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村调查工作的基本方略

2016-02-29谢建平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6年2期
关键词:苏维埃毛泽东群众

谢建平

[摘 要]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深入中央苏区进行农村社会调查。毛泽东与民同心同德、甘当群众小学生的农村调查工作理念;实事求是搞调查、身先士卒作表率的农村调查工作方法;依靠人民群众、建设苏区为人民的农村调查工作追求等基本方略,无论对于过去的革命事业,还是今天党的社会调查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中央苏区;农村调查;基本方略

[中图分类号] A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2-0015-03

在毛泽东一生中,“调查”一词始终是与革命、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神圣的词汇,也是一种推动历史事务不断发展进步的科学方法。第五次反“围剿”时期,中央苏区外有蒋介石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内有“左”倾冒险政策影响,中国革命步入了一个危险境地。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毛泽东于1933年11月下旬,率中央通讯排的警卫班战士从瑞金出发,先在江西兴国长冈乡,随后来到才溪乡进行社会调查,希望用苏区建设发展的事实来帮助全党同志判明是非、明确方向,增强建设苏维埃的信心。毛泽东在长冈和才溪通过深入广泛的农村社会调查,撰写了著名的《长冈乡调查》与《才溪乡调查》,这次调查不仅对当年指导革命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今天党的社会调查工作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与民同心同德、甘当群众小学生的

农村调查工作理念

(一)甘当学生,与民众打成一片。毛泽东强调:“我们做调查研究工作的同志,应该有张良求师的精神。没有满腔的热情,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那是一定做不好调查工作的。”[1]在硝烟弥漫的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之时,毛泽东轻车简从进行调查,为根据地建设和军事斗争之间逻辑上的必然关系寻找实践佐证。在长冈乡和才溪乡调查期间,他走村入户,到才溪乡上坝段红军公田参加生产劳动,到群众家中帮助劈柴,亲身感悟才溪群众的日常生活;他说群众话,做群众事,与群众一起吃地瓜,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提问。通过这样的推心置腹、坦诚沟通,让群众敞开了心扉。

(二)情系人民,与民众冷暖同心。毛泽东认为,要了解群众、了解中国,“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2]毛泽东就是怀揣着这样一种强烈的求知意识来到了长冈乡和才溪乡进行调查的。在调查中,毛泽东十分关心关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在红军家属孔菊姑家里,毛泽东满面笑容地问:“老人家,家里有多少人?日子过得好吗?”孔菊姑说:“儿子当红军去了,媳妇在家,日子过得很好。”毛泽东接着问:“苏维埃干部有没有到你们家里帮助你解决困难问题?”孔菊姑回答说:“有,区、乡干部经常来我家,问寒问暖,想问题想得很细,连柴、米、油、盐、疾病都想到了,我连水都少挑,平常的生产区乡干部会组织人来照顾帮助犁田、耙田、莳田,我们的干部确实很好。”毛泽东笑着点头:“好!这样就好!”毛泽东了解到才溪乡陈美兰家仅有的3间房屋不小心被火烧了2间,住宿及生活存在困难,在毛泽东的亲切关心下,才溪乡苏维埃政府组织民众捐木材与瓦片,同时义务出工,很快就帮助陈美兰重修好了房屋,陈美兰非常感动,激动的说:“共产党第一好!”[3]

(三)问计于民,与民众同心同德。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给那些“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的人开出治病良方。“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4]在长冈乡和才溪乡调查过程中,毛泽东带着调查提纲和问题与群众交流,没有主观臆断,也没有“提前想象”,更没有“预设结论”,而是问计于民、了解虚实。当他了解到乡苏开展群众工作,不是靠强迫命令,主要靠宣传发动;在推销公债方面,通过开会动员与专门宣传,“完全自动买,没有强迫”。“群众完全满意。”[5]在扩大红军方面,采用“政治上的充分的宣传鼓动,废弃一切强迫办法”,“使群众欢喜去并且安心留”[6]的时候,非常高兴。同时他还了解到才溪人民在苏维埃的领导下,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创设了全苏区第一个“劳动合作社”,最先创办“消费合作社”,“群众生活有很大的改良”[7],创造了苏区奇迹,毛泽东对此说:“才溪的工作做得不错,是个模范乡、模范区,要保持下去,不要骄傲!”[8]

