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片段品评

2016-02-29冯飘香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两棵树蓬勃石榴树

冯飘香

【片段一】

师: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初读课文后,在同学们的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各有侧重,能用一句话来形容樟树留给你的印象吗?

生:这是两棵蓬蓬勃勃、香气拒虫的樟树。

师:一句话就可以表达完了。如果就这么写,行不行?

生:不行,这样写过于简单,我们就不知道樟树究竟有多么旺盛的生命力,多么可贵了。

师: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先来看樟树的外型。快速读课文第4自然段,作者从樟树的哪几方面写出了它的蓬蓬勃勃呢?用笔画一画。

生:作者是抓住了枝干、树叶和四季常青来写出它蓬蓬勃勃的。

师:你又是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它们蓬蓬勃勃的呢?(引导学生关注:“枝干粗壮”“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师:作者为了让我们感受到樟树的四季常青,还用了个关联词(点红):无论……还是……总是……

师: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

生: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师:无论是春天,还是秋天——

生: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师: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

生: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师:是的,“无论……还是……”强调同一类别的条件,“总是”告诉我们最终结果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再次体会樟树的蓬勃生命。(生读)

师:这样的树,本身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难怪宋庆龄要说:(引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评析】整体感知樟树外在形象的蓬蓬勃勃。抓住作者介绍的顺序,在词句中体会樟树永远蓬蓬勃勃的顽强,最后不忘记把学生的思路从“树”拉到“人”的身上,这樟树的蓬勃生命力是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第一层原因。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就中年级学生来讲,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初步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片段二】

师:大家看课文第5自然段。这一段除了写樟树,还写了什么树?

生:还写了石榴树。

师:我们先来看这招虫的石榴树。一棵树上有三四种不同的虫子,那这棵树会长成什么样呢?

生:树叶上都是斑斑点点的虫洞。

师:石榴树招虫是一时的吗?

生:石榴树一生都要受到虫的侵害。

师:是啊,不光是石榴树,别的许多树都是如此,而根本原因就在于——自身不拒虫!而樟树本身就有一种香气。(引读樟树部分)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红点“可贵”)

师:怕这香气的只是一种虫子吗?

生:不是,是所有虫类都怕它。

师:读完这一段,老师有个问题:不是写樟树吗?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先写其他树呢?

生:通过其他树木和樟树的对比,更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樟树的香气拒虫的可贵之处。

师:在我们平常的写作中,也可以用上这样对比反衬的写法,让自己的想法更加突出。让我们一起对比着来读这一段。女同学读“别的树木”这部分,男同学读“樟树却不招虫”这部分。(生读)

师:这是两棵蓬蓬勃勃、香气永存且能驱虫的樟树。难怪宋庆龄说:(生齐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评析】在上一环节,樟树的外在美已经浮现在学生眼前。这一环节中,就要引导学生感悟樟树的精神,体验它的内在美了。教师先让学生讲讲别的树木有容易招虫的缺点,接着说说樟树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发现樟树的可贵之处。然后,再次让男女生对比着感情朗读,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在读中品味樟树的可贵之处。这样,学生对樟树精神的体会更加直观深入,也更能读懂作者运用对比反衬写法的高明。同时,还渗透了第5自然段先具体再概括的段落结构特点。这一环节结束,让学生把思路转回到大问题上,樟树兼具外在美和内在美,这是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第二层意思。

【片段三】

师:人们为什么要和这两棵樟树留影,作为纪念呢?仅仅是因为这两棵樟树蓬蓬勃勃、香气拒虫吗?如果这样,只要找两棵长在马路边的樟树就行了。

生:因为这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人们才都要与树留影。

师:是啊,课题就给了我们提示。看来,我们还得再去了解宋庆龄。老师这里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关于宋庆龄奶奶的资料,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你从中了解到宋庆龄奶奶是个怎样的人?她和樟树有哪些相似之处?(出示资料,生读)(1)宋庆龄不仅是一个革命的先行者,而且一生为革命工作70多年,正如樟树永远是那样的四季常青。(2)汪精卫曾经用许多钱来收买宋庆龄,要她到他们的伪政府去做官,但是她拒绝了,还把他狠狠地骂了一通,他只能灰溜溜地走了。这说明宋庆龄奶奶立场坚定,保持着高洁坚贞的品质。(3)宋庆龄奶奶一身正气,为了营救革命志士,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终究让敌人害怕,就如樟树一样无畏“拒虫”。(4)宋庆龄奶奶关爱少年儿童,只要有时间,只要是对儿童有利的事,她就会竭尽全力去做。她永远保持着对少年儿童浓浓的爱,她蓬勃的爱,就如樟树的香气永远保持。

师:难怪宋庆龄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宋庆龄舍不得,其实是她对樟树有着特殊感情,她从樟树身上吸取着它的生命力和执著的内涵。她要做一个像樟树一样的人。现在,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和这两棵樟树留影,作为纪念了吧?

生:在人们心中,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看到樟树就像看到了宋庆龄,所以,借着和樟树留影来表达怀念、崇敬之情。

师:人如其树,树如其人!像这样,表面上写一个事物的,实际上却是通过这个事物来写人的写作方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评析】爱一棵树,爱一朵花,往往会不知不觉,但也往往浸润着自己的品性。这两棵蓬勃美丽、品质高洁的樟树,是被怎样的一个人珍爱着?引导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读完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要在樟树前留影呢?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展开讨论。这个教学环节,借助课外补充阅读资料,去认识宋庆龄,感受宋庆龄和樟树的相似之处,感受到宋庆龄的高洁坚贞的革命品质。最后,再次回复宋庆龄说的:“我舍不得这两棵树”,点明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树的第三层原因,其实是她对樟树有着特殊感情,她从樟树身上吸取着它的生命力和执著的内涵。

(作者单位:苏州新区枫桥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两棵树蓬勃石榴树
两棵树
石榴树想法妙
石榴树想法妙
两棵树
阳光照进来的地方万物才会蓬勃生长
凝聚为民履职的蓬勃力量
流火
野草的生命同样蓬勃
可爱的石榴树
素材积累·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