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新闻奖“网络评论”获奖作品中的网络新闻伦理探析

2016-03-01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新闻奖网络新闻获奖作品

孙 倩 梁 森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

中国新闻奖“网络评论”获奖作品中的网络新闻伦理探析

孙 倩 梁 森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

网络新闻评论凭借其网络传播的优势,引导社会伦理和媒介伦理的正向发展。本研究以历届获得中国新闻奖“网络评论”的获奖作品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探析网络新闻评论中的伦理特点。

网络新闻评论;新闻伦理;内容分析;传播伦理

2016年8月3日,CNNIC发布了《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7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5.79亿,网民使用比例为81.6%。[1]以上可见,网络新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网络新闻评论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一种新型社会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广泛的交互形式。在人人皆可发声的网络大环境下,网络新闻评论包括来自知识分子阶层的意见,来自普通网民对于新闻事件的看法,同时还有一个主要来源——媒体评论。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在传统伦理道德约束力削弱、网民主体道德意识不强的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评论中的媒体评论成了一股“清流”。

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领域的最高奖项,于2006年正式设立“网络评论”奖。从2006~2016年,“网络评论”奖历时十年,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51件获奖作品。在这些获奖的网络新闻评论中,网络伦理和媒体伦理集为一体,在社会道德观和网络特殊性的合力作用下,呈现出新闻伦理的新特点,同时也在网络中发挥着舆论引导作用。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新闻奖近十年“网络评论”获奖作品中的网络新闻伦理进行探析。

一、“网络新闻伦理”概念研究

关于新闻评论,赵振宇先生将其定义为:“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2]

根据赵振宇先生的定义,我们可以总结:网络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网络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这种新闻评论既包括网络媒体自身在网络上发出的声音,也包括网民在网络上对某一新闻事件或现象作出的评价和发表的意见,还包括某些专家、学者针对某一事件或社会现象作出的分析和评论。本研究主要针对网络媒体的新闻评论进行论证分析。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中国新闻奖“网络评论”获奖作品作为研究对象。网络新闻评论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彰显着强大的影响力,媒体网络评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其所体现的道德伦理观,在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中国新闻奖作为我国新闻事业中的最高奖项,其获奖作品中的传播伦理和社会责任也在指引着正确的社会道德伦理导向。选择中国新闻奖“网络评论”作为媒体网络评论的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

(二)样本选取

研究选取中国新闻奖自2006年开设“网络评论”奖项以来10年的获奖作品为样本,时间是从2006~2016年,共51篇作品分别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三、研究发现

(一)从政治伦理主导到伦理规范多元化

我国的新闻媒介多以政治指导宣传为主导,研究互联网的知名专家学者闵大洪在回答记者关于“网络新闻奖评选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一问题时,他说:“与传统媒体新闻奖奖项相比,有相同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地方,这就是政治层面的导向原则,作品必须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落实‘三贴近’报道方针,社会效果好。”[3]在获奖的51件作品中,与政治相关的评论占总获奖数的45%。可以看出,政治伦理类在获奖作品中比重相对较大,其中有很多评论作品涉及国际关系、民族团结。例如,《“达赖”和“藏青会”是藏独的两张脸》(第十九届,二等奖)、《美国炮制中国军力报告应当休矣》(第二十五届,三等奖)等,皆是按照中央精神,与时事紧密联系的评论。

我们还可以发现,其余55%的获奖作品中,题材上呈现多样性,从小人物的榜样作用到国家的体制改革,从体育精神到爱国热情,从教育公平到法律平等,获奖作品多元化有力保障了伦理规范的多样性,网络新闻评论在网络特征与新闻评论特征兼备的条件下,既是主流政治导向下的评论,又是网络舆情的集中体现。随着网络媒介和网络新闻的不断更新,其意识形态色彩将逐渐淡化,并向更多元的方向发展。

