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媒体新闻生产文献综述

2016-03-01欧蓬迎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数字微信

欧蓬迎

(贵州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数字媒体新闻生产文献综述

欧蓬迎

(贵州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近些年来,对数字媒体新闻生产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传统媒体向数字媒体生产方式的转变、新闻生产的全民制造、数字媒体内部新闻采编规范的变化、特定新兴数字媒体的新闻生产以及对国外数字媒体新闻生产模式的借鉴五个方面。

数字媒体;新闻生产;综述

一、前言

新闻生产是一种社会化的建构过程,新闻作品也是社会化的产物,其内部充满了传播与控制的复杂张力。具体而言,新闻的生产过程主要由记者独立采访、编辑统筹协作、组织控制把关而完成,既是组织化的产物,又是相对封闭的活动。有学者认为,研究新闻生产就是要“厘清什么人或者组织基于什么原因对新闻施加了什么作用?他们是如何施加这些作用的?它们又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

在传统媒体时期,从新闻线索的收集到新闻报道的策划和组织,新闻生产多是一种过程化的报道。然而,随着数字交互技术对传媒业影响的持续深入,越来越多的媒介的生产系统被集中至同一平台上,新闻的整合生产正逐步取代原有单一的生产方式,同时各媒体组织都在积极适应新的媒介环境的变化,寻求成为信息产品的多媒体生产机构。本文大致按题名检索查找文献进行综述,希冀通过探寻数字媒体新闻生产的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

二、资料来源

本文重点对相关期刊文章进行梳理。在中国期刊网跨库高级检索中键入“数字媒体”并含“新闻生产”按主题进行查找,共找到16篇文献,而以“数字媒体”并含“新闻生产”按全文进行查找,共出现1331篇文献。鉴于在很多用语中,数字媒体又可称之为新媒体,笔者随后键入“新媒体”并含“新闻生产”按“篇名”进行检索得到28篇文献,“新媒体”并含“新闻生产”按主题检索得出586篇文献,相较于“数字媒体”并含“新闻生产”没有文章,说明近几年“新媒体”使用频率比“数字媒体”更高。

根据主题相关度及剔除重复论文,本文共选取了217篇文献。其中新闻传播类期刊139篇、大学学报14篇、硕士论文28篇、博士论文11篇、其他5篇。在这些文献中,作者一般是高校的老师、广电或传媒行业的工作人员,在校或即将毕业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同时在期刊网的文献排列中可以看出,关于此类主题的论文数量正在逐年增多,近三年论文数量上升幅度尤其大,可见数字媒体新闻生产的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重视。

三、研究主题

在对本文选取的217篇文献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后,笔者将目前关于数字媒体新闻生产的研究主题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一)对数字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进行探讨

这方面的论文多从生产方式变革的问题及对策入手,如李希光在《传统新闻界面临的十大挑战和对策》中非常系统地列出了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诸如很多城市将会成为没有报纸的城市、生活方式新闻压倒公共事务新闻等等,对此,他提出诸如把主流新闻媒体转变为非盈利的教育机构、新闻媒体与社会合作进行新闻生产等具体对策。[1]此外,王辰瑶在《结构性制约:对网络时代日常新闻生产的考察》中借用了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通过深度访谈的方式,对网络时代的日常新闻生产实践以及新闻生产的权威性资源变化进行了观察,最终得出,无论是在获取新闻来源、确立新闻生产规则,还是在期待社会许可方面,如今的新闻实践中都顽强地与新闻传统保持着一致。[2]

部分文章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着手,论述了在数字媒体时代,新闻的消息源、采访方式及写作方式等生产方式的变化等。方玲玲的《“数字化优先”:新媒体沉迷环境下的报纸变革与新闻生产》对新媒体环境下报纸面临的各项挑战提出“数字化优先”策略,即在保留原有一定份额印刷业务的前提下,将数字出版放在首要的变革位置,这既保留了部分受众的阅读习惯,也适应了数字媒体用户的媒介接触形式。

