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如何应对公民新闻的兴起

2016-03-01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公民

丁 伟

(信阳广播电视台,河南 信阳 464000)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如何应对公民新闻的兴起

丁 伟

(信阳广播电视台,河南 信阳 464000)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公民新闻快速发展。从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人员角度来看,公民新闻的兴起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公民新闻主要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与传统新闻传播相比,公民新闻具有自媒体的优势和特点。本文主要从公民新闻的概念入手,对公民新闻的起源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对公民新闻兴起的对策,有益于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公民新闻;兴起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从而为公民主动参与新闻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随着公民意识的不断增强,参与性文化的兴起和不断普及,其逐渐成为公民参与新闻生产的精神支柱。与大众传媒相比,公民新闻在面对大量突发事件的报道中,需要出现在现场并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真实准确地报道有关突发事件的新闻信息,因而在整个新闻传播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公民新闻主要代表以博客为发展趋势的自媒体或是个人媒体,主要是指整个新闻事件的采访、写作以及最后的编辑发布,这一完整的新闻产生过程都由“读者”自己完成,没有通过专业的写手和编辑,这些读者被称为“公民记者”。这让公民从新闻的接受者转变成新闻的传播者,不仅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的束缚,还促进了新媒体的不断发展。

一、公民新闻的概念

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公民新闻的不断发展。目前,对于公民新闻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含义,相关人员解释为:公民通过一些个人通讯工具或是大众媒体,向社会发布自己所获得的,一些新近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公民新闻借助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为普通公民提供了快速的、多元化的信息传递平台,从而最大发挥了公民参与新闻事件的权利。研究表明,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公民新闻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说

信息说主要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大众媒介所传播的新闻内容。普通公民在没有接受专业新闻培训的基础下,采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充分利用网络全球传播技术的特点对新闻事件进行创作。这样不仅能查证传统媒体所报道的新闻内容,还能为传统媒体提供更多的报道资料。

(二)报道说

报道说主要是指不具备专业性的新闻人员的报道。这些人或者是现场的目击者利用现代技术,将自己所见、所听以及所感通过大众媒体进行传播,从而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新闻生产和传播。

(三)行为说

行为说主要是对公民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并强调了公民在新闻生产各个环节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公民新闻重在公民参与,所以又被称为参与式新闻,主要是指公民积极参与到新闻生产中,从采访、收集资料、编辑以及发布等,促使新闻传播成为单个或是群体的行为方式。主要目的是为公民提供一个可靠、独立、广泛以及精准的信息传播平台。

(四)对话说

对话说主要是对公民新闻的表现形式进行体现。公民新闻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之前只有少数人掌握网络传播技术,但如今网络传播技术面向普通民众,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此渠道传播信息。

由此,我们能够得出公民新闻的定义:公民新闻属于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是指不具备专业新闻经验的公民个体或者是群体,通过一些高科技的传播媒介,主动报道和评价自己所掌握的新闻资料。

二、公民新闻的起源

(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为公民新闻创造客观条件

目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应用。由于互联网具有一些现代科技优势,如操作平台低、信息传递速度快、没有时空限制以及具有匿名性等,这些优势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另外,由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一些高科技产品在人们生活中也得到了广泛使用,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DV影像以及数码相机等,这不仅是对科技领域的一项重要变革,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获取信息也不再是靠口口相传,或者是局限于电视、报纸等单一的传统媒介渠道。如今,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设备,通过手中的移动设备了解时事新闻,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自己所参与的、经历的以及所要表达的事件进行有效传播。

(二)公民意识不断加强,促进公民新闻内在动力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新闻事业的不断改革,加快了新闻事件的传播速度。同时,公民意识也在不断加强,针对当今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以及人们所要表达的感情和重大新闻事件的传播等方面,提高了公民的意识能力。通过个人的不断努力为公民新闻的生产与传播提供了内在动力。目前,中国处于转型时期,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良社会问题,传统媒介的力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新闻传播的需求,从而更加需要公民积极主动地去挖掘和揭露。这样公民在了解新闻事件的时候,就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媒介的新闻传播,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来掌握新闻事件,从而确保了公民的知情权与话语权。因此,公民新闻是顺应时代发展而兴起的,其发展也是新闻事业改革的必然趋势。

三、公民新闻的特点

(一)快捷性

快捷性主要是指新闻报道速度的快捷性。对于新闻报道而言,第一时间掌握资料并进行报道是极其重要的。公民新闻的报道者就是新闻事件的目击者,由于他们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所以也是在第一时间获得的新闻线索,从而能在第一时间对新闻进行报道。

(二)公共性

公共性主要是指新闻报道内容的公共性。公民新闻所报道的事件多为公民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公民通过新媒体技术途径,将自己所听、所见、所感以个性化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

(三)主位性

主位性主要是指新闻报道视角的主位性。传统新闻媒体在报道过程中主要采用客位报道的形式,其能以观察者的身份进行报道,从而保证新闻事件的客观性。但公民新闻采用的是主位性的报道方式,公民在现场积极地参与四、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对公民新闻兴起的对策

到新闻事件中,将自身所见所闻以一种鲜活、有力的形式进行表达,从而更加体现出新闻事件的真实性。

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公民新闻的兴起对传统电视媒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应对公民新闻的兴起,是目前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只有将电视新闻的固有优势与公众自发性的新闻传播行为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促进公民新闻的可持续发展。

(一)在广播电视媒体上开辟公民新闻节目

在广播电视媒体上直接开辟公民新闻节目,并对公民新闻记者进行定期的培训,有助于实现广播电视新闻形态的多元化发展。公民可以利用手中的移动设备记录身边的新闻事件,然后采用规范化以及制度化的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管理,这样不仅提高了公民记者的文化素养,还能加强公民新闻节目的质量。

(二)将公民新闻作为传统媒体新闻素材的源头

电视新闻记者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需要加强自身的新闻敏感度,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挖掘新闻热点并提高寻找新闻线索的能力。同时,在报道新闻的时候,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可以将公民新闻作为有效素材,报道一些没有经过修饰的、原生态的新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公民积极参与的兴趣,还能扩大广播电视新闻的影响力。

(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公民新闻进行正确引导

由于公民新闻的报道者缺乏专业的新闻编辑能力,导致公民新闻的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一些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问题,广播电视媒体需要在这方面凸显自身的优势。一方面,需要严格监控自身的新闻节目,确保节目的品质;另一方面,需要查证时事新闻,确保新闻的真实性,从而作出正确的引导,积极传播正能量。

目前,公民新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公民新闻记者作为许多重大新闻事件的目击者,对新闻信息实现了实时传播。虽然其在发展的道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仍然使传统媒体产生了新的变革。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需要充分利用其快捷性、公共性以及主位性的特点,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不断提高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

(四)支持公民新闻,为其提供有益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现代新闻事业传播的要求。公民新闻可以顺应“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在官方网站中设立公民新闻版块。同时,在官方网站上普及新闻的相关知识以及视频采集制作技术,从而为公民提供有益的平台。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新媒体技术得以迅猛发展。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公民新闻的兴起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如何应对公民新闻的兴起,是每个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关注的问题。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分析公民新闻的优势和劣势,从而采用有效的应对措施,实现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多元化发展,保证广播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并对公民新闻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积极传播正能量,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 郝凤义.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J].科技传播,2014(23):37-28.

[2] 王芫.浅谈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J].商品与质量,2016(3):29.

[3] 旦增加措.新形势下提升新闻采编技巧的途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16):152.

G222

A

1674-8883(2016)18-0156-01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公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组织公民行为的阴暗面:组织公民行为引发的工作家庭冲突
论公民美育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十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