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发挥县级电视台的舆论监督职能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职能监督

陈 星

(广宁县广播电视台,广东 肇庆 526300)

浅谈如何发挥县级电视台的舆论监督职能

陈 星

(广宁县广播电视台,广东 肇庆 526300)

新闻舆论监督并不是刻意地揭露弊端,而是一项弘扬社会正义的工作,所有的新闻舆论监督都是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社会问题而服务的。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发挥县级电视台的舆论监督职能,为提高舆论监督水平,更好地为基层百姓服务提供良好的借鉴。

舆论监督;县级;职能;电视台

一、引言

舆论监督是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手段,其只有高举鲜明的旗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维护民众利益。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要想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大多数县级电视台开办的舆论监督类栏目均是问题重重。如何发挥其优势,提高县级电视台的监督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基层媒体重点研究的内容。

二、县级电视台舆论监督职能难以发挥的原因

(一)抗压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差

县级电视台属于基层新闻媒体,具有地域空间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的特点,致使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形成错误认知,认为新闻舆论监督只会增加党委政府的工作量,抹黑本地形象,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稳定。从当前的实际工作来分析,县级电视台抗压以及抗干扰的能力仍然较差,有时记者还没有采访回来,台领导便已经接到不能播出该新闻的电话,使得采访记者十分失望,人民群众希望解决的问题也得不到落实。久而久之,不仅记者对于新闻舆论监督会失去激情,人民群众对县级电视台也失去了信心。

(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新闻舆论监督只能起到营造社会舆论氛围的作用,而不能直接解决问题,其只能依靠有关部门进行落实。所以,如果县级电视台在进行新闻舆论监督时,没有当地政府的支持便很难取得实效。从实际工作分析,当前大多数的县级电视台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着监督联动机制缺失的问题,使得新闻监督工作出现只关注过程而轻视监督效果的弊端。虽然某些官员也让电视台曝光某些事件,以推动县域内的工作发展,但却并不关注具体部门是否解决了已曝光的问题。有效监督机制的缺失,导致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舆论监督并不能保证反映的问题被及时解决。

(三)电视台自身业务能力较差

首先,县级电视台存在采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使其业务水平具有局限性,在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时无法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总是模仿上级电视台,缺乏地方特色;其次,县级电视台对于监督题材不加以筛选,忽略播出效果;最后,一些县级电视台主持人的政治理论水平较低,在评论新闻时语言平淡,缺乏一定的思想内涵,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新闻舆论监督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如何发挥县级电视台的舆论监督职能

(一)确定好选题,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确定好选题,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县级电视台开展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首要任务。首先,县级电视台应从人民与党的利益出发,不单纯追求轰动效应,而应着眼大局反映人民的意愿,并促进相关问题的积极解决。其次,县级电视台进行的舆论监督应以促进社会稳定为原则,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以及改革发展,将那些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并经过各方努力后解决的问题作为舆论监督的重点。真正使新闻舆论监督发挥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例如,广宁县电视台近期采制播出了《奥运汽车站广场台阶存在安全隐患》这一民生新闻,曝光了有可能会导致车毁人伤的安全盲点。虽然新闻播出后电视台收到了车站有关负责人的抱怨,但是这次曝光使得有关单位及时地发现了问题,并查漏补缺、加以改进,有效发挥了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

(二)讲究方法和艺术,注重社会效应

为了克服离监督对象近、信息传播范围小、易受外界干扰等困难,县级电视台应讲究方法与艺术,在注重社会效应的同时改进监督方法,提高舆论监督效果。首先,舆论监督报道应与人为善,在方法上以理服人,态度上观点鲜明,程度上客观全面;其次,舆论监督应坚持适度原则,注意分寸。新闻舆论监督不具有强制性,只是曝光问题,而没有执行权,所以县级电视台在实施舆论监督时应秉承适度原则,根据自身特点把握好尺度,力求做到深浅有度,恰到好处。

(三)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

要想实现舆论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势必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开展舆论监督工作时,新闻媒体既不能盲动,也不能不动,应当力争做到上合党心下合民意,以消除党政领导对舆论监督认识上的误区,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运用舆论监督推动工作具有极大的便捷性,只有这样才能为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四)实事求是,把握技巧

县级电视台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应秉承实事求是,把握技巧的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力求舆论监督的方向更为准确,促进舆论监督水平不断提升。首先,在采访报道中应客观反映新闻事实,不感情用事,并且需要坚持新闻采访涉及每一方,让其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监督报道的新闻应就事论事,不发挥、不扩大,在维护党委政府形象的基础上促进问题解决;再次,舆论监督在涉及自己与身边人时应主动执行回避原则,以保证舆论监督的公正性。最后,针对曝光的事件应进行持续的监督,直至问题彻底解决,以实现预期的社会效果。

(五)开展多方合作,形成舆论监督合力

要想使县级电视台的舆论监督发挥最大的效用,应积极争取多方合作,形成舆论监督合力。首先,寻求上级部门与执法部门的支持,通过积极与各级纪检、政法等部门建立联系,借助其权威性以及专业性力量,保证监督的准确与可靠性,真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其次,得到被监督对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这样不仅可以全面了解情况,把握曝光程度,而且可以促进问题解决,提高监督效果。再次,寻求人民群众的支持。群众的参与可以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使监督对象受到多方威慑,有利于问题的快速解决。

四、结语

加强县级电视台的舆论监督水平对于形成民主监督氛围,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县级电视台的公信力与影响力,在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时,新闻媒体应结合自身实际,不断优化自身的舆论监督职能,以提高舆论监督的有效性,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

[1]杨志国.县级电视台如何做到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有机结合[J].西部广播电视,2016(03):148+151.

[2]陈秋太.县级电视台如何增强新闻舆论监督能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5(12):162-163.

G222.1

A

1674-8883(2016)16-0275-01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职能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职能与功能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夯实监督之基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