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分析
2016-03-01沈举飞
沈举飞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分析
沈举飞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新闻编辑的传统工作模式和思维习惯带来了相应的挑战。新闻编辑的影响力也受到了信息处理和传播方式的制约。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使新闻编辑的职业责任感逐渐缺失。新闻编辑要注重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职业素养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互联网等各类新技术产品层出不穷。这对传统的新闻媒介带来了相应的冲击。随之而来的是信息传播渠道地不断拓宽,整体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新闻编辑是信息传播的核心要素,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其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但是,信息传播渠道地不断拓宽,使新闻编辑不再具备对信息的掌控能力。新闻编辑要结合新媒体时代背景,注重自身定位,并培养良好的媒介素养,以提升信息的编辑传播质量。
1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
1.1 海量性
传统的传播媒介主要依托于报纸、电视和广播等。版面的局限性和时间的限制性,不能让人在第一时间对新闻事件具有全面的认知。新媒体时代为新闻广播等媒体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其不断发挥网络和大数据优势,对海量的新闻信息进行分类,满足了人们对不同新闻内容的需求。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迅速浏览到海量的新闻资讯。
1.2 互动性
传统的电视、报纸和广播等对新闻的传播都是单向性的。人们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而不能对新闻进行评论和互动等。新媒体时代地到来,打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格局,人们不再被动地接受新闻内容,而是更有选择性地去了解信息,并借助手机和电脑等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增加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同时,公众也可以通过手机和互联网等在公共平台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进行上传,扩充新闻的获取渠道,提高自身的参与度。
1.3 便捷性
以电视、广播和报纸为代表的传统新闻媒介,对新闻事件的传播是稍纵即逝的,不能够实现新闻查阅和新闻事件回顾等。新媒体时代打破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时间和载体限制,使新闻借助网络和多媒体等进行传播,使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更加便捷,对新闻信息的了解也更加全面透彻。人们通过网络搜索,能够及时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摒除了新闻信息获取过程中的时间限制[1]。
2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
2.1 把握时代定位,做好信息产品经理
新闻编辑要具备信息的整合和处理能力。传统新闻传播媒介,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新闻,新闻编辑的工作职能是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传播等,新闻的主观色彩过强,不注重新闻的立体性和全面性。新媒体背景下,新闻的传播渠道不断拓宽,新闻编辑不再具备信息控制能力。新闻编辑要认识到新媒体时代的特性,并做好产品经理,利用充足的知识构成和行业资源,对新闻信息进行良性引导,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内容。新闻编辑要对新闻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进而对其进行客观的编辑和传播,确保新闻的独特性,吸引受众,以形成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2.2 正确判断新闻价值导向
信息的多样化,决定了新媒体背景下,信息的来源渠道更加广泛,信息内容也更加庞杂。这加剧了新闻媒体的市场竞争压力,也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编辑要正确判断新闻价值导向,并寻找新闻价值及其闪光点,从新闻的立意和独特性方面吸引受众的关注。同时,新闻编辑要对新闻事件进行正确判断,看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是否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吻合,避免新闻选择和编辑不当,导致负面影响产生。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决定了新闻采集和编辑质量,也决定了其社会影响力[2]。
2.3 担当“新闻主持人”的能力
新媒体打破了传统新闻的局限性,新闻传播过程中更加注重与观众和读者进行互动。传统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主要从事幕后工作。新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要注重与读者和观众建立良好的互动沟通关系。新闻编辑要脱离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模式,主动参与到群众中来,并注重对新闻话题的选择和把握。在把握话题进度的过程中,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以“地铁凤爪女”事件为例,新闻编辑要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在话题争论过程中,引导大众从社会和道德层面进行反思。最后使话题提升到相应的高度,进而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3 结语
新媒体时代更加注重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性,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也逐渐模糊。受众不再被动地接受新闻,而是逐渐参与到新闻的传播和评论中,这进一步推动了新闻传播的全面性和立体性发展。新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要注重对自身价值观的重心建构,不断学习新型编辑技能,提升自身的知识管理能力和媒介素养,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新闻资源,促进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树烟.基于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能力培养分析[J].科技传播,2012(18).
[2]唐银辉.媒体融合语境下传统媒体编辑的媒介素养再造[J].传播与版权,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