二、实事求是搞调查、身先士卒作表率的

农村调查工作方法

(一)亲自出马,率先垂范。毛泽东对于革命工作非常注重身体力行,同时也历来主张领导干部要了解清楚相关工作情况必须亲自出马,调查工作不能搞形式主义或走马观花。1933年,为了回答在国内革命战争的环境下,根据地的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一重要问题,毛泽东不辞辛苦来到长冈乡和才溪乡农村,亲自主持召开了各类调查会,针对乡苏工作的方方面面问题,分别召开了区乡干部、工人代表、贫民代表、耕田队长等不同人员的专门座谈会,具体细致地向与会者提问,听取他们的情况汇报,与他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而了解到了乡苏工作的真实情况。

(二)亲自深入,作风简朴。毛泽东历来主张“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9],进而还提出了“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那么“正确的调查”从何处来呢?毛泽东长冈乡和才溪乡调查就生动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只有亲自深入基层、深入所负责工作的方方面面,才能够获取正确的材料,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在长冈乡和才溪乡调查期间,毛泽东亲自深入,与劳苦大众同吃一锅饭、同住一栋屋,参加红军公田生产劳动,和人民群众促膝谈心,了解当地的真实情况;他还深入人民群众当中访贫问苦,慰问红军家属,了解群众的疾苦与想法,获取第一手的资料。这样的调查工作不是假于他人之手,而是亲力亲为,眼观手动,嘴问心记,亲手搜集整理原始材料,资料的来源是最为直接与可信的。

(三)亲自记录,解决问题。记录是一种证实性的文件,反映过程活动的实际情况或结果,所以对记录应进行全过程控制,确保其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毛泽东非常重视对材料的记录,经常是亲力亲听,口问手写,从不假手于人,亲自记笔记,并不时和与会人员讨论,以确保自己对问题全过程的清晰了解与控制,同时也便于自己识别和使用。毛泽东为了做好调查工作,选取的调查对象是多层次的,调查渠道是多样化的,记录工作是亲自进行的,因此所获取的材料是丰富而准确的。毛泽东《长冈乡调查》一文主要由政治区划及户口、代表会议、此次选举、乡苏下的委员会、地方部队、群众生活、劳动力的调剂与耕牛问题、公债的推销、合作社运动、文化运动、卫生运动、社会救济、妇女、儿童、反帝、工人、贫农团、宣传队、突击队、革命竞赛等二十个部分,《才溪乡调查》一文主要由行政区划、代表会议、此次选举、乡苏下的委员会、扩大红军、经济生活、文化教育七部分构成,内容周密、细致,同时大量采用具体数据,一目了然,方便阅读与使用。记录的文字中不仅肯定了两乡苏的工作成绩,同时对选举工作中有待完善的地方和影响群众日常生活的物价变化进行了详细记录,既肯定成绩,也不隐瞒问题,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生动体现,对于苏维埃工作的开展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大有裨益。毛泽东曾说过:“实际政策的决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坐在房子里想像的东西,和看到的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上写的东西,决不是具体情况。倘若根据‘想当然或不合实际的报告来决定政策,那是危险的。”[10]因此,毛泽东这种“亲自记录”的工作作风,与实际情况更为吻合,对于解决问题和决定政策更有帮助。

