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尼司特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瘢痕增生的效果观察

2016-03-01孟祥海孙超峰王晓琳李学拥

西南国防医药 2016年11期
关键词:瘢痕疼痛患者

孟祥海,孙超峰,王晓琳,李学拥

曲尼司特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瘢痕增生的效果观察

孟祥海,孙超峰,王晓琳,李学拥

目的探讨口服曲尼司特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瘢痕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深Ⅱ度烧伤致瘢痕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对瘢痕部位使用硅酮凝胶喷雾,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曲尼司特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瘢痕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总有效率(73.33%)远小于B组(90.00%)(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均有所缓解,但B组较A组各方面改善更为显著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口服曲尼司特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瘢痕形成具有良好的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曲尼司特;深Ⅱ度烧伤;瘢痕形成

烧伤后瘢痕形成是深度烧伤后常见的一种病理性瘢痕,主要是组织在愈合过程中胶原异常沉积所致[1]。瘢痕形成常会引起局部组织瘙痒、疼痛,影响美观,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畸形及功能障碍等[2]。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压力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然而这些治疗方式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普遍应用[3]。有研究报道,曲尼司特对于抑制肥大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具有较好的效果,可减少胶原沉积,从而减少瘢痕形成[4]。本研究以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对口服曲尼司特治疗深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进行考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深Ⅱ度烧伤致瘢痕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所有患者及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深Ⅱ度烧伤诊断标准;(2)年龄18~65岁;(3)瘢痕形成时间0.5~2年;(4)未对瘢痕进行任何治疗。排除标准:(1)近期经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2)有相关药物禁忌证;(3)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4)合并精神类疾病。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依入院次序进行编号,单号入A组,双号入B组,各30例。A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3~62(39.6±9.4)岁,病程7.8~18.4(12.3±2.7)个月,烧伤面积占全身体表面积的4%~15%;B组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18~65(38.9±10.0)岁,病程7.4~20.6(12.0±2.5)个月,烧伤面积占全身体表面积的6%~15%。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表1),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针对创面使用医用硅酮凝胶喷雾剂[商品名:疤复新;上海吉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沪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640083号]外用, 2次/d。B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曲尼司特胶囊(商品名:曲可伸;中国药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175),1粒/次,3次/d。两组均4 w为1个周期,均治疗3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 (1)疗效标准:①显效:瘢痕部位瘙痒及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色泽明显变浅,皮肤表面瘢痕厚度减小>30%,无过敏、水肿等其他不良反应出现;②有效:瘢痕部位瘙痒及疼痛减轻,色泽变浅,瘢痕厚度减小10%~30%,无其他不良反应出现;③无效:瘢痕部位瘙痒及疼痛未减轻甚至进行性加重,色泽无明显变化,瘢痕厚度减小<10%,局部出现不良反应。总有效=显效+有效。(2)瘢痕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5],从色泽、血管分布、厚度、柔软度四方面对患者瘢痕形成情况进行评分。总分为15分,得分越高表示瘢痕形成情况越严重。(3)疼痛及瘙痒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6],让患者对疼痛及瘙痒情况进行自主评价,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上述指标均于治疗开始前1 d和治疗结束后1 d进行评分。(4)不良反应:观察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和率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A组总有效率远小于B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瘢痕、疼痛及瘙痒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在瘢痕情况(VSS评分、瘢痕厚度、瘢痕面积)、疼痛VAS评分及瘙痒VAS评分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均有所缓解(P<0.05),但B组较A组各方面改善更为显著(P<0.05)。见表3。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浮肿以及局部皮疹,均可经对症治疗后痊愈,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表4)。

表3 两组瘢痕、疼痛及瘙痒情况比较(n=30)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3 讨论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按照损伤皮肤深度的不同,可将烧伤分为Ⅰ度烧伤、浅Ⅱ度烧伤、深Ⅱ度烧伤以及Ⅲ度烧伤四级[7]。瘢痕形成是深度烧伤后较为常见的一种烧伤后遗症,常表现为局部组织充血、突起变硬,并伴有瘢痕处疼痛及瘙痒等症状,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此外,瘢痕形成对于患者外形产生了较大影响,可能会造成终身的遗憾及痛苦。更有研究报道称,烧伤留下的瘢痕可能引发癌变,并且由烧伤瘢痕癌变而成的恶性肿瘤可占到全部皮肤癌的95%左右[8]。因此,烧伤瘢痕对于患者身心恢复都造成相当不利的影响。如何采用有效的手段,对深度烧伤后的瘢痕形成进行预防及治疗,对于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针对瘢痕形成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压力疗法、局部注射药物治疗、激光、手术治疗等。其中压力疗法是临床上最为普遍的瘢痕形成治疗方法,其作用原理是给予患处持续压力,使得该部位血流量减少、组织缺氧,从而导致成纤维细胞变性及胶原纤维破坏。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压力疗法治疗周期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也不适用于一些特殊部位(如头面部、躯干等)的瘢痕[9];局部注射药物治疗会增加患者痛苦,而且作用范围非常受限,不适用于瘢痕形成面积较大的患者[10];激光或手术治疗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且作用范围仍然非常受限,对于大面积瘢痕形成患者亦不适用,同时该方法治疗价格高昂[11]。

