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谁教 教什么 怎么教

2016-02-29刘红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茉莉自然段细节

2006年,在南京市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名师展示活动上,我第一次执教《爱如茉莉》。印象中,那是一场很有声势的活动,南京市的中青年特级,颇有影响力的几位市学科带头人,都一一登台献课,不同的课型、个性的课堂,吸引了不少老师前来观摩。

那时的我,刚评上特级不久,在这样的活动中,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似乎只是个自我宽慰。选中《爱如茉莉》,因为这是一个爱的故事,丰富的细节留下了品味的空间,我希望引导学生揣摩词语感受爱的情意,让茉莉般的爱打动学生,也打动听课的老师们。所以,我执教的自然是第二课时,围绕了一个问题“从哪里感受到像茉莉一样的真爱”,课堂上点拨学生读读句子,品品词语,谈谈感受。当然也少不了画面和音乐,最后的拓展环节,悉心制作的课件,闪过一张张流淌爱意的照片,配合着充满激情的吟诵,课堂气氛热烈而感人。

这就是九年前我的语文课堂:关注了品词析句,但关注的目的主要在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熏陶;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但不乏硬牵,逼让学生感悟老师的感悟;追求教学效果,但流畅的课堂、积极的发言、深情的朗读,或许遮蔽了教学的意义,湮灭了真正的学习。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那节《爱如茉莉》,首先是在“为谁教”上有失根本。因为些许功利的思想,从选课文到教学环节设计,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喜欢与感动,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项,试图用激情点拨与朗读渲染课堂的精彩。其次,在“教什么”与“怎么教”的考量上又失偏颇。我自以为“教什么”很清楚,课文摆在那儿,关键词能看得到,而“怎么教”却是门技术,需要付出智慧。当我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而忽略原本更重要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时,我的教学目标就窄化为了读懂课文,我“导”的重点也就放在了内容理解上,而非语文课程的特点,也是学生“学”的难点,即语言运用上。

2014年,我再教《爱如茉莉》。这次是在省级的一个培训活动上,和年轻教师同课异构。九年后,我褪去了浮躁,淡去了功利,再读课文,再备设计,我清楚的知道为谁教,教什么,怎么教。

我面对的是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爱”这个字眼对他们来说,不再羞涩与神秘。他们读得懂《爱如茉莉》,只是还不能很好体会这份真爱是心中有他人,是相知与付出,是要点点滴滴地践行。他们或许读到的只是《爱如茉莉》这个故事,却不一定能发现表述这个故事的种种技巧,比如细腻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特别是穿插全文的看似不经意,实则很用心的景物描写。我为这些学生教学《爱如茉莉》,就是要让他们学会用语文的眼光,自主寻找、收获语言之道、情意之美。

于是,教什么,首先纳入到我的思考。语文基础不能丢,该读准的字音,该写美观的生字,该理解的生词,该读熟的课文等,都要在课堂上一一落实。梳理课文脉络,把握主要内容,了解表达顺序,这是高年级学生阅读教学的内容,也是现下学生较薄弱的能力,应该课课训练。扣住细节体会爱的真谛,抓住景物描写感受表达效果,这是本课特有的写作方法,要作为重点促发学生有所领悟。教材是个例子。学了《爱如茉莉》,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追问“我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鼓励他们将掌握到的“做人”与“做学问”的本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中,不断丰盈道德情感与语文实践,享受生命的成长。

有了教什么,就有了目标与方向,怎么教,常常会应运而生。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选择怎样的方法,一个根本,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充分的自主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让课堂充满沸腾的理智生活。一个重点,是要运用“语文”的方法,听说读写,多读多写,点拨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悟、熏陶与积累。因此,《爱如茉莉》的教学,有了课堂伊始的辨音、听写;有了默读、静思、旁注、朗读、讨论;有了改变课文“序”的板块重组,引导学生在课文中走几个来回,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了由读学写,读写结合。

为谁教,应该是根本,是核心,创造适合儿童的语文教育,必须作为我们追求的永恒目标。偏离了教育的主体儿童,抹杀了儿童的灵性与个性,再丰富的内容、再精妙的教法,都不具备意义和价值。教什么,应该比怎么教更重要,需要教师认清教材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教材并非教学之核心。教师要炼就火眼金睛,不只看到教材内容,更要洞察课程内容,赋予教材的“原生价值”以“课程价值”,对教材进行再开发,选择、组织,使“教材”成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材”。

