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娱乐化时代网络直播的审美心理分析
2016-02-28牛任重
牛任重
(长春理工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泛娱乐化时代网络直播的审美心理分析
牛任重
(长春理工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网路直播作为自媒体的新兴代表事物,成了公众认识世界的有力渠道。泛娱乐化时代,媒体为娱乐而娱乐,网络直播的迅速火爆正满足了公众的这种审美心理需求。本文从搏出位、从众、窥视、补偿四个心理特征入手,分析了网络直播所满足的审美心理,并总结了在信息极速传播的时代,同质化的网络直播内容给社会审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网络直播;泛娱乐化;审美心理;自媒体
印刷时代向电视时代的转变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任何构成公共事务的领域都开始采用最适用于电视的表达方式去重新定义。[1]因为电视的会话形式是形象而不是语言,所以电视娱乐化时代,媒体从业者极力将其推崇的“完美形象”呈现在电视观众眼前,为搞笑而搞笑,为娱乐而娱乐,以此来塑造公众的主流审美。受众自认为获得了大量信息,其实却寥寥无几。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自媒体从边缘走向中心,其目的也从传播信息转向娱乐大众。而视频自媒体提供大量的视频和影像,受众只需辨认,无需理解,迎合了泛娱乐化时代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使其在文字媒体的“围剿”中突出重围。
网络直播平台作为视频自媒体的最新代表,是指利用流媒体技术在网络上进行直播或录播的网站或手机App,通过连接摄像头的电话或手机,直播唱歌、吃饭、聊天等,屏幕下方滚动直播观看者的文字,实现观众与主播的实时互动交流。随着移动互联终端的发展,网络直播的门槛不断降低,以映客、花椒、一直播等为代表的移动直播App随时随地直播、收看,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受到了受众追捧。
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受到其审美经验(观念)的影响,人的审美经验是在其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网络直播营造了以个人为中心的审美空间,公众在这样一个摆脱现实压力的空间里,自由地与他人交流、认识世界,既追求个性,又寻求被认同。这样的心理特征在自媒体时代,尤其是网络直播时代表现得更加激进与新颖奇异。
一、搏出位心理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直播异常火爆,越来越多的人试图在网络直播领域分一杯羹。主播们为了突出重围,吸引更多的收看者,想方设法搏出位。搏出位是网络直播平台的一个鲜明的审美心理特征,即求异,让自己特立独行,不同于他人,从而博取眼球,迅速蹿红。网络主播为了迎合大众的娱乐需求,想尽办法提供各种新奇刺激的直播内容和形式,吐槽逗乐,言辞粗俗。前有斗鱼TV直播“造人”、快手凤姐吃灯泡吞金鱼,后有咸蛋主播粗口直播骂人、映客直播睡觉。虽然这些搏出位的直播成了主播的“吸粉利器”,但是在这种心理驱使下的网络直播却呈现出低俗化、无聊化的态势,为出位而求异成为泛娱乐化时代网络直播的典型特征。
二、从众心理
人是作为群体人、社会人而存在的,其心理、认知和行为会受到所处社会群体价值的影响。群体压力对群体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促使群体成员产生从众行为,表现出对群体中大多数人的趋同。网络直播时代,人们虽然对个性有强烈诉求,但仍然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社会和群体的影响。个体的行为受到其所处社会群体和网络直播大环境的影响,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自媒体时代,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广泛,传者和受者的界限模糊化。人们获得的信息大同小异,对待事物的观点也相对一致。无论你打开新浪微博还是腾讯新闻,媒体炒作、明星热点铺天盖地。网络直播也是如此,吃饭逛街、卖萌搞笑、游戏直播成为主要内容,这种同质化的内容或形式,不仅是主播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模仿“优秀”主播,想要快速“吸粉”的选择,更是受众审美同质化的结果。
三、窥视心理
窥视欲望源于我们作为动物的本能:窥视他人的行为,保持警惕,自我保护。这种本能延续到现在,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好奇,存在于大多数人的心中。在网络直播中看美女吃饭睡觉、唱歌跳舞,就像大学时代,男生拿着望远镜遥看女生宿舍一样。相隔千里看到美女主播的一举一动,她在明处,“我”在暗处。这种窥视极大地满足了某些网友的心理。
随着移动直播应用市场竞争的加剧,直播平台不仅签约网红主播,而且开始邀请明星加入,为自己造势,从而吸引大量普通用户全方位、零延迟地观看明星直播,观察他们不同于电视荧屏上的形象。例如,2016年1月5日下午,蒋劲夫通过手机直播软件直播跑步,凌乱的头发,发红的鼻头,稍显滑稽的形象一改往日当红小生的形象,这让收看直播的粉丝更加激动,收看人数突破900万。
四、补偿心理
补偿心理,是指个体通过接触外物审美特性和自我调节,以弥补心理空缺,从而达到平衡和谐的一种心理。泛娱乐化时代同样也是全面异化单向度的时代,人逐渐被其发明的技术或工具所控制,每一个人都像社会这个大机器上的螺丝钉,遵循着主流意识,被迫向前,人与人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在心理上是孤独寂寞的。而直播透过屏幕面对面地、实时地交流互动,制造了有人陪伴、交流的假象,弥补了现实中的心理缺失。
网络直播的泛娱乐化导致了个人审美心理的扭曲化、单一化、浅层化,并且促使这种审美心理不断扩大及公共化,影响了审美文化的健康发展。自媒体时代,媒介不断塑造着公众的审美需求。如何规避审美糟粕是直播平台的义务,也是受众需要自我警醒的。同质化的内容带动不了直播平台的良性发展,受众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是媒介内容创新与提升的关键。
[1]尼尔·波兹曼(美).娱乐至死[M].章艳,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11.
G206
A
1674-8883(2016)16-0346-01
牛任重(1990—),男,山东聊城人,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与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