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在职工素质提升中作用发挥的思考
2016-02-28江苏省兴化市总工会王军
□江苏省兴化市总工会 王军
工会在职工素质提升中作用发挥的思考
□江苏省兴化市总工会 王军
企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素质是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列为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个“更多依靠”。全国总工会下发的《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5--2019年)》,明确提出了工会要发挥“大学校”作用,加强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术技能素质、科学素质、民主法治素质和健康安全素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因此,工会要把大力推进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努力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作为必须担当的重任和长期战略任务。
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与发展需求的关系
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综合国力强盛的象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也是职工个人形象、素质、能力的重要体现。
1.职工素质提升与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
企业的发展壮大关键要靠人,人的因素决定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适者生存,实现健康、持续、快速、向上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产品研发、销售服务等所有的一切运行全部要依靠职工完成,因此,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考量着职工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制约和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命运。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需要的不仅是适销对路的产品和高效优质的服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是企业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当前,企业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投入,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要求将在新一轮发展的进程中进一步显现,对劳动者的适应能力、技术能力、工作能力也同步提出了要求,因此,提升劳动者素质与推动企业发展,提升企业效益息息相关。
2.职工素质提升与职工自身发展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既懂技术又能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这就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足以保证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工会担负着维护职工政治民主权益、经济劳动权益和精神文化生活权益的职责,如何保障职工有体面的劳动、有体面的学习,有体面的生活,维护职工的经济劳动权益是根本。如何把职工的劳动权维护好,关键就是要让职工有适应工作和岗位需要的一技之长,有吃饭的本领。职工队伍的多元化,带来了工作中诸多新情况,工会除了要搭建职工素质提升的学习平台,强化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教育也不能放松,要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我与企业同命运、共发展”的观念,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爱岗敬业、踏实劳动,干一行、精一行、会一行,把自已练就成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和个人发展的意愿。
3.职工素质提升与社会进步发展的关系。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经济社会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高水准的国民素质尤其是劳动者素质,是支撑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基础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培养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着眼的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战略全局。今天,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力度和速度空前加大,高科技及其产业竞争空前激烈,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工人阶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就必须进一步增强主动性、发挥创造性、发展先进性”要求,必须以强大的人才队伍做支撑,以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做保障。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国民素质特别是广大劳动者素质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推动建设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
工会在职工素质建设方面的作用发挥
工会作为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必须以全新的思路、视野去关注职工素质提升工程。近年来,兴化市总工会创造优势、利用优势、发挥优势,通过“五个一”做法,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积极有效地推进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建设。
1.明确一个主题,创新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在传统培训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了拓展和延伸,明确了“立足岗位创佳绩、转型升级建新功”主题,细化“十、百、千、万”活动内容,制定了十大工种技能培训,百名职工入选人才库,千名职工技能等级提升,万名职工参加技能培训的实施目标,在技能培训的载体上进行了创新,通过整合资源,全力打造总工会、人社局、教育局(职校)、乡镇(企业)“四位一体”的职工技能培训长效机制,聘请技校教师针对企业实际用工需求,组织开展“技能培训进企业”活动,深入到工厂车间,免费为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职工技能操作水平。