时隔九年,两教《爱如茉莉》,我不能说第二次就教得很好,但至少九年后的我,因为逐步在厘清“为谁教、教什么、怎么教”,我的课堂有了新意,语文味儿也愈发浓郁、美好。

【附1】《爱如茉莉》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 指名读课题,提示“茉莉”是本课生词,都读第四声。师生合作写课题,学生写“茉莉”。(提示“茉”的下半部是“末”。)

2. 检查预习情况,听写词语。

(1)第一组词

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缕缕幽香

(2)第二组词

清醒含笑 揉揉胳膊 打哈欠

先听老师报词,仔细听,判断老师读音是否正确。

点拨:“膊”字单念第二声,在“揉揉胳膊”中,读轻声;“欠”字单

课堂

念第四声,在“打哈欠”中,读轻声。

3. 校对、纠错。特别注意本课生字“缕、幽、揉、胳、膊、欠”的写法。强调“幽”的笔顺,提示中间一竖写得长一些,把字写美观。

4. 看看这两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1)第一组词语是描写茉莉的。

见过茉莉吗?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茉莉。

看图,欣赏茉莉花。

(2)第二组词语是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

点拨:像这样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放到文章中,我们就叫作“细节”(板书:细节)。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那是指做事情。对一篇文章而言,“细节表达情意”。我们读文章就是要抓住一个个细节,读进去,读深刻,读懂细节背后的情感。

指导读词:(师说)一个细节——(生读)“清醒含笑”;(师说)两个细节——(生读)“揉揉胳膊”;(师说)三个细节——(生读)“打哈欠”。

5. 默读课文,“爱如茉莉”,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梳理课文脉络:父母的爱表现在哪里?

(1)第6—8自然段:妈妈的爱就是让爸爸吃上饺子,“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爸爸的爱就是顾不上吃饺子,“便直奔医院”。

(2)第9自然段:妈妈“恬静的微笑”,爸爸“紧握”的手,他们相爱。

(3)第10—12自然段:爸爸不敢睡,这是爱。

(4)第13—16自然段:妈妈不敢动,这还是爱。

二、品读细节,感受真爱

妈妈生病住院了,爸爸去医院照顾,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处处充满着爱。这是一份淡淡的却很真切的爱,它体现在爸爸妈妈的一个神态、一个动作、一句话语的细节里。这样的爱是需要我们走进去,细细品味才能读懂的。请再读读课文,勾画出最打动你的细节,想一想,你会有更深的感受。

1.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细节,静思、旁注。

2. 学生轻声朗读勾画的内容,读出情意。

3. 交流:哪个细节最打动你?好好地读给我们听,让我们分享你对爱的感受。

(1)第6—8自然段

点拨:

“虚弱的声音”:妈妈自己生病了,却还担心爸爸饿着,担心爸爸吃不下饺子,这就是爱,简简单单。

“直奔”:读准“奔”,抓住“奔”的意思,体会爸爸心里只想着生病的妈妈,时刻牵挂着妈妈,这份爱那么真切。

指导朗读:读出“虚弱”的声音,读重“直奔”的情意。

(2)第9—16自然段

点拨:

爸爸:“睡眼蒙胧”“布满血丝”“打哈欠”——因为牵挂没睡好。爱,就体现在这份牵挂里。

“轻轻”“蹑手蹑脚”“拉”——怕惊醒妈妈。

“紧握”“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心里只想到妈妈。爱,就体现在这份忘我里。

妈妈:“恬静的微笑”“清醒含笑”“不敢动”“手脚都麻木了”——虽然生病了,虽然也没有睡好,但心中想着爸爸,感受着爸爸的爱,觉得很幸福。爱,就体现在这份默契里,爱是相互的,爱能给人快乐。

指导朗读:读出细节,根据提示语读好对话。

4. 这样的爱像茉莉吗?

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读懂作者映子的情感变化,体会妈妈说的真爱就像茉莉。

抓住“差点笑出声来、咽了回去——不禁怔住了——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思考:“我”为什么笑,又因什么而“怔住”,最后一个“哦”,终于明白了什么?

三、聚焦景语,体悟表达

1. 课文学到这儿,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引导学生关注这件小事中插入的景物描写,对这样的语言表达进行追问。

预设:

(1)课文开篇为什么写“那是一个飘浮着橘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改成“一天黄昏”是不是更简洁呢?)

(2)第9自然段为什么要描写“初升的阳光”?

(3)第17自然段为什么要用一整段再描写茉莉?

2. 交流讨论:为什么在讲述故事中要插入这些景、物描写?

