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传播与娱乐文化的变迁

2016-03-01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娱乐媒介时代

甄 磊

(1北京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 100871;2暴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

论传播与娱乐文化的变迁

甄 磊1,2

(1北京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 100871;2暴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

传播对娱乐文化的影响,不仅是丰富形式、降低成本、实现娱乐社会化这么简单,最重要的是对娱乐内容进行符合媒介特征的改造,无形中改变人类的思维习惯和接受偏好,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重塑整个娱乐文化的特征。不同传播形态下的娱乐文化既有特点也有共性,源于娱乐文化的塑造是多方力量斡旋的结果。因此,在面对传播所带来的“娱乐至死”的质疑中,应以客观的态度评价传播在娱乐文化形成中的作用。

媒介;传播特性;娱乐

自人类有传播行为以来,传播形态经历了重大变革。从原始的口头媒介到书写媒介,再到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每一次技术力量的革新不仅改变了社会信息传播的格局,也深刻地影响甚至渗透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娱乐起源于社会实践,在与其他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即娱乐文化。娱乐文化在历史的积淀之下,经过不同时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自身固有的特点及价值取向。[1]

一、不同传播背景下的娱乐文化

(一)口语传播时代

人类的传播历史也是娱乐发展的历史。以口语传播为主的时代,诗歌吟唱成为传统的娱乐项目。在荷马时代,英雄们的酒宴上常常有游吟诗人助兴,这一时代的娱乐文化有阶级性和雅致性的特点。由于娱乐来源于物质与精神的盈余,在古老的奴隶社会,娱乐只能是上层贵族的专利。贵族的文化水平使他们的娱乐表现出高雅的审美倾向,对于使用艺术的方法进行娱乐有着极浓厚的兴致,因此促进了高雅艺术的蓬勃发展。

(二)手抄传播时代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的里程碑,也使人类的传播史跨越了时空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由于手抄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起初基本隶属于政府,用于记录官方信息或重大历史事件。因此,在手抄传播为主的时代,娱乐并没有惠及更多的民众,并且文字的出现带来了社会分层,阅读仍然只是上层人士奢侈的消遣。

手抄传播时代,文字作为重要的媒介承担了大部分的娱乐,并将娱乐停留在阳春白雪的层面。文字在中国古代文人手中经常被作为游戏的载体。最常见的文字娱乐是字谜,利用文字笔画和部首方面的不同组合方式,巧妙搭配来创制各种各样的字谜游戏。利用文字书写上的特点,也可创制出许多游戏形式,如我国传统的“一笔书”游戏,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字的笔画连起来写,相互连缀没有间断。这种书写在表义上并没有什么意义,但在技巧上却显得十分新奇有趣,常被古人用来作为一种书法游戏。

(三)印刷媒介时代

印刷传播使文字复制越来越简单和便捷,催化了近代报刊的诞生和小说的普及;又因印刷具有流通速度快、覆盖面广、受众群体多样化等优势,使这一时代的娱乐出现了市民化、商品化、表演化和通俗化的特点。

第一种真正体现大众传播娱乐的正是小说。小说的出现,是书籍娱乐的真正实现。在此之前,无论是史、文都以其认识论的价值超越了娱乐的价值,娱乐只是认识过程中的一种伴随物。印刷传播不仅刺激小说的阅读和销售,同样刺激了职业作家的诞生,部分文人自觉地从事小说的整理和创作,为迎合读者的口味极为重视小说的娱乐性,把作品写得新奇有趣,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小说娱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

在印刷传播的时代,最不应该绕过的就是报刊的兴盛。经历了官报和政党报刊严肃深奥的时代,一张号称“开创新闻事业的新纪元”的小报《纽约太阳报》问世,拉开了大众化报刊的序幕,更带来了持续几十年的关于新闻娱乐化的争论。廉价报刊以谋取暴利为目标,通过煽情夸张的手法渲染新闻事件,从而吸引大量读者。

因此,这一时代的娱乐文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低俗化的特征。印刷和商业结合的背景下,想用最少的成本娱乐最多的读者,最经济的做法就是充斥星、腥、性。不只是报纸的娱乐化,小说创作中也不乏此类作品。满足人类最原始兴趣的新闻虽然起到了放松娱乐的作用,但这股娱乐潮流降低了大众的品位和修养,以五花八门的方式获取感官的刺激和满足,从而导致娱乐文化的低级媚俗倾向。

(四)电子传播时代

自1920年以无线讯号为主要传播方式的常态广播出现,此后的20年里,新闻、音乐和广播剧让广播进入了黄金时代。与小说和报纸不同,广播以声音为媒介,天然地具备了世俗化与娱乐化的特征。广播强大的融合优势更新了娱乐的媒介环境,尤其是印刷媒介无法表现出来的现场感。这种传播特性提升了娱乐节目对社会的影响,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层面改变着人们的娱乐方式:在个人层面,公共性娱乐活动入侵私人空间;家庭层面则促进了家庭娱乐齐一化;社会层面促使群体性娱乐行为的形成。[2]

