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铸成日记里的开国大典
2016-02-28王凯
文/王凯
徐铸成日记里的开国大典
文/王凯
资深报人徐铸成先后在《大公报》和《文汇报》工作,从一名普通记者、编辑成长为著名的新闻评论家和新闻学家。徐铸成有记日记的习惯,在几十年的新闻生涯中,写下了大量的日记,这些带有生命个体体温的私人记忆,记录、见证了解放战争、建国大业、朝鲜战争等诸多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他的1949年日记,更是从一个参与者的角度,再现了新政协会议及开国大典的种种细节和真实场景。
北上
1949年9月4日,上海《文汇报》管理委员会主任兼总主笔徐铸成赴北平参见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
徐铸成与《文汇报》渊源很深, 1938年初,《文汇报》在上海福州路436号创刊,创办人严宝礼担任总经理,徐铸成主持编务。在日伪残酷迫害的情况下,《文汇报》坚持宣传抗战,不足一年即被迫停刊;抗战胜利后,《文汇报》复刊,徐铸成再度出任总主笔,反对内战,呼吁民主与和平,遭国民党当局查封;严宝礼、徐铸成等人将资金设备转移香港,《文汇报》在港出版,上海解放后,《文汇报》在上海复刊,徐铸成第三次出任总主笔。
参加新政协会议的新闻界代表共计14人,其中候补代表2人,包括徐铸成、王芸生、赵超构、金仲华、恽逸群、储安平、刘尊棋、杨刚、邵宗汉、胡乔木、陈克寒、邓拓、徐迈进、张磐石等。文史学者傅国涌在《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中如此评论:“这个名单的安排很清楚,除了徐铸成、王芸生、赵超构、储安平代表四个党外有代表性的民间报刊,其余多是共产党人。”可见新政权对徐铸成还是非常信任的。
但徐铸成对新政权的宣传套路还是有些不适应,幸亏当时的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夏衍也是报人出身,“最能体谅老知识分子心态,遇事推心置腹,披沥交谈”,所以徐铸成、严宝礼等人心情舒畅,对未来和前景充满了信心。
9月4日中午,严宝礼在家中为徐铸成饯行,作陪的有陈虞孙、柯灵和郭根等,都是原《文汇报》的老人。席上,“谈报馆今后计划,盖自上海解放,报纸复刊以后,对新的办报方法,时不能适应,销数远不如《解放日报》及《新闻日报》《大公报》。近月稍好,发行已超过二万六千矣(9月4日日记)”。
下午3时,徐铸成先到百老汇大楼,两小时后,由百老汇直接驱车至火车北站登车北上。徐铸成与王芸生、赵超构、金仲华等老友同车而行,旅途颇不寂寞,沿途村镇逐渐恢复正常生活,所经车站也得到修复。车过山东德州,徐铸成下车购西瓜一只,与王芸生等人分享,“瓜约重二十斤,甚甘冽”。9月6日下午抵达北平,“全程行四十四小时,交通之改进,殊足惊人。大约再过些时候,可以恢复战前三十六小时之速度矣(9月6日日记)”。
到车站迎接的有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徐冰,还有黄炎培、杨卫玉、俞寰澄等人。随即到驻地休息,徐铸成等人住在东四一条,原来是外国人设立的华文学校,现改为招待所,赴北平参加新政协会议的文化、科技、教育、妇女界代表都住在这里。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部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在天安门前接受检阅。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参加新政协会议
新政协会议定于9月21日正式开幕,9月7日下午,即徐铸成等人抵京的第二天,就在北京饭店大厅开了一次预备会议,周恩来向各位代表报告了会议筹备经过,主要有以下四项:草拟共同纲领;代表产生经过;草拟人民政协组织法;草拟人民政府组织法。周恩来还报告说:“国家名称,本来有提‘中华民主共和国’‘中华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者,现决定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年号为公历,国旗、国徽、国歌均经筹备小组拟有初步意见,提请大会讨论决定。”
参加新政协会议的各位代表分布广泛,徐铸成对此印象颇深,他在9月7日的日记中专门记道:“开大会代表共四百人。年龄最长者萨镇冰(九十二岁),其次为张元济、司徒美堂、周善培,均八十五以上。最小者二十二岁,为学生代表。周公说:这可是‘四世同堂’。特邀代表中,有孙夫人、程潜、傅作义、张治中、邵力子、吴奇伟及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等。”
9月21日晚7时40分政协会议正式开幕,因为防空原因,所以会议在晚上举行。开会地点是中南海怀仁堂,此处在李宗仁时代,曾为北平行营大会议室,“现经扩展修建,有座位四百余席,恰敷代表数。列席及旁听则坐后面休息室内。后面的草坪,不远处可见一楼,即当年曹锟被冯玉祥囚禁之延庆楼(9月17日日记)”。