(1)“那是一个飘浮着橘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开篇景色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并为全文定

课堂

下了感情的基调:美丽的景色,一定是个美好的故事。

(2)“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表面写阳光,其实是在赞美父母间美好的真爱。至爱无声,任何表白都是那么苍白无力;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美好。一切景语皆情语,第9自然段借景抒情,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3)“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其实,茉莉还是那个茉莉,因为承载着爱的真谛,在我们的眼里显得“更加”美好;如茉莉的爱,是情意绵绵的爱,散发着“缕缕幽香”;此刻“钻”进我们心中的已不仅仅是香味,而是真爱的情意,将永远铭记。结尾处的景物描写再次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感情朗读景物描写的句段,引导学生体悟在文中不同段落处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或渲染气氛,或抒发情感,或烘托人物,或突出主题等,我们要学会赏析,更要学会运用。

四、回归生活,传递真爱

《爱如茉莉》向我们讲述了爸爸妈妈那份如茉莉一般平淡而美好的爱。其实,这样的爱不仅仅是在夫妻之间,真爱,无处不在,就在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神情,一个个日常的生活细节里。真爱无痕,大爱无形。

看——(出示ppt画面,配乐,师吟诵)

爱,是风雨中一把结实的伞/爱,是阳光下一回翠绿的游戏/爱,是青春时牵起的手/爱,是垂暮时挽起的臂/爱,是欢喜地喂你一碗面/爱,是真心地让你先吃第一口饭/爱,是放学的路上齐唱的歌谣/爱,是生病的床边围聚的身影/爱,是……

(学生接下去说:爱,是生病时,妈妈温柔的抚摸;爱,是同伴摔倒时,我伸出的双手;爱,是小鸟受伤了,我为它包扎伤口……)

(师)爱,无形无痕;爱,至纯至美。同学们,让我们珍惜并且给予这如茉莉般的真爱吧。

五、布置作业

在你心中,爱像什么?选择你看到的、听到的,或是经历的一件事,写一篇《爱如》。要求:学习《爱如茉莉》的写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爱,并恰当地运用景物描写。

【附2】《爱如茉莉》文本解读

茉莉香韵

《爱如茉莉》,苏教版五下的课文,一首清香淡雅、至纯至美的爱之歌。走进作者笔下父亲母亲的情感世界,没有山盟海誓的火辣表白;没有卿卿我我的甜蜜偎依;没有生离死别的缠绵情怀,只有缕缕的茉莉幽香,沁人心脾,久久回味。那,就是爱的芬芳,爱的真谛。

真爱究竟是什么?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妈妈生病住院了,爸爸去医院照顾”,普通极了的事儿,但在一个个特定的场景中,在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神情的细腻间,在弥散着茉莉的怡人香气里,我们的心灵被温暖了,有一种领悟和感动涌上心头,原来真爱无痕,大爱无言,一如茉莉。

爱如茉莉?

文章开篇,在飘浮着橘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中,故事开始了。文中的“我”,青春年少,被小说中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那样的爱情,怎不令人赞叹、羡慕!书中的爱情只是引人入胜的故事么?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爱么?爱情到底又是怎样的颜色和滋味呢?“我”好奇、“我”思考。“我”将这一个古老却又永恒的话题,抛给了在一旁修剪茉莉花枝的母亲——“妈妈,你爱爸爸吗?”“真爱像什么?”妈妈似乎是不经意地给出了答案,“随手”一指——“就像茉莉吧”。

爱如茉莉?那平淡无奇的茉莉?茉莉的素净、纤小、平凡又怎能承载爱情的浓烈、奔放与高贵!“我”不以为然,不得其解,爱怎能如茉莉!自然而然地发问,简简单单地回答,明明白白地凸现了文章的中心,也为引出下文作了巧妙铺垫。

爱如茉莉!

终于有那么一天,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儿,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爱如茉莉”!

妈妈答应包饺子给出差回来的爸爸吃,因为得急病住进了医院,嘱咐“我”买现成的饺子煮给爸爸吃,爸爸发现后却径直奔到了医院。此时,“我”听到的是妈妈“虚弱”的声音,她病得不轻,没有气力,她需要静静地躺着,好好地休息。可是,当她醒来后,却惦记着自己的丈夫,惦记着让丈夫吃上自家饺子的承诺,惦记着要给丈夫团团圆圆回家的感觉。“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

