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媒介时代期刊编辑职业发展的能力与素养

2016-03-01尚利娜刘改换牛晓勇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网络营销媒介期刊

尚利娜 刘改换 牛晓勇

(太原理工大学 《煤炭转化》编辑部,山西 太原 030024)

数字媒介时代期刊编辑职业发展的能力与素养

尚利娜 刘改换 牛晓勇

(太原理工大学 《煤炭转化》编辑部,山西 太原 030024)

针对期刊编辑群体,探讨其在数字媒介时代需要具备的数字能力、媒介素养和网络营销素质方面的主要知识和技能,以增强期刊编辑职业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期刊编辑出版单位在强调期刊编辑编校业务能力的基础上,还应注重期刊编辑数字能力、媒介素养和网络营销素质的共同发展,这不仅可以促进期刊编辑部的信息化建设和集群化发展,而且可以加快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和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

期刊编辑;数字能力;媒介素养;网络营销

一、引言

无论提出“互联网+”和“+互联网”,还是辨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无不意味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紧密融合。如同众多传统产业,在“+”的背后,出版产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正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融合新兴媒体和新型出版模式,其在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道路上高速发展。据统计,2014年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在新闻出版产业中的占比已达17.1%,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期刊的收入在2006~2014年这8年间增加了近2倍。[1]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庞大的网民数量为数字出版产品的传播和消费所作出的贡献。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0%。[2]期刊受众群体行为的变化势必影响期刊编辑的职业技能需求,期刊编辑若不能因受众需求的变化而调整自身的职业认识,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将无法适应数字媒介时代对编辑人才的要求。数字媒介时代以互联网技术和各种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以互联网为平台,以数字技术变革为支撑,以信息数字化传播为手段,主要表现为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发展和智能手机技术的迅速提升,以及基于这些技术的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与推广。[3]然而,目前期刊编辑的工作多围绕于稿件的评审、编辑、校对和纸质期刊发行等环节,编辑人才的能力也着重体现在对期刊选题方向的思考、对作者资源的积累以及对稿件内容质量的把控上,由于受到期刊编辑部规模、结构、资金和技术等限制,对数字出版技术、媒体技术和营销技能的运用还很欠缺,涉及的业务也不多,仅成为内容的提供者,具体的数字出版和发行工作则由掌握先进数据库及网络技术的专业数字出版和营销部门来完成。[4]而反观那些拥有海量优质资源的大型学术出版企业,由于兼具数字版权与新型传播载体(数据库)的垄断优势,网络技术成为其扩大传播范围,实现差异化定价,进而形成可持续商业模式的重要保障。[5]因此,在数字出版发展迅速和新媒体设备不断更新交替的时代,期刊编辑除具备优秀的编校知识和技能外,同样需要具备基本的数字能力、媒介素养和网络营销素质,以扩宽自身的职业发展道路,促进学术期刊的长远发展。

二、数字能力:数字出版时代的生存技能

目前,国民的数字能力发展已被置于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命脉的战略高度,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数字社会挑战的重要议题。[6,7]然而,对于与数字出版紧密相关的出版产业,在向数字化转型与多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我国期刊编辑的数字能力亟待提升。2011年,欧盟数字能力框架报告指出,数字能力是指自信地、批判性地、创造性地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工作、就业、学习、休闲娱乐、决策或社会参与等相关目标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5]21世纪的数字能力模型由工具性知识与技能、高级知识与技能和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态度三方面构成。[6]本文仅从数字能力模型的第一层次(工具性知识与技能)讨论期刊编辑数字能力的提升,掌握基础的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是期刊编辑在数字媒介时代应具有的基本的职业技能,能够体现期刊编辑职业发展的潜力,而且可为其后续掌握高级知识与技能以及培养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态度奠定基础。