对瘢痕形成的病理过程进行分析,主要是由于皮肤组织愈合过程中大量胶原纤维沉积而致的过度纤维化。作为瘢痕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肥大细胞具有储存与刺激活性物质释放、诱导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化的能力,可以促进微血管形成以及成纤维细胞增殖,导致胶原蛋白过度沉积,形成瘢痕[12]。这一病理过程提示,可通过抑制肥大细胞的功能而减少胶原蛋白沉积,从而减少瘢痕形成。曲尼司特是一种过敏介质阻滞剂,具有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及过敏介质释放,从而对抗纤维化及瘢痕形成[13]。

因此,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尼司特治疗,以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口服曲尼司特患者无论在治疗效果还是症状改善方面都有显著提高,提示加用曲尼司特对于深Ⅱ度烧伤患者瘢痕形成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差异,证实曲尼司特治疗并不会产生严重的药物毒副作用。然而本研究样本例数尚小,仍需进行设计更加完善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口服曲尼司特治疗深Ⅱ度烧伤致瘢痕形成具有良好的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陈芙莉,朱建莹,吴军成,等.手部烧伤后瘢痕的综合治疗[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3,19(5):351-354.

[2]尹文洁,梁月琴.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多因素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4,20(1):77-80.

[3]陈金娥.弹力套与硅凝胶贴膜联合应用预防和治疗上肢烧伤后瘢痕增生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1):129.

[4]周帆.曲尼司特联合卤米松治疗瘢痕疙瘩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4,36(6):111-112.

[5]王菲,叶兰萍,曹广通,等.LPG物理治疗仪治疗创伤后增生性瘢痕疗效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18):11-14.

[6]徐崇新,张元海.曲马多联合芬太尼在严重烧伤创面换药中镇痛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93-94.

[7]尹殿胜,王作书.不同程度烧伤患者心肌酶谱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5):45-46.

[8]王爱琴,王志勇,张剑,等.影响深Ⅱ度烧伤及手术切口伤瘢痕增生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4,9(1): 47-50.

[9]翁旭豪,马小亚,杨学荣,等.弹力压迫硅胶喷剂外喷及局部曲安奈德注射防治烧伤后瘢痕形成的探讨 [J].临床军医杂志, 2014,42(2):168-170.

[10]丁雄飞.异维A酸胶丸口服联合药物皮损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110-111.

[11]冯少清,苏薇洁,喜雯婧,等.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策略[J].中华烧伤杂志,2015,31(4):280-284.

[12]高峰,赵阳,冯永强,等.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0,26(2):132-135.

[13]张博,庞东渤,孟庆芸.N-乙酰半胱氨酸和曲尼司特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3):407-409.

Efficacy of tranilast on 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scar caused by deep second-degree burn

Meng Xianghai,Sun Chaofeng,Wang Xiaolin,Li Xueyong Department of Burn and Plastic Surgery,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Tangdu Hospital,Xi'an,Shaanxi,710038,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ral tranilast o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scar caused by deep second-degree burn.Methods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scar caused by deep second-degree bur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A and B(n=30,respectively).Silicone gel spray was applied to the scar sites in group A,while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oral tranilast on this basis.The efficacy,scar 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The ORR in group A (73.33%)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 (90.00%)(P<0.05).The symptoms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relieved,and the improvement in group B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in group A(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Oral tranilast has good effects o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scar caused by deep second-degree burn,and is highly safe and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tranilast;deep second-degree burn;scar

R 644

A

1004-0188(2016)11-1268-04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6.11.016

2016-03-22)

710038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烧伤整形科

李学拥,电话:13709259517;E-mail:lixueyong_9517@sina.com

猜你喜欢

瘢痕疼痛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疼在疼痛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