课堂

去的。”又是一个“记住”!妈妈懂爸爸呀,知道爸爸会担心、牵挂,会吃不下饺子,饿着肚子。她要清楚、郑重地叮嘱女儿,吃完了再告诉他。然而,爸爸又何尝不懂妈妈呢?他们心有灵犀,相知相爱。饺子没有妻的味道,那是买的;女儿闪烁其词,那是在编着谎话;出差回来没有迎上的温暖,妻不在!一定出了事儿!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好一个“直奔”!可以想象,爸爸是怎样风尘仆仆地冲向医院;是怎样一脸焦虑地推开病房门;又是怎样紧挨着床边坐下,凝望着妈妈,却只轻轻地问一句:“还好么?”此后,爸爸每天都去医院看妈妈。

接下来的故事里,作者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集中为我们描绘了几个特定的场景。最感人的是“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好一幅温馨的画面。妈妈的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宁静、甜美,没有病痛的愁苦,只有爱的满足。爸爸“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只有“紧握”才能知晓妻的动静,才能随时为妻做些什么,也才能放心地迷糊一小会儿。看着这一切,“我”不禁怔住了,原来爸爸和妈妈彼此爱得深沉!“我”似乎明白了,真爱就如手指间流逝的岁月,就是心灵的相通相随,就是默默的牵挂,静静地守候,如同盛开的茉莉,淡雅却芳香。“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这爱的情景,多么美好!是的,爱的力量、爱的情意能感染一切。看,“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连阳光都不忍打扰这对深爱的人儿,悄悄地“探”进来,为他们祝福,和他们分享爱的幸福。在这一段文字里,作者充满情感地描写了人与景,事小,景美,情真,人景相融,爱意共生,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美好;至爱无声,任何表白都是那么苍白无力。

在第二和第三个场景中,我们读到的是,爸爸告诉“我”不在陪床上睡觉,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妈妈;而妈妈为了让爸爸睡好觉,手脚被压麻木了也不敢惊动爸爸。一个“不敢睡”,一个“不敢动”,那样的相知与默契,心里只有对方,只要对方能睡个好觉,这份忘我、无私地给予,不就是最深沉、最真挚的爱么?透过一个个细节,“睡眼蒙昽”“轻轻放下妈妈的手”“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布满血丝的眼睛”“边打哈欠边说”“清醒含笑的双眸”,我们感动,这份爱的表达方式是用行动来诠释的,朴实无华,而又真真切切!这不就如茉莉么?平淡无奇却香气怡人。

爱如茉莉……

文章是以茉莉来譬喻真爱的。这一极其平常的花卉,贯穿全文,随着故事的展开,被赋予深刻的内涵,印记在我们的心里。开篇妈妈修剪茉莉花枝,暗蕴着她爱这种花,这花儿正是她对生活的理解,对爱的感悟,“真爱就像茉莉”。爸爸叮嘱“我”去医院看妈妈要带上一大把茉莉花,这是爸爸的细致与体贴,知妻爱茉莉,送妻多温馨,此时的茉莉已然化身为爸爸对妈妈的深爱。当“我”目睹了病房里发生的一切,从爸爸妈妈细微的动作、神情、言语中感受到他们彼此深爱时,“我”才真正品味了茉莉,“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茉莉呀,因为承载着爱的真谛,“洁白纯净”,真挚无私,在我们的眼里显得“更加”美好;茉莉暗暗流淌的花韵,浸润着生命的芬芳,那飘散的“缕缕幽香”,映衬着爱的情意绵绵,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永远铭记,永远温暖。“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回应了开篇,“我”恍然大悟,终于读懂了妈妈,读懂了真爱。篇尾“爱如茉莉”的往复咏叹,看似简单实则韵味深长,留给读者揣摩想象、个性解读:或许是赞叹,大爱无痕,真爱无言;或许是感慨,这样的爱,至真至纯,令人向往;或许是启迪,以后的日子该如何去珍惜爱,给予爱;或许是回味,茉莉的雅致幽香,真情的美丽可贵……

《爱如茉莉》,留给五年级学生的,是启发他们懂得这样的爱不仅仅是在夫妻之间,爱,无处不在,就在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神情,一个个日常的生活细节里。那是为爸爸妈妈端上一杯水,那是向同伴投去鼓励的目光,那是把跌落的小鸟送回蓝天……《爱如茉莉》也启发学生懂得读书、写文,要用心体会、细致描绘,细节、景物蕴含情感,表达心意。

茉莉香韵,甘醇,醉人。

(刘红,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副校长)

猜你喜欢

茉莉自然段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水中的茉莉
茉莉雨
茉莉雨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美丽的秋天
茉莉情
画画
圣诞节的四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