计算机技术为出版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技术变革,加速了出版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为出版产业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另一方面,计算机软件技术支撑了稿件的评审、编辑加工、排版、印刷和发行等整个出版流程,最终使编辑和印刷更为便捷,提高了出版和发行的质量和时效。出版产业与计算机技术愈发高度融合,而这对期刊编辑的职业技能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期刊编辑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更加主要的能力反映在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上,即体现在对Editorial Assistant助理编辑软件,Editorial Manager网络投稿与审稿系统,Adobe内容管理系统,方正飞腾、InDesign、Pagemaker等排版软件,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等图像设计软件,Adobe Dreamweaver、Adobe Flash、Adobe Fireworks等网页制作软件,Adobe Premiere Pro、Adobe Audition等音视频编辑软件等[8]的应用熟练程度,包括对文字、数据、图表、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信息资源的处理和分析能力上。同时,数字出版和全媒介环境与纸媒环境最大的区别在于阅读介质和发行方式的改变,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阅读终端成为数字产品发布的主要媒体平台,网站、数据库发布及微博、微信传播在期刊发行中的效力已远远超过纸质发行传播的效力,这也要求期刊编辑及时了解当下主要终端设备的产品发布模式、平台、应用程序和用户群体等信息,为期刊开辟更广的传播渠道。并且,期刊的发行方式由纸媒发行向网络发行和数字发行转变,对期刊编辑的计算机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对论文图片、表格、版式、颜色等的设计,要求能够呈现出更高的视觉效果;对稿件编校的质量和速度要满足网络快速发布的需要等。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反应在信息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的巨大变化上,对期刊的数字出版和发行传播具有重大的影响。网络技术改变了纸媒时代的单向传播,加强了读者、作者与出版者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注重读者的用户体验,强调期刊的服务功能。网络服务的特点在于高度的集成性,它能够实现不同类型的信息(如文本、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和服务(如New、FTR、Mail、Telnet和Gopher等)的无缝链接,非常适用于广域网中信息的检索、组织与显示。[9]在数字媒介时代,期刊编辑不仅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更应了解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体系结构、发展趋势及其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从理论和实践上提高自身的网络技术水平,进而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和服务水平。

三、媒介素养:全媒介时代的核心素养

从纸张的普及到多种媒介的融合发展,从印刷术的发明到媒介技术的应用,信息传播的载体和手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利用文本技术、图像技术、音视频技术、流媒体技术和动画技术等媒介技术,可以将纸媒所刊载的内容更生动地呈现在一种或多种新媒介上,不仅从纸媒中获取信息的单一方式逐步被多种媒介并存的综合信息获取方式[8]所取代,而且媒介的使用改变了出版模式,可为文本的多元化发表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改变了发行方式,能为文本的传播提供多种途径。基于各种媒介技术在出版发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多媒介融合发展对出版产业的影响,出版领域尤其是数字出版领域将目光更多地聚焦在媒介的发展和媒介技术的应用上。因此,在如今多媒介并存的环境下,期刊编辑需要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以满足自身职业发展的要求。对于媒介素养,自提出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就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诠释。鲁宾指出媒介素养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10]在能力模式层面,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的能力以及制作和生产媒介信息的能力;[7]在知识模式层面,媒介素养是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知识体系;[10]在理解模式层面,媒介素养是指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了来自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技术的诸多力量的强制作用。[10]本文从能力模式层面讨论期刊编辑媒介素养的提升,其目标在于培养期刊编辑通过多种媒介选择信息、编辑信息、传播信息和反馈信息的能力。

期刊编辑不仅是媒介信息的接受者,更是媒介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在全媒介时代,除在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层面要求期刊编辑具备基础的媒介素养的知识结构,以及加强对媒介和媒介信息的理解外,更应强调期刊编辑在面对媒介时所具有的对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分析能力、使用能力和评价能力。期刊编辑的媒介素养应该包括三方面的能力:第一,获取、分析、保存、组织媒介信息的能力。例如,期刊编辑能够做到通过适宜的媒介,获取、分析和评价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论文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网站、电子邮件、QQ、博客、微博、微信和数据库等了解受众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并能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组织、整理。第二,使用和整合各种媒介的能力。期刊编辑应掌握不同类型媒介的特性以及利用媒介制作、编辑、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能,对文本、数据、图像、音视频等信息进行处理和传播,并且根据需要将各媒介功能整合到一个系统中,同时发挥媒介快速传播的特性,做到高效编排期刊内容、有效传播学术资源。例如,期刊编辑能够在网络平台中发布期刊论文,根据期刊论文特点增设标签、添加关键词和标识符等。第三,利用媒介进行沟通反馈的能力。比如期刊编辑通过媒介将信息精准地投递给读者,并接收到读者对信息的反馈,在做到以内容为核心的同时,更要做到以用户为核心。

