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传播的新态势研究

2016-03-01杜兵兵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媒介社交主体

杜兵兵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军事新闻传播系,江苏 南京 210000)

国际传播的新态势研究

杜兵兵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军事新闻传播系,江苏 南京 210000)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的深刻发展与变革,传媒集团、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与扩张,这无疑对信息资源在国际社会的流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拟从国际传播的传播者、接受者、信息、媒介等方面来探讨国际传播在新环境、新技术之下呈现出来的新态势。

国际传播;传者与受者;信息;媒介

一、传者与受者:个人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

从人类历史来看,最早出现的国际传播主体无疑就是个人和主权国家。随着媒介的演进和历史的变迁,国际传播的主体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也纷纷扮演起了国际传播主体的角色。在众多主体角色中,主权国家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把握着信息的主导权。然而,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主权国家的地位也受到了巨大的挑战,活跃在互联网上的普通个人越来越成为国际传播主体中的重要部分。

个人在国际传播中由被动接受变为了主动传播,逐渐成为最活跃的主体。2008年,我国西藏等地发生了打砸抢烧事件,我国政府对暴恐分子进行了打击压制。事件发生后,以CNN、BBC等国际媒体为代表的西方媒体把舆论的焦点对准在我国政府如何平息事件上,而对暴恐分子的暴力却集体失语。面对此状,清华大学学生饶谨创办了反CNN网站,用真实的图片、音频、文字等对西方的报道予以了强有力的批驳,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反响。饶谨等人作为个人,不再被动接受不实言论,而是积极主动传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国际舆论,是我国民间个体进行国际传播的成功典范。

个人越来越容易制造出一起轰动全球的国际传播事件,成为国际传播的触发者。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几乎能在任何时间、场所进行传播,西方的Facebook、Twitter等和我国的微信、微博等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社交媒体。人们想表达自己的心声,成为社会的焦点,而社交媒体帮助人们实现了这个愿望,而且在新媒体时代,个人往往能在无意间触发一起轰动全球的国际传播事件。譬如,2015年的蓝黑白金裙子事件,一个看似没有价值的事件却成了全球网民所关注的事件,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而事件的触发者却是一个普通女孩。

二、信息:文化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在以往的国际传播中,政治、经济、文化三大主要内容的传播比重基本上是持平的。自从进入近现代以来,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突出。无论是国家还是国际组织、个人,这些传播主体都越来越把文化作为他们国际传播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就曾指出,要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此后,他又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以此来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何以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甚至成为国家进行国际传播的重中之重?美国奈森·嘉戴尔斯和迈克·麦德沃在《全球媒体时代的软实力之争》中提到,“全球文化新的政治学就是看谁的故事能在世界舞台上胜出”。[1]这里所说的“故事”也即文化,一个国家的文化在世界上胜出了,那其政治也就胜出了。无疑,文化已成为政治传播的主力先锋。

他们还提到,“如果说文化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世界事务的先驱,那么,就像硅谷、五角大楼或者美国国务院一样,好莱坞的角色必将熠熠生辉”。[2]此处,作者将好莱坞等同于“硅谷”、五角大楼、美国国务院,可见其对美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意义之大。的确,好莱坞无疑是目前世界文化传播竞赛中的主要参与者,同时也是强者、胜利者。它代表着美国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通过向世界输出文化产品来传播美国的各类信息,同时也建构着美国的形象。毋庸置疑,文化对美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作用已经超越了国家身份及其实际行为的建构作用。借助文化的力量,美国已在国际传播中大胜一筹。

三、媒介:社交媒体越来越成为主渠道

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交媒体凭借其门槛低、效率高、形式丰富多样等优势,依托互联网和电子终端技术,越来越成为国际传播的主渠道。对于大多数个人传播主体来说,参与到国际传播中已不再是难事了,跨国公司、国际组织也越来越多地利用社交媒体来传播信息,甚至政府也将其纳入了它们进行国际传播的主阵地。可以说,社交媒体给所有国际传播的主体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

从目前来看,发达国家的媒介机构在国际传播关系上占据着较大的优势,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几乎在全世界都有着数量庞大的用户。当然,发展中国家的媒介机构也不甘落后,它们正通过策略性的社会化媒体实践来突破在国际传播格局中的边缘化地位,新浪微博、微信及各大视频网站等越来越走向国际化,充当着国际传播的媒介。

全球网民或机构组织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着各类信息的国际传播。就拿新浪微博来说,它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譬如,在政治传播方面,美国驻华大使馆在新浪微博上注册了其官方账号,现已拥粉100多万,发布微博14000多条;文化传播方面,好莱坞电影网的官方微博发布2800多条微博,拥粉315万多;科技传播方面,“月球车玉兔”微博账号吸引了国外网民和小朋友的关注,其活跃时,粉丝超过了60万;经济传播方面,竟有25%的世界500强公司开通了新浪微博……除了新浪微博,Facebook、Twitter也深受各国网民的喜爱。就连被中国屏蔽的Twitter在中国都拥有数量庞大的用户,甚至截至2015年6月,中国在Twitter上的跨国化媒介机构账号数量竟位列全球第三。

国际传播的传播者、接受者、信息、媒介等表现出来的新态势对各类主体的国际传播是有重大意义的。只有关注这些新态势,各主体的国际传播才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1] 奈森.嘉戴尔斯(美),迈克·麦德沃(美).全球媒体时代的软实力之争[M].何明智,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22,2.

G206

A

1674-8883(2016)18-0119-01

猜你喜欢

媒介社交主体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社交距离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