大会会场布置庄严,主席台悬挂孙中山及毛主席画像,上面有新通过的国徽。筹委会秘书长周恩来首先报告大会筹备经过,随即通过89人主席团名单,林伯渠当选为秘书长。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张澜、李济深登主席台,朱德宣布大会开幕,毛主席致开幕词,几乎每句话都博得全场掌声,徐铸成印象最深是“我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们从此站起来了”,他把这句话记到了当天的日记中。
散会时已经深夜12点,徐铸成心情愉快,在日记中以形象、轻松的笔调写道:“今日大会开幕时,忽雷电交加,大雨如注。散会时步出,已满天星斗矣。”
随后几日连续开会,徐铸成日程安排虽然很紧张,但他在开会之余仍关注着《文汇报》的情况,他在9月25日写道:“看到二十二日、二十三日本报,开幕日专电均当天登出,而《大公报》《解放日报》则未见,可见熙修(浦熙修)之努力和工作深有经验。……又二十二日社论,想为平心兄(李平心)执笔,大意都按我信中开列的几点。比其他各报有内容,有新意。”徐铸成还在日记中作了反省,认为自己最近写文章太少,对有些新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回沪后应多读书,多研究,多学习,多写写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文章。日记属于私密的个人记录,徐铸成的反省应该是他的真心话,这也是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共同的心声。
9月30日下午,政协举行最后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大会宣言,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徐铸成专门在日记中解释说:“在大会酝酿名单时,副主席原只定五人,后有人提出,副主席中无一为北方人,乃加推高岗。”
“最难忘的一天”
徐铸成10月1日的日记篇幅很长,他在开篇中这样写道:“今日为国人最兴奋之一日,亦为余最难忘的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今日开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
当时国内还有一些地区尚未解放,为了防止敌特破坏和意外事件发生,开国大典的时间和地点都是严格保密的,直到10月1日上午10时左右,才由新华社向全世界公布。徐铸成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下午二时,余与代表们乘车鱼贯赴会场,街上已悬满五星红旗。至天安门,由后门绕至天安门城楼,举目看到东西长安街及户部街、西皮市等处,皆挤满群众队伍,估计共有二十万人参加。三时,大会开始,毛主席等就位,鸣礼炮一百二十响,毛主席亲自升旗。闻此装置,由技术人员连夜装好者。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并大声高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全场一片欢腾,余亦感极泪下。
随即,毛主席宣读第一号公告,任命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毛泽东为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4时,检阅仪式开始,先是解放军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继之为各界群众队伍,检阅共历三小时。
徐铸成与老朋友、民革中央常委郭春涛并倚城楼观看了开国大典全过程,1928年国民党政府“底定”京津时,也曾在天安门举行庆祝大会,由北平政治分会主任张继主持,吴稚晖代表中央政府致词。当时郭春涛担任第二集团军政治部主任,代表冯玉祥发言,而徐铸成刚进入新闻界不久,也在现场采访。徐铸成记得吴稚晖说过“你不好,打倒你,我来干,不要来而不干”的话,郭春涛对此也是记忆犹新,谈及此事,两人唏嘘不已,徐在日记中写道:
问有何感想?春涛沉吟有顷,说:“如蒋不如此倒行逆施,今日亦当为主角欤?”余则谓历史人物,往往如此:拼命抓钱,排除异己,最后两手空空,成为孤家寡人,殆即所谓历史的辩证法欤?
徐铸成在天安门城楼还遇见了当年旧识李书城,李书城是同盟会元老,曾任黄兴的参谋长,他还是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的胞兄,当年“一大”就是在李书城公馆召开的。1949年,李书城应毛泽东之邀参加了新政协会议,并出任新中国第一任农业部长。徐铸成在10月1日的日记中专门记了李书城一笔,他笔下的这位老者,“神采奕奕,不似六十八岁老人”。
从徐铸成的开国日记可以看出,解放初期民主生活是“相当充分的”(徐铸成语),各界人士特别是上层人士都发自肺腑地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也
决心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以适应新形势需要。
摘编自2016年9月30日《团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