四、网络营销素质:用户时代的营销技巧

在网络普及以前,期刊的营销仅限于纸媒发行模式和邮发发行方式,主要通过机构订购期刊来获得较高的销售量和销售额。随着数字出版和网络传播手段的实现,网络发行成为期刊销售更为主要和宽广的途径。一方面,期刊编辑部可以通过建立网站,创建“期刊介绍”“投稿指南”“联系我们”“期刊订阅”“广告服务”等栏目,以便更多的用户(包括读者、作者、审稿专家、广告投放者等)通过网站这一窗口认识编辑部、联系编辑部,从而提高期刊的订阅量和广告收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国内和国际数据库对期刊的收录,实现期刊论文跨地域性地在线检索、下载和传播,获得由数据库根据期刊论文的下载量等指标支付给期刊编辑部的相应费用。此外,随着网络通讯平台和通讯软件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期刊编辑部开始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终端设备及邮件、微博、微信等新媒介进行期刊论文的推广,扩大期刊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目前,网络作为期刊的主流传播手段,在期刊传播和发行中具有的优势已经毋庸置疑,而期刊编辑部的销售和发行工作通常由期刊编辑来完成。因此,在数字与媒介环境下,期刊编辑要做的是如何提高自身的网络营销素质,结合多种营销手段由被动订购向主动营销转变来扩展期刊的传播范围,打造期刊的品牌形象,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网络营销,是指在虚拟的互联网基础上为目标顾客制造、提供产品和服务,与目标顾客进行网上沟通的一系列战略管理过程,其已经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发展成了最有影响力的营销手段。[11]期刊编辑在提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媒介技术的基础上,还需加强网络营销理念和技能的学习,在传播期刊内容和信息的同时做到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期刊编辑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提升自身的网络营销技能:第一,借助网络互动平台。期刊的主要作用在于其对信息的传播能力,网络媒介的重要特点在于其互动性,网络营销的最大特点在于其以消费者为主导,将三者有效结合起来是期刊编辑提升网络营销技能的关键。在指数增长的信息时代,随着用户对精准信息资源获取需求的不断增强,期刊编辑应更加注重用户的实际需求,可以通过网站设置互动窗口、通过投稿系统建立作者库、通过QQ、微信建立用户群以及通过公众平台开展会议或相关活动,增加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寻找用户的关注点和兴趣点,这不仅有利于期刊与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拉近受众人群与期刊的距离,而且有利于在互动和口碑中获得期刊的品牌价值。第二,借力网络推送功能。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促进编辑部通过邮箱、微博、微信等网络推送功能来完成期刊的网络营销。网络推送的内容可以是编辑部的重要信息,国际国内专业领域的主要学术会议、前沿动态、研究进展,以及下载量或被引率较高的期刊全文或摘要等。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用户期待服务的调查显示,用户期待服务的次序为审稿进度查询、热点文章推荐、最新录用的论文题目、学术论文写作技巧、档期目录/过刊目录、在线检索相关论文、资讯(期刊介绍、期刊动态、引用排行)等。[12]期刊编辑需要做到有效选择目标用户,根据其需求定时定向推送具有较强可读性、能够展示期刊学术特色和专业资源优势的内容,以及更加专业化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推送的方式可以是文字和图片的形式,也可以是音频和视频的形式,以增强推送效果。

五、结语

本文从数字能力、媒介素养和营销素质三方面阐述期刊编辑如何提升自身职业需求,不仅有利于满足期刊数字出版和网络出版的需要,挖掘按需出版等新的出版模式和运营模式,而且有利于促进期刊编辑部的信息化建设和集群化发展。目前,我国期刊编辑部总体上表现为分布散、规模小、人员少且组织结构简单,要求编辑人员具备一定的数字能力、媒介素养和网络营销素质是对编辑的巨大挑战,但是麻雀虽小还需五脏俱全,在期刊编辑部内仍然需要综合性的编辑人才或“编辑+数字能力”人才、“编辑+媒介素养”人才、“编辑+营销素质人才”。期刊编辑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继续教育培训进行理论学习,通过进入数字出版机构实践学习,或者通过申请课题进行相关研究来提升自身的数字能力、媒介素养和网络营销素质,在数字媒介时代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1] 2014-2015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EB/OL] . http://www. cdpi.cn/xzx/toutiaoyaowen/20151207/14163.html,2015-12-07/2015-12-29.

[2] 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在京发布[EB/OL] . http://www.huaxia.com/zhwh/whrd/whrdwz/2016/0[3] 杜晓杰.数字媒介时代艺术概论课程改革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1):50-52.

4/4809892.html,2016-04-20/2016-04-29.

[4] 张晓雪.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转型的挑战与思考[J].中国出版,2015(13):47-50.

[5] 周凤飞,王俊丽.天津市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数字能力现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9):47-54.

[6] 王佑镁,胡玮,杨晓兰,等.数字布鲁姆映射下的数字能力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5):1-7.

[7] 王佑镁,杨晓兰,胡玮,等.从数字素养到数字能力:概念流变、构成要素与整合模型[J].远程教育杂志,2013(3):24-29.

[8] 徐丽芳,刘锦宏,丛挺.数字出版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63.

[9] 赵文瑄.在线投稿审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1.

[10] 臧海群.传播学教育新方向:从媒介研究到媒介素养[J].现代传播,2013(6):89-92.

[11] 贡立.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比较研究[J].北方经贸,2008(12):79-80.

[12] 张艳萍.大学学报的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5,13(2):151-154.

G232

A

1674-8883(2016)18-0300-02

刘改换

猜你喜欢

网络营销媒介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三只松鼠”网络营销模式分析
期刊问答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校园网络营销探究
汽车行业如何“玩转”网络营销——以宝马MINI PEACEMAN为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