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色彩与情感
——宋庄实地色彩观赏与思考总结

2016-03-01王小窕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共性画家色彩

王小窕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100024)

绘画色彩与情感
——宋庄实地色彩观赏与思考总结

王小窕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100024)

1 引言

色彩作为重要的绘画语言,具有非凡的表现力,是任何绘画语言都无法替代的。塞尚认为绘画就是对自己的色彩感觉进行整理,他说:“要做到充分的艺术展示,实现彻底的意义转换,唯有一条路:色彩。……色彩是感觉的转换”①。这里引用塞尚对色彩的言论,不仅是因为他一生对于“色彩造型法”的追求和他对色彩的独到理解,还因为他是“现代艺术之父”,自他开始,西方绘画史迈向新的阶段,“然而塞尚,尽管他熟悉‘博物馆的古典艺术’,也重视前辈们向大自然妥协的企图,但是,他并没有失望,继续去完成他们失败了的事业,那就是说,在自然面前‘实现’他的感觉。”②这种从“博物馆的古典艺术”到“实现真实感觉”的转变,大体上可以算是从再现到表现的转变,而色彩在绘画中的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成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和突出画家内在情感的重要绘画语言。色彩是人类表情达意的抽象表现,它不仅仅表现景物的外部形式,而且能表现出画家本身的经历、感受以及对世界的理解和态度,也就说色彩里隐藏着创作者的“情感”。但“情感”毕竟还是心理层面的东西,具有隐蔽性和含蓄性。所以本文对于绘画色彩中“情感”的分析未必确切,但希望借此对绘画中的色彩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对绘画中情感的表达有更多的思考。

2 绘画色彩与情感的实地观赏思考

我们首先参观了画家李南的展厅,如图1是他的三幅作品,他的画色彩都很丰富,而且把控得很好,不脏不乱,还有美感。对比这三幅画,虽然颜色都很多,但区别还是很明显:第一幅画色彩饱和度高,颜色鲜明,将画中男人刚硬、棱角分明的性格体现出来,可以看出画家在创作时内心是激昂热情、爱憎分明的情感;而第二幅画的色彩过度柔和,以暖色为主,少量冷色点缀,将这个初恋少女的懵懂、羞涩和美好展现出来,表露出画家内心的温柔怜爱,还有对美好事物的珍惜;第三幅画比较抽象,色彩的饱和度不高,表现出一种统一的灰度却不会让人感觉到脏,在这里,概念被消解,理性和逻辑被诗性和情感取代,我想这应该是画家略带忧郁、略有感伤,又涌动着某种欲望的内心情感的表达。

图2是女画家闻霜的作品和她的调色盘,她的作品都是柔美、朦胧的色调,不那么写实又谈不上抽象,有一种梦里记忆的斑驳感,美好又有意境,她用西方油画的形式画出了充满中国味道的意境。她的画作色彩层次很丰富,一片绿里有不同的明度和饱和度,但过度都非常柔和,深深浅浅、明明暗暗的绿塑造出前前后后、远远近近的空间。从她的色彩中,我感受到一种静谧的安详,画作中的色彩感受来源于画家对生活细节的热爱和感悟,凝聚着画家的艺术修养及主观感受。画家的调色盘里从左到右颜色逐渐变深,由暖变冷,几种颜料在画家的笔下却可以千变万化,变成充满诗意与饱含情感的组合,这让我想起海德格尔曾经说过的话:“虽然画家也使用颜料,但他的使用并不是消耗颜料,倒是使颜料得以闪耀发光。”③调色板上的颜色只不过是物质材料而已,在画布上它必须得加上画家内心的色彩感觉来调整才能变成有意义的色彩形式。

在中捷当代美术馆,我们欣赏了捷克艺术家伊瑞和中国艺术家覃琨瑛这对夫妻的画作,对于画作中文化的融合感触颇深。伊瑞的作品(图4)都是尺寸很大的水墨画,他用中国传统的绘画语言,赋以西方的造型空间与观念表达,在看似悖论的组合中,为我们提供了水墨融入当代的另外一种可能。他描绘的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甚至不被关注的事物,例如宰杀剥净的鸡、被拍死的蚊子、金鱼、羽毛、流浪狗、动物器官等等,并把它们放大到惊人的尺度。在墨画的黑白灰主色调之外,他喜欢用红色丙烯点缀。“一幅画加上一点点红色,就会立刻变得灵动。”他认为红色代表着生命的不同表象,既代表着“血气方刚”的生机勃勃,也代表了“鲜血淋漓”的死亡,红色在他这里被赋予了沉重的意义,这种双面性让伊瑞很着迷。④如此中国化的色彩,可以显露出画家对中国水墨画的喜爱和创新、对生活中点滴细节的关注与思考、对生命意义的参悟,应该还有作为“中国女婿”特有的情怀。覃琨瑛的作品中也没有大场景,都是生活中常见事物的细致描绘,例如图5是她的《洋白菜》系列,她选择了明亮,闪耀,犹如春天般的色彩,每幅画都只有一个主色,但光与影的描绘使得单纯的色彩层次丰富、过度柔和。她从不同角度把光线投射于一颗普通的卷心菜,这个看似寻常的状况却藴含着魔力,让人有一种剥开一片片叶子探寻内心、揭露本质的冲动。色彩是她鲜亮内心的写照,生活很普通也很不普通、生活很简单也很复杂,热爱生活又满心好奇、充满期待、勇于探索,是她的色彩中饱含的情感。

