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许译《论语》中的“三美论”
2016-03-01彭锦
彭 锦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0)
浅析许译《论语》中的“三美论”
彭 锦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0)
《论语》是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一,是中华文明历史与智慧的结晶。在中华文明逐渐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许渊冲教授的以“三美论”为翻译原则的英译本获得了广泛的认可。2014年8月,许渊冲教授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国际翻译家联盟2014“北极光”杰出文艺翻译奖,成为该奖项1999年设立以来首位获得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本文将举例许渊冲英译版具体案例来分析学习其“三美论”的翻译思想。
“三美论”是许渊冲教授翻译美学的本体论。“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所谓意美,就是译者不采取直译,而是意译,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形美,指译文的结构对应原文的结构,体现原文的形式美。而音美则是指译文要朗朗上口,有押韵有节奏,重现原文的音韵之美丽。
《论语》中有许多处体现了“三美”,例如:
1 意美
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篇》)
译文:The Master said, “Fine words and an insinuating appearance are seldom associated with virtue.”
这句话的原文意思是:孔子说:“花言巧语,有一副和善的脸色,这种人是缺德的!”。如果直接译成英文,应该是这样:“Beauti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are lacking in morality.”。如是翻译,直白有余而意境不足。孔子所讲的道理虽然通俗,但不能用俗陋的语言来翻译。这句话直白强调了“花言巧语”、“虚伪的外表”,中心意思在许渊冲教授的译文可以看出。另外,“鲜仁”强调了“缺德”,许教授从正面入手,译成“be seldom associated with virtue”使得句意一目了然,同时令读者想象力大开。翻译的时候特别要注意标点符号,如果完全照搬原文,会让英文读者感觉莫名其妙。译文通过一句话、一个句号结束了意思传达的过程,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使得目标语言与原语言一样一气呵成。
2 音美
《论语》中音美的句子更是不胜枚举。《论语》通篇都是语录提示的小短文,语言上长短、整散相结合,读起来节奏鲜明,韵律感强。而译者在翻译的时候,也重现了原文的音美。例如:
原文:子曰:“君子懐德,小人懐土;君子懐刑,小人懐惠。”《论语·里仁篇》
译文:The Master said,“The superiorman thinks of virtue;the small man thinks of comfort.The superior man thinks of the sanctions of law;the small man thinks of favors which he may receive.”
原文由四言小句构成,读起来朗朗上口,音律感极强。然而,译文也遵循原文的构成基准,完全顺应原文的对仗与音律。此处的“君子”统一翻译成“the superior man”,而“小人”并没有用“immortal man ”而是统一译成“the superior man”的字面反意“the small man ”,连贯译文结构的是句型“sb think of sth”,使得译文浑然天成,韵味十足。
3 形美
形美的例子在译文中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绵延不绝。《论语》中多用修辞,而译文中也长用修辞以保证原文的形式美。例如:
原文:子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The Master said, “I will select their good qualities and follow them, their bad qualities and avoid them.”
译者将原文中“擇……(不)善而……之”的结构一致翻译为“select sth and do sth ”的结构,不仅将原文意思明晰表达出来同时不失原文排比的气势。当然,译文中的“good”、“bad”、“follow”、“avoid”两组反义词完美地呼应了原文的对比。
《论语》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智慧瑰宝。许渊冲教授的“三美论”不仅在诗歌翻译理论造诣深刻,同时在《论语》的翻译中大放光彩。学习许译《论语》,既能重读经典,学习孔子的治学为政之道,又能领略翻译家的翻译理论,学以致用。
彭锦(1991.04-),女,汉,湖北荆州,硕士,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研究。
H059
A
1672-5832(2016)02-00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