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出版社编辑工作的转型与升级

2016-03-01孙滨蓉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出版社转型互联网+

孙滨蓉

(四川大学出版社,四川 成都 610000)

“互联网+”时代下出版社编辑工作的转型与升级

孙滨蓉

(四川大学出版社,四川 成都 610000)

“互联网+”时代下,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以互联网、云计算为主的科学技术与设备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普及,促进了传统出版业与数字出版业的融合创新发展。本文将研究视角转向了“互联网+”时代下出版社的编辑工作,尝试在明确为何要转型这一问题的基础上,探寻“互联网+”时代下出版社编辑工作的转型与升级的具体路径。

互联网;出版社;编辑;转型;升级

调查显示,对于同样内容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图书,在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有37.2%的人更倾向于购买电子版。从总体来看,相对于传统纸质读物,电子书刊阅读在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这与互联网环境所带来的巨大变革有直接联系。在“互联网+”时代下,作为图书策划与编辑的主体,出版社编辑必须立足当下形势,促进自身编辑工作的转型升级。

一、“互联网+”时代下出版社编辑工作转型的必要性

“互联网+”时代下,数字出版查询更快、价格更低、储量更大,编辑也更加方便,其出版范围也大大拓宽,除了包括各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刊物、电子书籍之外,还包括以移动终端为基础的数字出版物。近年来,传统出版产业正面临严峻挑战,数字出版的发展势头锐不可当。

在这一背景下,实现出版社编辑工作的转型与升级,是“互联网+”时代下出版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出版社编辑与时俱进、追求自身素质和能力有效提升的要求。因此,出版社编辑作为传统出版社的主体,需要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直面挑战,最终渡过难关,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转型,服务于出版行业的转型与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下出版社编辑工作的转型与升级路径

(一)与时俱进革新理念,转变编辑工作的思维和模式

编辑理念具体是指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可以对人的行为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思维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具体行为。出版社编辑为适应“互联网+”时代下出版业的发展需求,必须打破固有化、经验化的思维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主动培养并增强自身的开放超前的互联网思维。具体而言,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1.赋予出版社编辑足够的时间,减少其在繁杂工作事务上耗费的精力,提供更多的机会来接触和提升互联网思维,并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方法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2.转变出版社编辑的观念,提升编辑工作者灵活鉴别和运用互联网工具的能力。目前,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类新媒体工具日渐兴起,如何选择其中有用的工具来帮助自身拓展出版社编辑工作,提升出版社编辑鉴别信息的能力?这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引用一些优质的互联网工具可以帮助出版社编辑获取更多优质的内容,有效提升他们的编辑工作能力。

3.更新编辑考核理念。传统出版者一般从经济效益、图书质量等方面对编辑进行考核。在这种考核理念下,编辑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更新编辑考核理念非常重要。一方面,应以注重对编辑工作质量中互联网工具的运用程度及实际产生的效果等作为考核出版社编辑工作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应将出版社编辑的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意识纳入考核范围之内。

传统出版社并未改变自身的工作模式以及管理机制,这就要求图书编辑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了解数字出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改变传统观念,进而认识到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性。

(二)定期组织、开展与互联网相关的技能培训

在“互联网+”时代,提升出版社编辑的互联网相关素质与技能是保证出版行业转型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出版社必须加强出版社编辑相关的互联网素质与技能培训。具体如下:

1.把基本素质培训作为根本培训内容。出版行业的转型是实现载体与形式的变化,其本质上依然无法脱离文字编辑、美术编辑、营销策划编辑等岗位工作内容而独立存在。因此,开展基本素质培训是出版社编辑培训的根本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良好的文字处理能力;二是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三是图书策划与营销策划能力;四是较高的审美素养;五是图文处理能力等。

2.跨岗培训作为拓展性培训内容。出版社为编辑提供的培训内容,不应局限于本行业,而应针对出版行业可能涉及的各类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跨岗培训。这些培训内容可作为拓展性培训内容,但应要求编辑们认真对待。以文字类编辑为例,当其在使用一些排版软件对文字或图文进行排版设计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某一类或几类专业性的排版软件或图像处理软件的培训,从而提升文字编辑的排版水平和排版能力。又如,针对编辑应具备图书策划和营销策划等能力,则应通过开展专门性、系统性的案例式培训或者营销式培训,使出版社编辑这方面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善于运用互联网平台,汇聚信息与资源,形成内容供需良性循环

在互联网时代下,作者、读者、编辑三者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为便捷。网络成为三者交流的中心,而三者之间仍然以内容作为核心。互联网时代,出版业中作者、编辑和读者三者之间形成了环状互动关系。因此,出版社编辑必须营造或借助互联网平台,上传一些优质的内容,将具备共同兴趣的读者积聚起来,并与作者、专家共同进行沟通和交流,形成一个不存在障碍的沟通环境。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中,出版社编辑可以更好地收集读者的需求,更好地选择作者及作品内容,并策划出更多的优质内容,进而为读者提供更多优质的出版物。这样可以有效促进编辑工作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带动出版行业继续向前发展。

三、结语

“互联网+”时代下,数字出版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作为图书编辑,必须对自身的思维意识、工作理念、工作方式等进行全面的创新,立足自身优势,将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先进工具,创新编辑工作方式,提高自身的编辑工作水平和质量,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之间的融合升级。

[1] 贾超.策划编辑如何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出版工作[J].科技与出版,2016(01):39-41.

G238

A

1674-8883(2016)18-0311-01

孙滨蓉(1969—),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出版社编辑,研究方向:出版编辑与理论实务等。

猜你喜欢

出版社转型互联网+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我等待……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