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讨论式教学法之我见

2016-02-29刘福强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武松全班同学老虎

刘福强

一、要变“为议而议”为“要议而议”

教学中,有时出现重形式而轻实效的现象,为了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而讨论,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什么价值,走过场而已。笔者认为,讨论一定要紧扣教学重点难点、或多数学生认为是疑点的问题进行,要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而进行。我教学古诗《示儿》时,在学生理解了诗意后,设计了分组讨论:请你根据诗意,想象陆游临终时写这首诗的情景。设计这个讨论题,我出于这样考虑:本课时教学难点是体会古诗的意境。于是全班同学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基础上,各抒已见,有一位同学是这样想象的:幽静的晚上,轻纱似的月光斜照在小屋里,一切都显得那么洁白。陆游躺在床上,对跪在床边哭泣的儿子说:“儿啊!我不行了,世上万事万物我都不留恋,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没有看到南宋军队收复中原。你要记住,当中原收复、祖国统一那一天到来祭祀时,一定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啊……”说完,他静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那位同学刚说完,就迎来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接着,其他同学争相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要变“只议不思”为“议前必思”

教学中,当老师提出讨论的话题后,往往不给他们思考的空间,立即要求学生展开讨论,以致影响讨论效果。如,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景阳冈》一文时,当讲到来势汹汹的老虎出现、武松与它周旋这部分时,马上要求学生讨论:武松为什么要通过“三闪”来对付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呢?学生便匆匆地议论起来。看上去课堂气氛也很热闹,但在交流汇报中,有的说:“武松看到来势汹汹的老虎忽然出现,心里有点慌,没了底,所以只能先躲闪。”还有的说:“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太厉害了,武松只能闪避。”这些观点显然没有真正体会到武松想通过这“三闪”,先避避老虎的锋头,更重要的是要消耗猛虎的体力,挫伤它的锐气,这“三闪”充分体现了武松有勇有谋。为什么学生会答偏呢?不独立思考就讨论,匆匆上阵,学生议来议去,往往抓不往要领,就如蜻蜒点水,失去讨论的价值。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有“议前必思"的空间。

三、 要变“过场讨论”为“充分讨论”

有时,老师根据教学设计提出讨论的问题后,学生讨论刚刚展开,老师就迫不及待地大声命令:停止讨论。于是,学生的讨论好比刚刚提速的车辆,忽然来个紧急刹车,嘎然而止,学生如骨鲠在喉,其内心的不舒服可想而知。这种“过场讨论”主要是由于教师担心时间不够,教学任务完成不了而导致的。那么,充分讨论又怎么体现呢?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要看讨论的气氛如何。学生针对老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进行讨论,先是各抒已见,此阶段,整个教室必定热闹非凡,议论纷纷;然后,主持讨论的小组长综合大家的观点,进行梳理归纳,大家再针对这些观点,互相交换意见,舍弃错误或不成熟的观点,形成共识(当然允许个别同学保留不同的意见)。各个小组由于讨论的进度不同,整个讨论过程中的气氛有这么几次变化:(1)各组各抒已见时的热闹非凡;(2)个别较慢组还在讨论时的叽叽喳喳;(3)各组完成讨论时的相对安静场面。而要体现充分讨论,教师在各组学生相对安静情况下结束讨论较为妥当。

四、要变“生议师离”为“师生共议”

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当学生在“叽叽喳喳”讨论问题时,老师要么静静地站在讲台边思考或默默环视;要么倒背着双手,踱着方步,在各组之间来回穿梭……这种“生议师离”的现象是很不和谐的。那么,何为“师生共议”呢?我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让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也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一句话的含义。当学生独立思考后,便分组展开讨论,气氛热烈。我参与了两个组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大胆地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如:“小女孩临死前看到了暖烘烘的火炉、慈祥的奶奶等,从中我知道小女孩直到临死之际,才幻想到幸福情景。”“卖火柴的小女孩临死前所看到的幸福情景都是幻觉,她只有死时才感到幸福,这多么悲惨!”……我肯定了学生看法后,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小女孩幻想中的“幸福”在生活实际中并不存在,这“幸福”其实就是受罪和死亡,从中我们体会到作者对穷苦人们的深深同情。结果,在讨论后的汇报交流中,这两个组的同学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后,也补充了我的观点,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同。因而,在讨论中,教师应是讨论小组中的一个成员,要参与学生的讨论,形成“师生共议”的局面,这样既创设了平等融洽的讨论氛围,又给学生启发、点拨,提高了问题讨论的质量。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三中附小)

猜你喜欢

武松全班同学老虎
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躲描猫的大老虎
你试试看
我家里的武松
武松:喝酒好赚钱
老虎不在家
武松的醉与不醉
我们的相册
写在马路上的口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