三、依靠人民群众、建设苏区为人民的

农村调查工作追求

(一)依靠群众,搞好乡苏建设。长冈乡和才溪乡之所以成为乡区公债的模范,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充分地依靠群众,搞好苏维埃的各项事业。他们推选好乡苏代表,组织好乡苏工农代表大会,充分地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讨论和决定长冈乡和才溪乡的各项政治事务,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诉求。每村代表中再选举出一名代表主任,由代表管辖一定数量的群众并行使权力,这种来源于人民自主实践的高度集约式的基层政治机构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与赞扬,称其“是苏维埃组织与领导方面的一大进步”,“是苏维埃制度优于历史上一切政治制度的最明显的一个地方”。[11]具体来说,具有哪些优势呢?毛泽东给出了详细的答案,“依靠于民众自己的乡苏代表及村的委员会与民众团体在村的坚强领导,使全村民众象网一样组织于苏维埃之下,去执行苏维埃的一切工作”[12]。这就是来自于群众的鲜活创造。才溪乡苏为了解决大面积青壮年参加红军后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创设了中央苏区的第一个劳动合作社,同时为了繁荣经济,解决群众日用品购买难的问题,才溪还创设了中国最早的入股式消费合作社。在才溪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才溪乡苏各项工作蓬勃发展,80%的青壮年自发参加红军,认购了公债8146元(银元),生产比暴动前增加了10%,“群众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良”[13]。通过长冈乡和才溪乡调查,毛泽东将其定位为“争取全中国胜利的坚强的前进阵地”,同时也有力地回驳了“根据地经济建设与军事斗争无关”的言论。

(二)关心群众,注意工作方法。群众的生活有没有改善?乡苏的经济生活水平如何?关注长冈乡和才溪乡人民群众,关心群众的柴米油盐,是毛泽东中央苏区农村社会调查的一个重点。毛泽东深入乡村,把群众的利益时刻放在心上,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尤为关注。在《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中,毛泽东花费笔墨最多的地方在“群众生活”与“经济生活”两部分,对两乡的农业、商业等领域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了解与记录。调查还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必需的米、肉、衣、盐、油等物品的用量进行了详细的比照分析,同时记录了二十余种日常用品的物价变化情况,一方面欣喜于人民群众的生活改善,另一方面也对国民党经济封锁下部分商品紧缺及影响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状况表示忧虑。与此同时,毛泽东还特别提醒一定要注意群众工作的方法,长冈乡苏和才溪乡苏无疑是这方面的表率,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多次点名表扬了长冈乡和才溪乡的工作。同时号召全党同志必须“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并告诫“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14]。为此,就必须要关心群众的点点滴滴,有没有柴烧,饭能不能吃饱,有没有房子住,小孩读书有没有学校,木桥太小会跌倒群众要不要修理,群众生病去哪里医治等等,事关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点也不能看轻”[15]。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邓小平曾说过:“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16]毛泽东的《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也是如此,调查里面记录的许多鲜活作法都来自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是真正地从人民群众中得来的第一手准确资料,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苏维埃政策决定的现实依据。毛泽东在“二苏大”上将之命名为《乡苏工作的模范(一)——长冈乡》与《乡苏工作的模范(二)——才溪乡》并分发给与会代表,用于指导全国的苏维埃运动,着力改善苏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推动苏维埃运动,这是毛泽东理论用于指导实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一个鲜明写照,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党以民为本,国以民为基。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不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不关心群众的日常生活,工作决策与现实脱钩,工作方法与民众愿望背离,不立足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甚至于与民争利,就极易导致党群关系对立,甚至于爆发严重的干群冲突。毛泽东长冈乡和才溪乡调查中通篇蕴含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光辉理念,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树立了一个标杆,值得学习与借鉴,是当下推动党的社会调查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2][4][5][6][7][9][10][11][12][13]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6.16.2.352.341.352.1.182.336.336.352.

[3][8]黄春开.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毛泽东才溪乡调查[J].福建党史月刊,2008(12).

[14][1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8.138.

[1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保持党的纯洁性研究》阶段性成果(12&ZD076);赣南师范学院省重点学科“中国史”建设方向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赣南师范学院中央苏区研究中心讲师,赣州廉政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卞吉赋

猜你喜欢

苏维埃毛泽东群众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维埃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论列宁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候选人之规定
戈尔巴乔夫民主化改革失败原因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