(二)交互性强,正确引导网民道德伦理观念

在10届获奖作品中,可以看到新闻评论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基本都是对每一年的时事热点进行评论,获奖评论具有时效性,紧随事件上传到网上,其他媒体蜂拥转载,同时引起网民热议,访问量和评论量不断上升,有效地引导了舆论导向。网络新闻评论相对于传统新闻评论,其互动性有效地增强了新闻的参与性,同时对网民的道德伦理观念有一定影响。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刘翔有权受伤,13亿人期望不该一人扛》(第十九届,三等奖),在刘翔因受伤退赛后不到3个小时的时间里出现在人民网的头条上。在刘翔退赛后,网络上除了遗憾和担心外,还充斥着责备和谩骂,而人民网的文章一经发出,迅速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广为转载流传。评论推出3小时后,访问人次达109235,居人民网当日排行榜首位;文章受到网友喜爱,网友纷纷发表留言,文章推出5小时后留言量就达到1518条。有网友评价说,“这篇评论太精彩了,本来对刘翔退赛还心存芥蒂,现在完全能理解,多关爱刘翔!”该篇评论成为引导网友正确对待刘翔退赛最见成效的评论,在北京奥运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网络新闻媒介伦理规范化

一直以来主流新闻媒体都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获奖的其他类新闻作品也大多是与政治相关的歌颂式内容,而“网络评论”奖与之不同,力求报道的客观、公正,同时质疑声多于赞扬声。连续10届的获奖作品中,平均每1届都会有3~4件作品是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质疑,其中对政府行政、执法部门的不公行为的质疑成为主要内容。例如,《“免费”为“反恐”卢总经理在忽悠谁》(第十六届,三等奖)。

2009年10月14日,上海年轻司机孙中界称遭遇“倒钩”并斩指鸣冤事件。然而10月15日,浦东交管执法大队一领导公开向媒体表示,“本次执法不存在‘倒钩’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本地媒体的新闻报道有压力,评论更是面临巨大压力。在这一时刻,新民网没有沉默,而是本着理性建言的态度,于16日刊发了系列网论的第一篇《“打击黑车”不能再游离于程序法制之外》,在全国媒体中率先对这一事件提出了质疑和思考,体现了新民网推动社会进步、政府治理改善的坚定立场。随后陆续刊发7篇评论。这篇评论直接触及监督不力的现状,系统分析了司法、公众和媒体合力监督的重要性,呼吁加大外部监督的力度,真正做到能监督,敢监督、会监督,不断促进政府依法行政。网络媒体在评论中顶住压力,遵循新闻客观、真实的专业道德规范,真正成为社会公众的“瞭望者”。

(四)社会伦理道德深化

在现代化的网络时代,新闻媒体不但承担着传播新闻信息的功能,同时也担负着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媒体在社会道德建设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10届获奖作品中有12篇是关于社会伦理道德建设的。其中,《面对洪战辉,拷问我们缺失什么》(第十六届,二等奖)讲述了洪战辉“带妹求学12载”的事迹,文章发表后,在网上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网民在论坛跟帖踊跃。全文透过热点话题,对现代年轻人进行了精神鼓励,履行了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责任,评论积极回应社会热点,把握评论时机,紧跟网络热点,为网友输入正能量,更好地深化了社会伦理道德建设。

四、结语

“网络的传播者不应只是信息采集者和发布者,更多地还应该是信息的整理者和思考者,为人们提供真实、可靠、高效的新闻信息。”[4]而评论正是其中一种很重要的方式。作为带有社会伦理和网络传播伦理双重属性的网络新闻评论,履行媒体职责,有效引导舆论发展方向,面对国内外分裂势力,维护国家利益,同时倡导社会道德伦理,以鼓励与批判两种声音,营造出和谐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

[1] 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 bg/201608/P020160803367337470363.pdf,2016-08-03.

[2] 赵振宇.新闻评论的根本特性[J].新闻大学,2006(1):86-90.

[3] 闵大洪答中国新闻奖增设网络新闻奖评选采访[DB/OL].“搜狐:传媒动态”,http://news.sohu.com/20060808/n2446803 73.shtml,2006-08-08.

[4] 雷跃捷,辛欣.网络新闻传播概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162.

G212.2

A

1674-8883(2016)18-0107-02

孙倩,陕西师范大学2015级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梁森,陕西师范大学2014级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理论新闻学。

猜你喜欢

新闻奖网络新闻获奖作品
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2018年书画临摹获奖作品选登
2018年荷赛奖获奖作品精选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获奖作品选登
采写网络新闻要成为“多面手”
网络新闻的交互性应用
如何写好网络新闻
中国新闻奖的设奖数额是多少?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