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作品在大学生中的传播状况研究

2016-03-01董玮佳王丛笑于琬婷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中学阶段长春状况

董玮佳 王丛笑 陈 卓 于琬婷

(吉林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鲁迅作品在大学生中的传播状况研究

董玮佳 王丛笑 陈 卓 于琬婷

(吉林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本文通过对当下鲁迅作品在大学生中的传播状况的调查,了解长春市大学生对鲁迅作品的接触、接受、评价等状况,以便为保持或促进鲁迅作品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和加强鲁迅作品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参考。

鲁迅作品;大学生;传播

一、研究背景

当前,由于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鲁迅作品在教科书中地位的下降,鲁迅作品的传播也被弱化。鲁迅作品的教育和启迪作用不应被忽视,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不应受到忽视。笔者在暑假期间对长春市的几所高校进行了一次调研,意图以此为个案了解鲁迅作品在大学生中的传播状况,并为促进和改善鲁迅作品的传播提供一点可行的建议。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包含了多层次的学生群体,我们设置了三个衡量指标来考察鲁迅作品在大学生中的传播状况,即接触、接受、评价。

(一)接触程度

对接触程度的分析,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在接触时间上,97.37%的长春大学生是在中学阶段接触鲁迅的作品的,在大学期间降至21.8%。在接触数量上,64.66%的大学生除了课本,还看过少部分鲁迅作品;21.8%只在课本中看过;只有0.75%的大学生看过鲁迅的所有作品。在接触途径上,通过教科书接触鲁迅作品的学生占的比例最高,达到81.2%;其次是通过鲁迅的著作接触,为50.75%;排在第三位的是通过其他含有鲁迅作品的书籍接触,占33.08%;而通过各种媒体接触的比例则极低。在接触类型上,83.46%的长春大学生阅读过杂文;78.95%阅读过小说;56.39%阅读过散文;阅读过诗歌和书信的比例却很低,分别为12.03%和2.63%。在接触目的上,60.15%的大学生表示是“由于考试的需要”而阅读鲁迅作品;其次是“因为是经典所以有必要读一下”,为51.5%;“出于个人兴趣”“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社会”“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的比例相差不大,均在33%~41%之间。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在中学阶段通过教科书这一途径接触鲁迅作品的,主要集中在杂文、小说和散文。鲁迅的专著和其他含有鲁迅作品的媒介文化产品的传播状况并不佳。通过网络接触鲁迅作品的大学生比例甚低,可见网络这一传播途径仍需要拓展。绝大多数大学生对鲁迅作品都是“出于考试的需要而接触”,这也解释了与中学阶段相比,学生在大学阶段对鲁迅作品的接触程度下降了75.5%的现象。

(二)接受情况

调查中,我们列出了一些鲁迅的名著和名句来考察,包括书籍《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坟》《华盖集》《热风》《野草》《朝花夕拾》《中国小说史略》,共9部作品。长春大学生对《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的熟知程度均达到了70%以上,《故事新编》《坟》《华盖集》《热风》的熟知程度在20%~50%之间,《中国小说史略》的熟知程度最低,仅为11.28%。可见,不同专著在大学生中的接受情况差距较大,呈现出极不均衡的态势。

列举了名句:“其实世界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救救孩子”,“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前两句的熟知程度均达到了78%以上,其他句子的熟知程度均在31%以下。

长春大学生中,喜欢鲁迅小说的人数接近总人数的一半,为49.25%;其次是杂文,为31.2%;散文为15.04%;诗歌和书信均在2%以下。杂文和小说是鲁迅作品中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两个部分,也是传播状况最好的两种作品类型。但是,诗歌和书信的整体接受状况并不乐观。

(三)评价情况

在对鲁迅作品的整体评价上,非常喜欢和较为喜欢的比例总和为74.06%,在对鲁迅个人的评价上,53.01%认为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为前三名,34.96%认为是四到第十名,并且34.59%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或较为喜欢鲁迅的传记。由此可见,大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我们将鲁迅作品对大学生的影响分为四个方面:思维方式、爱国情怀、文学修养、写作能力。认为鲁迅作品对爱国情怀有影响的人达到了51.5%;认为对思维方式和文学修养有影响的比例均为31%;认为对写作能力有影响的比例为21.05%。这样的数据也再一次肯定了鲁迅作品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阅读文学作品所带来的教育效果要比单纯的口号式更加有效用和影响力。

调查对象中,1.13%会在除学习外的时间经常与人谈起鲁迅;89.09%表示在生活中是会与人谈起鲁迅的。与人谈论属于人际传播,能够拓展鲁迅作品的传播范围。人际传播能够使鲁迅和鲁迅的作品潜移默化地传播,也是促进鲁迅作品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总体上,大学生对鲁迅作品的接触状况不佳,较中学阶段有大幅度的下滑;接受状况为一般;评价状况呈良好的态势。综合以上三项衡量指标,可以得出结论,即鲁迅作品在大学生中的传播状况一般,仍有待提高。

要促进鲁迅作品在大学生中的传播状况,最重要的是提升大学生对鲁迅作品的接触程度和接受程度。高校首先应当设置与鲁迅文学相关的选修课程;其次,多举办关于鲁迅文学的学术讲座,或相关的读书会、兴趣交流会等;对鲁迅作品进行传播时,网络也应当被充分利用起来。

[1] 李子晗.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鲁迅[N].中国教育报,2015-03-03.

[2] 郑心伶,梁惠玲.“鲁迅文化”及其传播[J].广东社会科学,1991(03):75-81.

[3] 葛涛.鲁迅网络传播意义重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9-20.

G206

A

1674-8883(2016)18-0044-01

本论文为吉林大学研究生工作部资助,2016年“我爱我的祖国”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项目“鲁迅作品在大学生中的传播状况调查——以长春为例”

猜你喜欢

中学阶段长春状况
开展人工智能课程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以中学阶段为例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初夏
中学阶段有限集元素数目运算的有效拓展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中学阶段如何学好数学
印语长春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走进长春净月潭
长春——我热爱的森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