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送文化下乡”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6-03-01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城乡群众农村

吴 艳

(南昌县文化馆,江西 南昌 330200)

浅谈“送文化下乡”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吴 艳

(南昌县文化馆,江西 南昌 330200)

“送文化下乡”作为我国长期实行的一项文化惠民活动,将文明发展的成果以及先进的思想观念,通过具体的形式传播到农村中去,是文化资源再分配的一项具体措施。本文从三方面阐述“送文化下乡”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肯定了其在提升乡村生活品位,促进城乡文化融合以及为群众提供文化活动平台上的作用和地位。

文化下乡;农村群众文化;文化传播

一、送文化下乡的现状综述

“送文化下乡”就是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形式向广大的农民群众传播丰富的文化教育,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陶冶民众情操,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主要内容体现为送图书、报刊下乡;建立农家书屋;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春联下乡等一系列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送文化下乡”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的文化政策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出现是由于农村需要高档次、高质量的文化享受的基础决定的。早在1938年,柯仲平就在其发表的《文化下乡去的一个实际问题》中探讨了“文化如何下乡”这一重要问题。[1]1963年我国就组织了第一批“农村文化工作队”支援农业,为加强城乡文化联系,把社会主义文化艺术输送到农村去。梗风在1964年的《送社会主义新文化下乡,加强与群众的联系——第二批中央农村文化工作队胜利完成工作任务归来》一文中充分肯定了送“文化下乡”不仅能够鼓舞农民的政治和劳动热情,有助于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农业建设工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艺术工作者深入了解农村,为艺术创作提供思想源泉。1995年,中宣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文化下乡活动。此后,“送文化下乡”的相关工作逐渐成为每年各级单位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被沿袭下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以来,更是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加以实施。[1]

二、“送文化下乡”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提升乡村生活品位

文化是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这些文学、艺术能够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修养。现阶段物质生活条件相对富裕的农村,迫切需要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乡村生活品位,而“送文化下乡”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这种需求。例如,每年的传统节日,南昌县文化机构在各乡镇举办的“歌舞活动”“送戏下乡”“送春联下乡”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增添了诸多乐趣。在这些“送文化下乡”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调动民众享受文化活动的热情,提升民众对歌舞的喜爱和鉴赏力,也促进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让大中城市的文化魅力在农村群众欣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提高乡村生活的品位。

(二)促进城乡文化融合

目前,虽然我国农村物质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甚至有些可以和城市媲美。但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明显低于城市,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处境困难,城乡文化差距显著。“送文化下乡”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形式把城市先进的思想文化带入农村,促进城乡文化的融合,如好的戏曲演出给他们带来积极向上的思想内涵;高科技含量的图书引导农民科学养殖;丰富多彩的娱乐节目改善农民枯燥的田间生活。“送文化下乡”着重体现为“送下去”,把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市文化向精神文化相对薄弱的乡村进行传播,把大中城市的文化以文化公益活动的方式送到百姓的家门口。与此同时,这些艺术表演团体通过演出接触当地本土文化,在节目中吸收这些传统文化来提升表演内涵,迎合群众文化需求。因为“文化的续延必须建构一个顺畅的乡村与城市文化‘互哺’机制,树立农村新型社区共同体的文化自信与独特品格,建立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共融的文化圈。”[2]城乡文化在“送下去”和“吸进来”的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不断碰撞、融合。

(三)提供文化活动平台

虽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对于现在的中国农村描述有点不实,但是大部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落后于城市,迷信思想、不良的赌博嗜好确实比比皆是。他们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提高群众审美情操,同时激活群众情感的活动平台来提高农村群众文化的修养。政府近年来组建的“农家书屋”活动正好迎合了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乡村文化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平台。“送戏下乡”活动作为“送文化下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歌舞、戏曲、音乐的表演形式向广大的农民群众传播文化教育,也让人民感受到了政府的关心和用心。这些文化活动给群众文化的导向和激发作用远远大于节目本身,为城乡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活动平台。

三、结语

“送文化下乡”作为政府工程的一项利民政策,以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在农民群众中开展,对推动群众文化建设、促进农村民众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不断发展和宣扬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同时,政府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建设者,应该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辅助,为推动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助力。

[1] 郑迦文.文化下乡与精神进城——民族地区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面向及策略[J].贵州社会科学,2016(05):86.

[2] 陈浩天.公共文化服务的治理悖论与价值赓续[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123-129.

[3] 梗风.送社会主义新文化下乡,加强与群众的联系——第二批中央农村文化工作队胜利完成工作任务归来[J].人民音乐,1964(07):27.

[4] 柯仲平.文化下乡去的一个实际问题[N].新中华报,1938-08-20.

G240

A

1674-8883(2016)18-0294-01

猜你喜欢

城乡群众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城乡涌动创业潮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