杂、真假难辨,这对高校新闻采编人员的新闻价值判断力和信息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新闻采编人员首先要能够及时对师生提供的信息内容进行有效甄别、整合、提炼,抓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练就高超的新闻价值判断能力;其次,要善于把握各媒体的特点,有逻辑地整合和梳理有效信息,形成适应不同媒介需求的新闻产品。同时,以最佳的新闻表现方式和最优化的媒体组合形式将新闻呈现给师生,以自身对舆论导向的把握,起到“意见领袖”的作用,从而提升校园媒体的吸引力、影响力,达到引领舆论的目的。

三、结语

媒体融合对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媒体传播观念,适应融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的新变化、新要求是高校新闻采编人员努力的方向。作为高校宣传部门要选择专业化的新闻从业者进入融合媒体,加强采编队伍的培训,不断挖掘现有媒体从业者的潜力,更新现有采编队伍的知识结构以及全媒体采编能力,建立一支专业化、全能型的采编队伍,为做好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1] 刘奇葆.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N].人民日报,2014-04-23(6).

[2] 《新闻与写作》2010年11月特刊中《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0)》[R]. 2010:35-39.

[3] 彭祝斌,梁媛.媒介融合时代新闻生产经营管理的创新[J].现代传播,2010(1):110-114.

[4] 黄河.新媒体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2.

[5] 宋建武.以服务构建用户平台是媒体融合的关键[J].新闻与写作,2015(2):5-9.

[6] 石长顺,肖叶飞.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生产模式的创新[J].当代传播,2011(1):111-113.

G214

A

1674-8883(2016)18-0324-02

代海燕,(1980—),女,山东昌乐人,硕士,编辑,研究方向:高校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融合人员信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第十一部分 会计组织机构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