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纸媒转型发展探析

2016-02-28胡盛龙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报业传统媒体转型

胡盛龙

(南昌日报社,江西 南昌 330008)

“互联网+”背景下纸媒转型发展探析

胡盛龙

(南昌日报社,江西 南昌 330008)

作为传媒产业的新兴产物,互联网以其及时性、互动性和免费性三大显著优势,向传统媒体——报业发起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也为其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论述“互联网+”背景下传媒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优势,指出互联网为报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析作为传统媒体的报业如何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

“互联网+”;纸媒转型;报网融合

信息技术的进步引发了信息传播的革命,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改变了传媒生态格局,推动了行业思维的深刻转变。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主流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会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发表关于媒体融合的重要讲话,为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一年多来,传统报业的转型以及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在政策、市场和媒体自身的驱动下走进了深水区,也引发了我们对当前报业发展变化的思考。

一、互联网对传统报业的影响分析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理论告诉我们,媒介本身的存在改变了人类认知世界、感受世界和以行为影响世界的方式。互联网技术的到来使得人们获取信息、接受信息的行为习惯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来说,由于消费方式与文化观念的改变,报业的传播内容、传播模式在年轻一代中的影响力、流行度逐渐降低。在多种力量的挤压下,报业的原有市场发展空间有越来越小的趋势,市场缩小的同时加剧了报业间的竞争,使得收入增长和利润进一步萎缩,报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上海报业集团高层认为,未来五年将会出现“三个一批”,即一批传统主流媒体将退出历史舞台,一批传统主流媒体转型成新型主流媒体,一批新媒体将转型成新型主流媒体。不难看出,上海报业集团的结论是充分尊重事物发展规律,遵循新闻规律的科学研判。其实,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坐标,传统报业已经逐渐在强化互联网思维,创新理念观念、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建设新型采编流程,拓宽新闻传播渠道,探索媒体融合发展模式,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诚然,时下的传统报业和新媒体融合还不够快,同步发声、同频共振的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传统报业的决策者们已然领悟到,传统报业如若能全面转型、融合发展,就能跑赢当前的危机,反之就会遭遇危机,甚至是消亡。

二、传统报业的核心竞争力仍在

时下对国内传媒发展有个总的判断:北上广深一线传媒将走向资本运作为主,会有一些突破,生存问题不是很大;二线维持生存,必须仰赖政府;三线一家党报挂一张其他都市报会大批破产,很有可能走向财政供养模式。那么,新媒体的出现,是否就真的意味着传统报业的消亡呢?

其实不然,传统报业的“蓝海”关键在于与新媒体的融合。一方面,传统报业可以打破固有模式和区隔,充分实现内容、形式、渠道和终端的重组和融合,从而实现区域、用户人群和市场覆盖的跨越,而不受限于特定传播、发行渠道网络建设。另一方面,传统报业所依托的传播途径仍将满足特定人群的需要,并可能与新媒体途径形成互补和呼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据相应市场。更重要的是,媒体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是内容,而在这方面,传统报业仍具有很大的优势。传统报业拥有专业素质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职业精神高尚、思想方法科学、认识问题深刻的编采人员,他们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权威,这是眼下传统报业市场竞争中的最大财富。而报业要做的就是不断拓展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品质上追求权威,在传播上注重快捷精简,在服务上注重分众化互动化,在展示上实现多媒体化,通过优质内容吸引受众,赢得发展优势,从而有力推动传报业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

三、报业转型发展策略分析

融则通,通则活。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当然,媒体融合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时间环境与空间环境的融合、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的融合、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的融合、虚拟环境与真实环境的融合,最关键的是技术的融合和经营方式的融合。

传统报业要实现报网融合,实现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做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优势互补,并行并重,将自身打造成新型主流媒体。

在技术层面,国内多家报业集团纷纷提出了“中央厨房”“全媒体中心”等概念,“两微两端”也都做得有声有色,有的甚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调整报业结构,集中精力、人力、财力推动报业与互联网融合,更有甚者直接让纸媒整体转型成新媒体,力度不可谓不大。

转型融合的方向是明确了,但转型融合的最终目的是推动报业的发展,尤其是推动报业经济的发展,最终落脚点不得不落实到经营方式融合上来。就这点而言,纵观国内各家转型融合相对成功的纸媒,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在大批转型融合的纸媒中,有的提出“村村冒烟”,成立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项目小组;有的提出“蚂蚁雄兵”,以个人为单位搞经营策划;有的实行“集团兵”作战,期待大策划大效益大产出……即使是由东方早报成功转型来的澎湃新闻,也没能走出社会效益大、经济效益不尽如人意的尴尬局面。但有一点必须肯定,那就是它已经逐渐迈上了正轨并开始显现出蓬勃生机。

[1]欧阳文全.媒体融合:党报创新发展必由之路[J].中国报业,2016(9):62-63.

[2]韩少林,谭亲璐,王兵.媒体融合发展与党报版式创新[J].新闻论坛,2015(4):37-39.

[3]邓寒冰.媒体融合趋势下的党报变革[J].科技传播,2014 (22):105.

G219.2

A

1674-8883(2016)16-0392-01

胡盛龙(1979—),男,湖北黄梅人,记者。

猜你喜欢

报业传统媒体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报业转型路径——报业地产走势探析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