2.突出一个抓手,搭建职工创先争优平台。以创建“工人先锋号”这一传统活动为抓手,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活力,提出了更加贴近企业和行业特点的创建目标:工业企业“比管理、赛效益领先,比创新、赛技术进步,比安全、赛节能环保,比素质、赛能力过硬,比争先、赛一流业绩”;窗口行业“比服务品质、赛仪态仪表,比服务水平、赛技术技能,比服务管理、赛严谨高效,比服务环境、赛整洁优美,比服务设施、赛安全便捷”;重点工程“比工期、赛施工进度,比质量、赛优质工程,比安全、赛规范施工,比管理、赛文明施工,比效益、赛节能降耗”,并形成了命名表彰、定期检查、奖励激励等长效机制,在全市职工中形成了创先进、争优秀、做表率的浓厚氛围。
3.立足一个载体,推动职工自我价值实现。抓住职工素质提升与企业转型升级的结合点,以职业技能竞赛这个载体,连续10年开展了“万名职工大练兵、十大工种大比武”活动,让职工在投身企业发展中提升技能,实现自我价值。而且,通过开展技能竞赛,促进企业转变对员工的管理方式,从传统的劳动管理向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转变,引导职工踊跃参加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合理化建议等活动,从而催生出一批蓝领精英。
劳动竞赛启动仪式暨兴化市十大工种湿拉工捻股工技能竞赛
4.彰显一个品牌,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发挥劳模先进的示范引领作用。兴达公司董玉华的创新工作室迄今获得国家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董玉华也被企业誉为“成果发明第一人”。以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动金蓝领工作室的创建,激发职工积极投身技术创新的热情,实现自我价值。每年“五一”节期间,通过表彰“十佳金牌工人”、举办劳模事迹宣讲暨职工文艺演出,扩大劳模影响。
5.夯实一个阵地,营造职工素质提升氛围。积极构筑工会大讲堂这一主力阵地,组织安排大型的专题讲座、业务培训、工作交流等,引导职工学知识、学技能,营造素质提升的浓厚氛围。今年已组织各类岗位技能业务培训近20次,有效提高了职工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发挥工会流动讲堂作用,开展“企业之行”活动,提供健康、法律、心理等一系列专题知识讲座,直接服务企业和职工。同时,广泛开展职工读书活动,打造书香工会品牌,有效提升了职工的学习能力,通过每年评选十佳“书香工会”、十佳“书香职工”,激发职工读书学习、增长才干的热情。
工会的服务职工素质提升工作壮大了高技能人才队伍,但是,纵观职工队伍素质的总体情况,还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重点体现在:一是高技能人才总体比例偏低,由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本高、周期长,还将会在较长的时期内,不能充分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二是一些行业、企业技术培训力度不大,急需各类企业建立“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三是在组织职工技能竞赛、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中,职工的参与面还不够广,特别是外资、私营企业职工参加人数较少。
推进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思考
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工会组织要站战略高度,以维护职工学习权、发展权为抓手,以推动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为载体,通过教育培训推进职工知识化进程。
(一)不断扩大社会影响,提高对职工素质工作的正确认识。工会组织要发挥阵地优势,借助自身的宣传平台,教育引导职工转变观念,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要运用网站、报刊、微信等媒介宣讲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素质提升成才的典型,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人努力成才的良好氛围。通过典型示范引领,用榜样力量来教育职工,将职工中蕴藏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出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证和精神动力。工会要发挥“大学校”作用,推进素质提升激励机制,倡导将职工的个人素质高低与劳动报酬挂钩,与职称评定和岗位评聘挂钩,让职工得到实惠和奖励,由“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转变,提高职工学知识、学技术、学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不断创新培训载体,促进和帮助职工成才。当前,中央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对工会推进职工素质工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应对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首先工会要学会积极主动地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根据企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职工需求,切实开展职工素质教育培训,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等活动;再则是要把职工素质提升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弘扬企业精神,陶冶职工情操,激发职工斗志,把职工素质提升工程这个工会工作品牌做实、做精。
(三)不断强化源头参与,健全和完善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环境。职工素质提升是一项涉及社会和民生的系统工程,是工会服务职工职责所在,主业所在,工会要不断强化主业主责意识,积极参与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技能人才培养、使用、管理等相关政策的制定,呼吁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性制度保证;要借助指导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平台,把职工的技能素质提升激励机制以及经费投入和使用等条款写进集体合同,引导企业营造激励技能人才、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让职工学习技术有动力、掌握技术有激情、发挥技术有干劲,真切地感到有技术和没技术的区别,大力营造有技术就是光荣、有技术就是财富,当金牌蓝领、技术工人就是香饽饽的氛围,真正把职工素质提升工作做出成效,让企业和职工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