3 绘画色彩的情感共性与个性

色彩作为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只是一种物理现象,但人们却能感受到色彩的情感。这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中,将一些事物的特点与它典型的色彩联系起来,逐渐积累起色彩感觉经验,一旦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相匹配,就会产生情感联想,这就是色彩的情感表现。这种色彩情感经验的积累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其实“共性”和“个性”都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本文暂且将“个性”界定为“一个人”的特质。

3.1 绘画色彩的情感共性

对于一个特定的人群而言,由于相同的地域种族及文化背景,或者处于相同的时代,对于某一色彩和色调,会产生出相同或近似的情感,我们称之为情感共性。这种情感共性包括:对于色彩有共同的喜爱和厌恶,对色彩的刺激有相同的情感反应。例如在中国,红色象征喜庆、吉祥、热烈和威严,是民间年画中常用的颜色,也是许多画家用来表现喜庆的颜色;黄色是皇帝衣着的颜色,象征着权威、最高智慧与文明,绘画中常用黄色表现富贵、权威,而在别的国家红色和黄色所蕴含的情感并不是这样,但在中国,那就是色彩的情感共性。歌德曾把色彩分为主动(或积极)的色彩和被动(或消极)的色彩,他认为红、橙、黄这一类色彩能产生一种“积极的有生命力和努力进取的态度。”而蓝、绿、紫这一类色彩“适合表现那种不安的、温柔的和向往的情绪。”⑤这个分类几乎是可以跨越民族和时代被每个地球人所认可的,因此这是较大范围里色彩情感共性的体现。

3.2 绘画色彩的情感个性

作为个体的人来说,由于不同的国家、民族、习俗、经历、性格、宗教信仰、文化教养水平、心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不同个体对色彩的好恶、情感感受会有差异,由此也带来色彩情感表诉上的不同,这便是色彩的情感个性。如塞尚的色彩冷暖变化成为他形体构成的坚实力量;高更用幼稚又强烈的色彩对比,表现一种人类的原始本真的生存状态;伦勃朗用戏剧性的色彩和棕色调来表现人物庄重沉郁的情调……而梵高热衷于黄色和对比色的运用,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期待,另外也表现出他躁动不安的神经质的内心世界。即使是同一个画家在不同的时期,因他们当时的社会环境、生活状态、心理感受等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色彩感情倾向。例如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就因其风格不同而被分为不同的时期,从“蓝色时期”和“玫瑰色时期”的作品可明显的看出他在不同时期对不同颜色的偏爱,前者突出表现充满世纪末象征意味的忧郁蓝色,后者则变为具有娇柔静谧情调的轻快暖色,用以表达他所经历的两个时期的不同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画家们以不同的色彩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进而也呈现了画家各自的独特个性。

4 结语

绘画技巧可以学,但情感是模仿不来的,它是画家内在的灵魂,是画作感人的生命。当然,在绘画中情感的有力表达还需要谙熟的绘画技巧为基础。色彩作为表现情感的有力手段,是画家形成独特绘画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每一个画家为创造有价值的作品而不可忽视的要素。

注释:

① 司徒立.《终结与开端》.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

② [英]赫伯特·里德著,刘萍君译.《现代绘画简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③ [德]马丁·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依于本源而居:海德格尔艺术现象学文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

④ 《尊重当代水墨必须严肃对待》.伊瑞官方网站http://yirui.artron.net/.

⑤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源疆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王小窕(1992—),女,汉,山东人,硕士,中国传媒大学,研究方向:艺术与科学。

G633

A

1672-5832(2016)02-0127-02

猜你喜欢

共性画家色彩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酷炫小画家
共性
神奇的色彩(上)
旋转体容球的一个有趣共性再探究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