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媒体涉华报道的倾向性研究

2016-03-01李承霖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西藏地区倾向性时报

李承霖

(南京政治学院 新闻系,江苏 南京 210003)

印度媒体涉华报道的倾向性研究

李承霖

(南京政治学院 新闻系,江苏 南京 210003)

涉华报道长期以来是印度媒体关注的重点,《印度时报》在涉华报道中尤其重视对西藏地区的报道。本文通过对《印度时报》涉西藏报道的主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其报道的倾向性,并分析不同主题的报道倾向的差异,为改进我国对印信息发布、改善在印国家形象提供借鉴。

《印度时报》;西藏;报道主题;倾向性

通过对《印度时报》涉及西藏的报道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相关报道在主题上相对比较分散,并没有表现出对某一主题的特定偏好。通过分析该报对新闻主题的选择,可以归纳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单独涉及西藏问题的少,与印度相关的涉藏问题报道的多

《印度时报》对西藏问题的关注,更多还是从印度本身出发,选择那些与印度人民有关,尤其是会影响到与西藏接壤的印度东北部地区人民利益的事件进行报道,用读者切实关心的新闻来赢得受众的关注。例如,《非政府组织反对中国大坝建设计划》讲述的是印度民间的非政府组织成员公开发表言论,要求印度政府阻止中国在雅鲁藏布江进行的大坝建设计划,理由是大坝的建设会破坏该流域的生态平衡,影响毗邻西藏的印度东北部诸邦人民的生活。虽然无法知晓报纸在印度国内造成的影响,但是通过网站上该文章下部的网友评论区可以看出,这篇报道引发了印度网民的热烈讨论,对于文章作者而言收到了非常好的写作效果。

二、持续关注政治、军事、外交领域

《印度时报》作为印度国内首屈一指的英文大报,其读者对象基本上是社会的精英阶层,这就决定了它成为一份严肃大报的原则,其报道内容不可能偏离严肃的政治、军事、外交等话题。《印度时报》对这些严肃话题的关注热度并没有在某些阶段“降温”,反而会在一些重大事件频发的时期“高烧不退”。即使在缺乏值得关注的重大事件的时间段里,该报也会挖掘一些此类的严肃话题进行报道,或者是邀请专家学者撰写专栏文章或评论来填补某一阶段的空白期,以保持这种严肃风格的连贯性。与之相对应的是,《印度时报》对涉及西藏的软新闻的关注热情不高。类似《基因决定藏族人能够生存在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这样既与印度国内民众关系不大,又没有重大政治经济内含可供挖掘的科普类软新闻,绝对算是涉藏报道中的另类。

三、宗教问题与其他话题纠缠不清

这与以达赖喇嘛为首的藏族流亡群体的性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达赖喇嘛本身是宗教领袖,却怀有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以“政治避难”的名义长期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印度国内进行一系列政治活动。印度政府虽然与中国政府达成协议,不支持达赖喇嘛在印度境内从事分裂中国的政治活动,但是印度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依然出台了将印度公民身份给予流亡藏民并给予他们选举权的政策,这就引发了印度媒体的热烈讨论,自然也成为《印度时报》报道的重要议题。更为关键的是,流亡藏族团体成员往往以宗教活动的名义表达其政治诉求,这就使得报纸在对其宗教活动进行报道的时候,不免容易牵涉一些政治议题。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有一篇题为《藏族喇嘛痛惜滕杜卡去世》的报道,讲述的是印度著名板球选手滕杜卡不幸逝世,一群生活在印度的藏族喇嘛非常悲痛,举行了一系列宗教仪式纪念他的故事。这样一个主题却被人为地拔高到藏族喇嘛在印度生活非常愉快,适应并热爱印度文化的高度,进而影射了中国政府没能在西藏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以至于藏族人要到印度寻找美好生活这样与政治相关的话题。应该说,这种纠缠不清的状态不能仅仅归因于藏族流亡团体,也与《印度时报》采编人员的态度有极大的关系。

新闻报道必须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这就决定了即使采编人员有着强烈的感情倾向,也只能在新闻叙事的框架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1]《印度时报》就是通过对不同报道主题的选择与取舍,来调整一定时期内报道倾向的总体分布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印度时报》关于西藏的报道带有明显的倾向性,负面或是偏向负面的报道占到报道总量的六成以上。正面或者偏向正面的报道集中在对西藏优美的资源环境和文化艺术方面的赞美,如《城市博物馆展出稀有的藏族绘画》,就是对藏族绘画高超的艺术技巧和优美的画面风格进行了高度赞扬的一篇报道。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艺术成就,西藏的美都得到全世界承认的客观事实。《印度时报》在新闻报道中对这些事物进行正面的赞扬,看似是一种进行正面报道的积极态度,实则并未怀有正确认知西藏地区的诚意。而占到总量1/4左右的中性报道,基本是对西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报道,如果不是有意附会,也很难在其中呈现过多的感情色彩。纵观所有样本,但凡是涉及政治、外交、军事、宗教等敏感话题时,这些报道几乎都有抹黑中国的色彩,或是借流亡藏民之口抨击中国政府压制人权,意图毁灭藏族文化,或是肆意夸大中国军队在边境地区的行动,渲染“中国威胁论”,或是报道中国国内和西藏地区出现的不尽如人意的现象,通过种种方式塑造出西藏地区既不安定团结,又不自由繁荣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时报》在相关报道中运用了特定的写作手法,以此间接表现其报道的负面倾向。这些报道在引用中国媒体的话语时,都会给这些中国媒体冠以官方背景,比如说在前面加上限定词“官方的”或是“中国共产党支持的”,从而使读者产生中国政府利用媒体作为自己的宣传机器这样的印象,让读者对转载自中国媒体的这些正面描述产生相反的想法。

由于印度社会受到西方国家的全面影响,西方主流媒体对印度媒体的渗透程度也远超过其他非西方国家,以《印度时报》为代表的印度右翼媒体受到的西方强势话语权力的影响尤为明显。[2]从该报的议题选择和报道倾向能够清楚地发现西方主流媒体的影子,相关报道以负面倾向为主,但是在特定主题的报道中会有一定比例的正面倾向。这就启示我们,要主动加强相关主题内容的信息释放,相对减少西方主流媒体对其在主题和倾向性上的影响,使印度媒体在报道上增加相关主题的内容,进而将具有正面倾向性的涉及我国的话题呈现在印度读者面前,为改善我国在印度的形象发挥一定的作用。

[1] 程曼丽.国际传播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8.

[2] 唐璐.印度媒体市场——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J].对外传播,2010(3):49-54.

G212

A

1674-8883(2016)18-0112-01

猜你喜欢

西藏地区倾向性时报
150多名游客“失踪”,韩担心免签被利用
西藏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阿舍勒铜矿深部岩体岩爆倾向性预测
老飞人
《京华时报》2017年1月1日起休刊
潮流时报
西藏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关于医患冲突报道的倾向性分析——以“湘潭产妇死亡案”为例
西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分析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