(二)研究数字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受众参与

数字媒体时代,几乎每个人都是新闻内容的提供者,从而有了新闻生产的全民制造。朱春阳、黄筱的《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传媒发展若干核心问题的思考》就认为,伴随着如今数码产品如智能手机的辐射范围以及多功能的操作,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扩大,这一改变推动了新闻生产的发展,“公民新闻”“公民记者”应运而生。新闻生产的权力被直接或间接赋予公民,新闻生产的自下而上模式也得以逐渐建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传播多样化,其传播主体、传播成本、传播效果、传播范围都与专业媒体有着颠覆性差别,这种具有交互性和全民性的传播媒介通称自媒体。刘君在《自媒体时代的舆情观察》中总结了当前我国自媒体传播的特征及倾向,指出自媒体传播的参与者个体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受众,他们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又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自媒体自发形成的热点话题有时会延伸到各专业媒体上,通过转发或分享,碎片化的舆论信息迅速聚合,形成强大的舆论热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实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趋势。而这种行动及其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善意的、正面的,也有可能是恶意的、极端的并且具有自发性质,有不可控的风险。[3]针对上述担忧,作者在文中也提出了应对自媒体舆情的策略。

(三)数字媒体时代新闻生产在生产理念、流程、编辑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据悉,2016年9月,每月拥有70亿浏览量的美国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将把自己拆分成两个独立部门——Buzzfeed News和BuzzFeed Entertainment Group,分别关注新闻和娱乐,这是Buzzfeed在这个社交媒体时代押宝视频、强化娱乐内容的重要一步。常江和杨奇光曾在《新媒体新闻生产的编辑标准与伦理规范——基于对BuzzFeed和搜狐新闻的观察》(2015年)中就谈到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前数字媒体时代的规范在新媒体身上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相较于传统媒体采编规范而言,新媒体采编规范的新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信息来源的把关机制、包含性暴力裸体等内容的图片的处理原则、动态信息的发布(修正)规范。新媒体编辑标准和伦理规范的具体落实机制也从过去的“集中”向如今的“扁平”转变,这种转变主要指的是:媒体组织的编审模式从传统编委会集中决定转变为新媒体从业者自行决定或协同完成。所以,如今Buzzfeed拆分新闻和娱乐这一决策,通过简化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专业化,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在数字媒体环境下新闻运行理念的重大转变和尝试。

(四)从特定的新媒体出发分析数字媒体时代新媒体的新闻生产

数字媒体时代的一些新的新闻生产方式包括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新闻生产。邱越的硕士论文《新媒体环境下的微信新闻生产——以微信公众账号“我报道”为例》以新华社对外部的微信公众账号“我报道”为例,通过对“我报道”发布新闻的形式和内容的特点进行梳理,分析微信新闻的内容和生产方式与传统新闻的不同之处,主要涉及媒体微信公众账号采编方式和发稿方式的转变。

虽然新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内容深度比不上传统媒体新闻生产,但其对传统媒体新闻生产的影响不容小觑。新媒体时代新闻生产既要注重与受众的互动,还要注重与互联网的融合,以保证新闻内容的深度和时效性。张志安在《新闻生产的变革:从组织化向社会化——以微博如何影响调查性报道为视角的研究》思考了以下问题:“社会性媒体将如何改变传统的新闻生产?新闻从业者在线索获取、报道机制、行业互动等方面将产生怎样的变化?如何把握这些变化背后的内在规律和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的精神?”[4]这些或许也是值得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去探索的。

(五)对国外数字媒体新闻生产模式的经验借鉴

中国也有一些学者专门就国外数字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模式进行了研究。邓建飞在《速度与深度:Twitter对美国报业内容生产流程的重构》中讲道:“Twitter能帮助新闻机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报道质量,但Twitter增加了新闻报道的出错风险。”在博士论文《美国报业的数字化发展研究》中,作者通过对美国三大报业的分析也对中国报业在数字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方式进行了论述。

四、结语

数字技术为不同传媒提供了资源整合的平台和基础,而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新闻生产的方式和理念也在与时俱进。在当前的研究中,许多学者紧跟时代,正在为数字媒体时代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和进步努力,也为后来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指明了道路。同时,在立足本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们的学者要放眼国际,不断开阔研究视野,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1] 李希光.传统新闻界面临的10大挑战及对策[J].新闻与写作,2010(03):24-27.

[2] 王辰瑶.结构性制约:对网络时代日常新闻生产的考察[J].国际新闻界,2010(07):66-71.

[3] 刘君.自媒体时代的舆情观察[J].新长征(党建版),2013(05):56-57.

[4] 张志安.新闻生产的变革:从组织化向社会化——以微博如何影响调查性报道为视角的研究[J].新闻记者,2011(03):42-47.

G210

A

1674-8883(2016)18-0103-02

欧蓬迎(1992—),女,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数字微信
答数字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微信
数字看G20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微信
微信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