电视集声、画、视、听于一体,其节目中综合艺术手段的运用,让受众获得充分的娱乐和放松,这种通俗化的传播媒介作为一种“玩具”完全占据了大众的休闲娱乐。但由于商业利益和收视率的驱动,电视节目忽视原有的信息资讯、舆论导向、教育和文化传承等功能,过分强调娱乐功能,畸形地塑造了大众的娱乐文化,因此也遭到了诸如尼尔·波兹曼等学者的诟病。

电子媒介中最新且最有科技含量的就是互联网。以电脑及网络为主的娱乐时代,个性化、互动化和虚拟化成了这个时代鲜明的特征。进入20世纪的最后10年,电脑终于由单一的工作工具变成了玩具。美国的唐·泰普斯科特在《数字化成长——网络世代的崛起》一书中提到:“电脑其实是个价值3000多美元的玩具。电脑是老少咸宜的玩具,可以用来寻找灵感,刺激想象力,探索世界。它也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地方,这个过程概括说来就是玩耍。”[3]网络媒介让人类的所有传播行为融合在一起,也让人类所有的分散于各自传播方式中的娱乐传播行为汇集到了一个媒介之中,这是前所未有的信息传播现象,也是前所未有的媒介娱乐现象。虚拟而又互动的游戏世界,让娱乐走入了真正的个性化、沉浸式的时代。

由于媒介的发展是并存式而非迭代式的,因此即使在大众传播最辉煌的时代,也混杂着大量的口语传播。所以,每一时期的娱乐文化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形式并存、多种层次交互的局面。

二、传播在娱乐文化塑造中的作用

传播对娱乐文化的影响,除了前面提到的丰富娱乐形式、降低娱乐成本、实现娱乐的社会化等方面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娱乐内容进行符合媒介特征的改造,带来受众思维习惯和接受偏好的改变,从而深刻地影响这一时代的娱乐文化。根据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对于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4]传播之于娱乐文化的塑造也正是这种情况。在体育竞技中,NBA的电视转播使篮球的比赛周期、比赛间隔都适应了媒介的特点,传统的游戏因媒介而改变了规则甚至样式。《红楼梦》的故事在电影里就是一个100分钟左右的宝黛故事,在电视剧里就是一个长达数十小时的全景大戏。传播还创造出许多独有的娱乐内容和方式。电视节目中的速配,就是把生活中需要长时间的恋爱过程,浓缩成一个小时;同时把一个私下的隐私行为公开化,从而满足人们的偷窥乐趣。

大众传播偏爱重复。美国的《广告人》的调查有这样一个结论:一个新的电视节目,如果它的创新低于10%,观众是没有兴趣的;而它的创新超过了30%的话,观众在一定的时间内也同样是没有兴趣的。重复是轻松的前提,变化是观看的价值。正是电视娱乐节目的“重复”,使具有前卫意识的评论者不屑,他们认为大量的“类型化”节目,使得电视娱乐成了批量生产的工业品,节目制作公司和电视台成了一种产品的流水线。“重复”使更多的观众在一种低水平的认识经验中完成参与和观看。面临同样尴尬的还有好莱坞的“类型片”。类型片是好莱坞得以雄霸世界影坛几十年的“独门秘技”,它将电影观众口味细化分类,投其所好,每种类型都有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和图解式的视觉形象。但是,题材的重复会导致观众厌烦,创意的重复容易枯竭,同质化的娱乐内容会清除个性化,从而形成大体相近的娱乐口味。

三、结语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传播形态对娱乐文化的影响已经不是黄色新闻式的纯粹低俗化、庸俗化、色情化的负面影响。在泛娱乐化时代,我们无法用“是非对错”这种二元对立的标准来衡量传播形态所塑造的娱乐文化的好坏。泛娱乐化的产生有传媒产业的原因,也有受众心理诉求的影响,并且传媒与受众是一个互动型的关系,受众已经改变了过去那种被动式的模式。传播形态虽然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传统的娱乐观念,使受众处于虚幻的满足状态,但娱乐本身作为一种启发性的活动,是应人的需要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存在和发展的,所以应该以客观的态度评判传播对娱乐文化的影响。

[1] 樊庆彦.古代小说与娱乐文化[D].山东:山东大学,2008:127.

[2] 刘斌,许立勇.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营广播娱乐化及其规制[J].甘肃社会科学,2014(5):239-242.

[3] 唐·泰普斯科特.数字化成长——网络世代的崛起[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168.

[4]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译林出版社,2011:94.

G206

A

1674-8883(2016)18-0109-02

甄磊(1980—),男,天津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职研究生,暴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经理,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猜你喜欢

娱乐媒介时代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